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中说禅技术分析基本原理一: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类型终要完成。
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概念:某级别走势类型中,被至少三个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所重叠的部分,称为缠中说禅走势中枢。换言之,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就是至少三个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重叠部分所构成。这里有一个递归的问题,就是这次级别不能无限下去,对最后不能分解的级别,其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就不能用“至少三个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所重叠”定义,而定义为至少三个该级别单位K线重叠部分。
缠中说禅盘整:在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中,某完成的走势类型只包含一个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就称为该级别的缠中说禅盘整。
缠中说禅趋势:在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中,某完成的走势类型至少包含两个以上依次同向的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就称为该级别的缠中说禅趋势。该方向向上就称为上涨,向下就称为下跌。
缠中说禅技术分析基本原理二:任何级别任何完成的走势类型,必然包含一个以上的缠中说禅走势中枢。
缠中说禅走势分解定理一: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都可以分解成同级别“盘整”、“下跌”与“上涨”三种走势类型的连接。
缠中说禅走势分解定理二: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类型,都至少由三段以上次级别走势类型构成。
缠中说禅买卖点定律一:任何级别的第二类买卖点都由次级别相应走势的第一类买点构成。
第一类买卖点就是背驰点,第三类买卖点就是中枢破坏点,第二类买点,就是第一类买点的次级别回抽结束后再次探底或回试的那个次级别走势的结束点。例如,一个5分钟底背驰后,第一类买点上去的1分钟走势结束后,回头肯定有一个1分钟的向下走势,这走势的结束点,就是第二类买点。
(遇到强势行情,一般二买都会远离一买,所以更有价值的类一买或类二买是第一波的次级别走势中的第一次回抽时的低点,如一个5分钟底背驰后,第一类买点上去的1分钟走势中的第二笔回抽时的位置附近,因为没有第三笔出来,无法用背驰判断,所以只能用kdj辅助判断,或者可以借鉴徐小明的看盘方法判断该低点,如果是5分钟以上级别的操作,就可以用次次级别走势背驰来判断,如,一个30分钟底背驰后,第一类买点上去的5分钟走势中的第二笔回抽时的位置,该位置可以用1分钟走势背驰来判断;而如何判断强势行情?就是一买后的第一波的次级别走势的第一波就超越了该级别的最后一个中枢)
缠中说禅趋势转折定律:任何级别的上涨转折都是由某级别的第一类卖点构成的;任何的下跌转折都是由某级别的第一类买点构成的。
注意,这某级别不一定是次级别,因为次级别里可以是第二类买卖点,而且还有这种情况,就是不同级别同时出现第一类买卖点,也就是出现不同级别的同步共振,所以这里只说是某级别。
趋势与盘整的判别关键也就在于是否产生新的“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由此可见,“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问题是技术分析中的核心问题,该问题一旦解决,很多判断上的大难题也将引刃而解。
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定理一:在趋势中,连接两个同级别“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必然是次级别以下级别的走势类型。
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定理二:在盘整中,无论是离开还是返回“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走势类型必然是次级别以下的。
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定理三:某级别“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破坏,当且仅当一个次级别走势离开该“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后,其后的次级别回抽走势不重新回到该“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内。
