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品牌张艺谋【娱乐报道特约记者:张琪】

(2008-12-18 19:08:34)
标签:

文化

分类: 社会

                  

         品牌张艺谋【娱乐报道特约记者:张琪】

 

作者:张琪     文化产业2008.11第七期

 

奥运会之后,张艺谋带领他的团队抵达武夷山,开始进行《印象·大红袍》印象系列山水实景演出的又一个项目的运作。不知道是“印象”成就了张艺谋,还是“印象”扼杀了张艺谋,毕竟几年之内印象系列全面开花,虽然地点不同、内容各异,可手段相似,对于张艺谋品牌的利与弊、祸与福,还是应了那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曾有媒体上报道称:美国助理国务卿安东尼·韦恩说中国需要保护的三大品牌是海尔、五粮液和张艺谋。最初看见这个评价时,是有些感觉幽默成份多些,因为张艺谋毕竟是真实存在的活生生的人,但仔细品味,也确实感到美国人在文化之上的品牌意识。 20081114日《人民日报》刊登消息:张艺谋获波士顿大学荣誉博士。波士顿大学校长罗伯特·布朗在说明所以授予荣誉博士学位的原因时说:张艺谋的电影不仅向全世界观众介绍与弘扬了中国人民和中国文化,也向全世界打开了一扇展示人性和渴望的窗口。同时他担任总导演的第二十九届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和闭幕式震撼了世界,无与伦比的宏大让整个世界无比折服,其魅力与意义无法超越。

 

品牌张艺谋【娱乐报道特约记者:张琪】

奥运开幕式演员

“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北京奥运开幕式终于在各种评论狂轰乱炸下收起了佼佼的面纱,身为总导演的张艺谋在承受千日的销声匿迹之后,回归了原始的喧哗,以新一轮的趾高气昂迎接着新的评论冲击。无论是对他寄托的希望还是揶揄的失望,张艺谋总算虔诚的面对过这场中国人民期盼百年的宣泄,相对于中国来说,他亦从第五代导演的代言升级为一个产业文化的符号。

在张艺谋与08年北京奥运会扯上关系之前,其实已经带领中国第五代导演群迈进了文化符号的领域,如今这个盛产怪现象的社会,就像是提到电影节,它背后的利益纠葛更引人入胜一样,完全溶解了这种转型。当还没有人完全来得及去反应时,那些个我们曾经熟稔的导演,一改昔日贴近我们平常生活的风格,全盘妄图用中国神秘独特的历史来诱惑国际电影市场。可惜的是,除了短暂的娱乐了一下不同受众的猎奇心理,就只剩忘却的纪念了。

回顾第五代导演对中国电影做出的贡献,无疑建立起了我国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平台,但呈现给外国人看的却过多充斥着中国某些地区赤贫的现象以及人性的丑陋,这些铺垫了外国人对中国的最初的印象,或多或少影响着中国走向世界时的面貌。当他们利用了自己对中国某些状态的不满后,正值李安借助《卧虎藏龙》玩转了中国神秘的古代侠情,获得了世界影坛的瞩目,于是他们蓦然顿首,原来本土的东西,只要神秘点就能叫座、满足那多年为夺奖而奋斗的飘渺汗水。于是,憋足从着手创作积累的依旧无名的愤慨,张艺谋、陈凯歌、甚至冯小刚争奇斗艳,运用自己报守的残缺历史文化知识,开始激烈的竞争在大而强的视觉冲击中。

有所区别的是,张艺谋在调转了一代导演的风向标同时,着手试验的不仅是电影表现手法从写实到艺术的升华,更重要的是将自己的创作打包成产业,投入市场的运营。

品牌张艺谋【娱乐报道特约记者:张琪】

电影《老井》

《老井》的初试牛刀,使早期的张艺谋游刃在民俗一类题材的电影中,《红高粱》的原汁原味首次震惊国内外影人,《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勾心斗角加重了他独特画面技巧带来的电影视觉新享受,《秋菊打官司》、《活着》毫不留情的对中国残缺制度的批驳更加赢得了国外观众的欢呼、还有国内人民的谩骂,类似于“破坏中国形象往自己脸上贴金”的攻击屡见不鲜,却没有挫败他激情荡漾的锐气,依旧有《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向前冲,不过略微收敛了戾气、着重临摹了情感。不看各种奖项中的非电影因素,张艺谋确实是一个才华出众的影像制作者,色彩、镜头的交相呼应,使观赏者为之一震。并且,张艺谋在早期这一系列即使不浓妆艳抹的作品中,亦已显露出商业运作的优势。

