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cailiao3

(2008-01-31 16:02:10)
标签:

休闲

分类: 毕业论文
 

朱孝远《欧洲涅磐:过渡时期欧洲的发展概念》,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12版

9页

1348年,异常惊心动魄的黑死病,把一个潜伏已久的大危机给挑明了。国王、贵族、僧侣、市民和农民,都有跌入死亡之感,倘若社会再不进行调整,人们相信,他们将必死无疑。危机在特定时期变成了主体,意指“无法恢复的困难”。它是根基性的东西,一切瘟疫、战争、饥饿、贫穷、政治紊乱和道德沦丧,只不过是生长于其上的枝叶。这样,危机与“修理”、“医治”就无必然联系,中古的封建体制已经患上了绝症,除非是出现一个新生儿,否则的话,对原来的病体进行修补,已经显得无补于事。结论是:危机非困境,也与伤口的愈合无关。

此外,助成黑死病得以在欧洲大肆暴虐的那种社会联系,就是制度的亏缺。而且,当我们注意到这一相反的情形,即完善的制度可以限制自然灾害的蔓延和弥补灾害的损失时,上一段谈的这一论点的倾向性就十分明显了。假如把黑死病看作只是一颗外来的灾变种子的话,那么,她至多就只不过是一种自然的、偶然的东西。但是在制度亏缺的情形下,它不

10页

得不成为一个在腐烂之所进行充分表演的主角,同时,它也就成为一名崩溃秩序的清道夫,而且是以一种特殊的鸩毒彻底吞噬欧洲秩序的那种清道夫。在世界各国的历史上,并非所有的瘟疫都能够造成如此之大的危害的。然而当时欧洲制度崩溃、社会紊乱的局面,开放了一个足够大的空间让瘟疫流行,使它能够对欧洲的人口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我们密切关注的并不是黑死病这场灾变本身,而是为这场灾变提供肆意流行基础的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只有在这种情况下,黑死病才成为分析欧洲社会秩序崩溃的一个标志,至少它本身也成为我们进行思索的对象。

19页

按惯常之见,被某种结构的框架限定的“阶层”就只能永远地生活在为它所设置的空格之中,即贵族就永远是贵族,农民就永远是农民。然而在欧洲的过度期中,我们所见到的却是社会结构的大旋转:武士成为绅士,僧侣成为俗人,贵族开始经商并成为中央政府的官僚,农民转为工人——即社会结

20页

构中的各个阶层都转向了原中古模式所限定的政治、社会和职业规范的反面。这种转变,就是人们开始旅行,他们要从原来居住的危巢之中走出,以便在危巢之外为自己找到可以安居的福祉。如此来理解欧洲的发展,就能发现,这乃是一种阻力最小的过度,因为在危巢之中居住的大多数人对于危巢都不那么留恋,他们是以远离危巢为幸福。

47页

然而,对于中世纪的教会来说,它是利用人们每天被死亡折磨的恐惧,收受各种赠予,把许多人的财产“自动”地献给了上帝的代理者。教会的地产是最多况且又是不能分割的,于是它就只能一天天地积累起来,直至拥有了贫穷世界中财富的最大的分额。基督教原则和世俗利益的矛盾一天天对抗着,使得神圣和恐惧这两种力量不断的激发在人们的内心。逐渐集中的教会与日益分散的政府正好成了鲜明的对比,教会于是就要准备担任世俗之王的职责。然而,教会的努力从教义上来说却是不合法的,因为基督教的《圣经》告诫的是贫穷者才能进入天国。教义于是就被更改了,所运用的武器就是“形式”。没有什么人可以想象外在的形式是怎样的吞噬“精神”的,弥撒、苦修、祈祷、明天读若干遍的祷文,这些非精神的行动代替了精神化的“赎罪”,于是衣冠的献祭就代替了人心的献祭,因为形式成就虔诚,人的内心却从这个形式的外衣中游离了出来并且胆大妄为地腐败起来了。随着教会的日益膨胀,纯属外在的仪式也日益繁琐,于是就出现了真正的紊乱。教俗之争的形式发展了,一种绝对世俗的原则甚至进入了教会最为深处的核心。和这种关系相联系的,就是教会开始吞噬国家的主权,于是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精神上,我们处处看的一种没有识见的争夺,中古时代的欧洲变得更加混乱了。

88页

欧洲历史刚刚近代文明的黎明期,一片在佛罗伦萨和威尼斯诸城中升起的神秘灿烂星云,就注定要成为中世纪和近代的分水岭。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等人把形形色色的思想汇聚起来,一种完全崭新的近代思想和情感文化就产生了。最朴素的政治热情,最自然的家乡之爱,最真挚的艺术和文学的追慕,成为托起近代欧洲的思想力量。五彩斑斓、瞬息万变的景色之中,诗歌、音乐、绘画、雕刻和建筑天花乱坠,一个由多面结构组成的近代欧洲文化体系浮现出来。

233页

(路德的)伟大之处在于:他致力于区分“神圣的世界”和“世俗的世界”的界限,从而认可了天国和人间各自所依据的原则。这样,人类才能让一切变得明白,各种腐败、罪恶和纷乱也不得不在人天两道之中隐退。

…在路德那里,尽管天国仍然是至高无上的,但它只是作为一种神圣的真理存在,不再干涉世俗世界的行政,因为人的现世幸福,要从人所生存的现实世界中去寻找。从这个意义上说,路德的行动就是近代革命。

247页

更为重要的是,路德取消了罗马教会即是“真理”的神圣位置,他要努力说明“上帝的王国”和“世俗的王国”之间实际上存在差异:在那超感官的神圣天国中,上帝和圣灵都在显形,它照耀着圣灵的神圣生存;同时,世俗王国的原则也清楚了,那就是它只是一个世俗的实体,在这个人间王国里所存在的一切,都明白无误指向世俗和感官。因为这个感官世界是通过信仰同那个超感官的圣灵世界联结的,因此,行为称义就要变为因信称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
后一篇:cailiao4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