这定理三中的两个次级别走势的组合只有三种:趋势+盘整,趋势+反趋势,盘整+反趋势。其中的趋势分为上涨与下跌,分别代表从上方突破与下方跌破两种情况。而站在实用的角度,最有力的破坏,就是:趋势+盘整。例如在上涨中,如果一个次级别走势向上突破后以一个盘整走势进行整理回抽,那其后的上涨往往比较有力,特别这种突破是在底部区间。
(中枢破坏有效的大概率判定方法:离开中枢的次级别走势的第一笔就远离该级别中枢。那么在次级别回调时的第二笔必须果断买进,尤其在第一类买点出现后错过时,不用等到第二类买点出现)
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由前三个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的重叠部分确定,其后的走势有两种情况:一、该走势中枢的延伸。二、产生新的同级别走势中枢。而在趋势里,同级别的前后缠中说禅走势中枢是不能有任何重叠的,这包括任何围绕走势中枢产生的任何瞬间波动之间的重叠。
缠中说禅走势级别延续定理一:在更大级别缠中说禅走势中枢产生前,该级别走势类型将延续。
缠中说禅走势级别延续定理二:更大级别缠中说禅走势中枢产生,当且仅当围绕连续两个同级别缠中说禅走势中枢产生的波动区间产生重叠。
缠中说禅走势中枢中心定理一:走势中枢的延伸等价于任意区间[dn,gn]与[ZD,ZG]有重叠。
缠中说禅走势中枢中心定理二:前后同级别的两个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后GG〈前DD等价于下跌及其延续;后DD〉前GG等价于上涨及其延续。后ZG<前ZD且后GG〉=前DD,或后ZD〉前ZG且后DD=<前GG,则等价于形成高级别的走势中枢。(这是对走势级别延续定理二的数学表达,延续定理比较容易理解)
第一类买点:在下跌确立后的中枢下方发生背驰后的次级别走势低点。
第二类买点:第一买点出现后的第二段次级别走势低点就构成第二类买点。第二类买点,不必然出现在中枢的上或下,可以在任何位置出现,中枢下出现的,其后的力度就值得怀疑了,出现扩张性中枢的可能性极大,在中枢中出现的,出现中枢扩张与新生的机会对半,在中枢上出现,中枢新生的机会就很大了。
第三类买卖点定理: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向上离开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然后以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回试,其低点不跌破ZG,则构成第三类买点;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向下离开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然后以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回抽,其高点不升破ZD,则构成第三类卖点。
缠中说禅买卖点的完备性定理:市场必然产生赢利的买卖点,只有第一、二、三类。
缠中说禅升跌完备性定理:市场中的任何向上与下跌,都必然从三类缠中说禅买卖点中的某一类开始以及结束。换言之,市场走势完全由这样的线段构成,线段的端点是某级别三类缠中说禅买卖点中的某一类。
缠中说禅背驰-买卖点定理:任一背驰都必然制造某级别的买卖点,任一级别的买卖点都必然源自某级别走势的背驰。
一般不特别声明的,背驰都指最标准的趋势中形成的背驰。而盘整用,利用类似背驰的判断方法,也可以有很好的效果。这种盘整中的类似背驰方法的应用,称为盘整背弛判断。
缠中说禅背驰-转折定理:某级别趋势的背驰将导致该趋势最后一个中枢的级别扩展、该级别更大级别的盘整或该级别以上级别的反趋势。
该趋势最后一个中枢的级别扩展:只触及最后一个中枢的DD=min(dn)的反弹,就是背弛后最弱的反弹,这种反弹,将把最后一个中枢变成一个级别上的扩展。
该级别更大级别的盘整;该级别以上级别的反趋势:这二种情况就是发生转折的两种情况,原理是一样的,只是相应的力度有区别。当反弹至少要重新触及最后一个中枢,这样,将发生转折,也就是出现盘整与上涨两种情况。这两种情况并没有多大的区别,是盘整还是上涨,关键看突破第一个中枢后是否形成第三类买点,而操作中,是在第一、二类买点先买了,然后观察第三类买点是否出现,出现就继续持有,否则就可以抛出,因此在操作上,不会造成任何困难。
实际操作中,怎么才能达到效率最高。一个可被理论保证的方法就是:在第一次抄底时,最好就是买那些当下位置离最后一个中枢的DD=min(dn)幅度最大的,所谓的超跌,应该以此为标准。因为缠论的定理保证了,反弹一定达到DD=min(dn)之上,然后在反弹的第1波次级别背驰后出掉,如果这个位置还不能达到最后一个中枢,那么这个股票可以基本不考虑,当然,这可能有例外,但可能性很小。然后在反弹的第一次次级别回试后买入那些反弹能达到最后一个中枢的股票而且最好是突破该中枢的而且回试后能站稳的,根据走势必完美,一定还有一个次级别的向上走势类型,如果这走势类型出现盘整背驰,那就要出掉,如果不出现,那就要恭喜你了,你买到了一个所谓V型反转的股票,其后的力度当然不会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