可以说张艺谋是懂得怎样用“中国”做文章的人,土得掉渣的人物风情在他的手里总那样的引人入胜却不失文明。可是明明在忽悠人的情节故事却有恁多的人及电影节来买单,迷惑了搞不清楚状况的老外不说,还硬是带着现实主义的帽子冲出了亚洲影坛,这自然不是奇迹,是“老谋子”深谋远虑的策划。或者说在张艺谋拍摄电影之前,想到的不仅是电影的艺术以及欣赏价值,还有怎样诱导无知购买者的心。这点是陈凯歌望而不及的,《刺秦》的尝试在表述人性及电影艺术重塑历史新角度上是毋庸置疑的成功,但“卖座”却成为一大难点,像极了许久年前的《肖申克的救赎》,惨淡的票房包裹使媒体无视电影原本的幽香,直到多年后,些许资深影评人的出头才使电影的明媚光彩重现人间。

虽然在张艺谋早期的商业操作中,也有《代号美洲豹》的失败,可《菊豆》立马俯冲向前的斗志遮掩了他短暂停留的落寞。《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是张艺谋运营阶段中一个细微的转折点,可能是失去巩俐这样一位情感及创作上都谓之曰“红颜知己”的伴侣,将他彻底释放了疯狂。《有话好好说》里的晃动、“谋女郎”选择中的媒体炒作,我们看到的是“张艺谋电影”悄然成为“张艺谋商业艺术”的头阵,张艺谋将不再只是一个导演的名字。

使这份独特的文化产业日渐明朗化的自然是他首部商业大片--《英雄》的腾空出世,估计满心欢喜的等待着迎接各种大奖的他在收到空白邀请函时的失落,会使任何词汇都苍白无力。但更遗憾的是,这一次,骄人的命运没有依旧眷顾他,《十面埋伏》、《千里走单骑》、《满城尽带黄金甲》几乎一气呵成的几部大作都没有救赎这位终于将“商业”真正摆上台面的导演的期待,以至引发观众对他是否还会有更佳创作的怀疑与他自身文化基底薄弱的暴露。

虽然无法要求每个电影导演饱读诗书,身兼历史哲学家的要务,毕竟那种电影拍出来也只能“独乐”无法“与众乐”,但对历史起码尊重的态度却是执导历史影片所必备的人文素质。黑泽明把历史根植于人性的深处,张艺谋却把历史演绎成杀戮的竞技场,伦理的冲突非但没有抵达道德的标高,反而丧失了应有的道德底线。这些如若是单纯拿出到他创作之初的热情,还尚可原谅,可作为与国外影片争夺市场的“高”作是不是有点过于忘记国家的价值了?

基于此,很多人在奥运之初是表示出对张导的怀疑,不过幸好他拥有一只雄厚的团队,类比于出谋划策将他推向市场的那个智囊团,这支团队会教给他中国历史的骄傲。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合理阐释,总算挽回些国外人对中国本质的理解,张艺谋也挽回些他在商业片里玩弄艺术的失败。

与冯小刚最初就坦诚媒体“我不搞艺术,只拍商业片”不同,张艺谋的创作在暗地里叫着劲宣张利益时,面子上始终含蓄的说“非艺术不谈”,当然,这种宣传的方式也有一定的可取度,否则,浑浊了商业与艺术界限的陈凯歌、拿艺术拯救叛逆的田壮壮、一味自我陶醉捣鼓小利的冯小宁为什么就没有大红大紫到宛若神人的状态呢?张艺谋从简单的电影市场脱颖而出,满足品牌打造所必须的产业调整,凭借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拉扯着中国艺术介入市场营销,毕竟现有的中国艺术市场有过多变态的情结,例如孤芳自赏、绝世独立的悲哀,或者愤世嫉俗、盲目迎战的挫败,总需要有先驱点燃星星之火。

张艺谋对自己的产业运营方案也是成功的,与一批艺术家同是藐视市场上位后他最先认清市场的价值,不谈后来大片的失利,用心品评,张艺谋对宏观场面的驾驭能力、对色彩效果的搭配能力、对镜头变幻的操控能力确实是一般导演所无法比拟的。贾樟柯导演的风格也是受影响于《黄土地》的摄像,但“胜于蓝”的是贾樟柯对故事情节、思想内涵的执掌能力,而张艺谋沉默的戴上商业的手套后,只是执手蹂躏了文质彬彬的中国。没有了好的编剧仅凭他个人对历史微薄的把握能力,是他那些后期的涉足演变成为愚弄大众的影片的原因。

也许是想暂时撇弃电影上江郎才尽的困惑,张艺谋更大面积的“分身”于各种舞台剧的浅尝辄止。歌剧《图兰朵》、《秦始皇》宏观的场面设计,绚烂的眼耳喉效应,颠覆了原始的黑白声色,使原本就是剧情抄袭的剧目还堂而皇之的避免回放与照搬的嫌疑,愣是在“老谋深算”永久性擅长的场面营建上挥洒了光芒。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重新抬高“妻妾成群”,踮起脚尖的艺术美奂包装了旧瓶里的幻想,高雅的艺术享受却脱离了单纯舞动的追求。随之而来的“印象”系列实景演出,不仅翻转自己的头脑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更着实将自己的文化意态向产业化路线上“秀”了一把。

最初的“印象”产生于桂林阳朔,作为中国大型山水实景演出的首创,为张艺谋印制了一张特殊的名片,他开始成为国内特色景区炙手可热的文化宣传者。对张艺谋本身来说,意外与王潮歌、樊跃组建起日后共同奋斗于“造势”艺术的导演团队,可能更令他激动,毕竟这支团队在《印象·刘三姐》的成功后,即将日趋前进为国内最有“造金”潜质的大型演出导演团。

紧接着《印象·刘三姐》而来的便是《印象·丽江》《印象·西湖》的汹涌澎湃,不能知道留在人们心里的文化气氛是否宏观了些,但这些个纷繁的“印象”新闻后,大数额金钱的投入确实令人过目难忘。《印象·刘三姐》总投资近1亿元;《印象·丽江》总投资达2.5亿元;《印象·西湖》总投资超1亿元还不包括对西湖生态环境的破坏,《印象·大海》,仅仅付给张艺谋的策划费就高达150万元。可惜的是,除了折腾了一下所在省市的旅游局,这些地方的年旅游收入依旧没有太大幅度的变化。因为旅游这种文化消遣方式毕竟是注重于感官揣摩,只有当旅游者亲临旅游地去欣赏秀美的风光,体验风俗民情,才会产生对此地文化探索及深究的想法,与此同时,各地厚重的文化底蕴便依附在不同游客的理解之中,灌输于他们的脑海里。就好像无论莎士比亚拥有怎样的超凡能力,他所驾驭的文字世界都无法帮助读者理解他的哈姆莱特;就算张艺谋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文曲星在世,也不能以他的“印象”加上王潮歌、樊跃的能力打造出每个人心中的“印象”。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是“印象”系列脱离了原本浓缩文化精华从而吸引更多经济收益的轨道,变成为一种时髦的文化商业模式,“印”出了高口碑、高名气,妄想克隆获利的地方不少,分到羹的却惨不忍睹。张艺谋在《印象·刘三姐》创作之初获得回报时,开始将“印象”系列定位为“让文化成为产业”的入驻点,广阔的想法,大胆的实践,张艺谋着实为一名有头脑的勇者。政府高额的投资,张艺谋团队兴隆的名望,“印象”系列的步伐果然不断加速,诱发的关于是否真正起到文化传承作用的讨论也紧随其后。

但这期间蔚为玄妙的是,似乎发展趋势更旺盛的是烙印着“张艺谋”的文化,这名勇者一心向前冲的激昂斗志模糊了他创作时冷静的思考,“宏大的舞台背景、后现代的艺术构想、众多的群众演员、穿插着民俗民情民歌”的俗套禁锢了他将不同地理环境下、不同的文化推至产业高潮的理想。而后的“印象”系列作品慢慢蜕化成“雷声大,雨点小”的宣传附属品,甚至对某些地方来说,只要能挂着“张艺谋”的牌子,就算是“玩”了把“文化产业”,颇为讽刺。

终于,承接起整个“印象”系列在奥运期间的脱节,并启引生态文化再接再厉“大造作”的《印象·海南岛》也在张艺谋的团队完成国家的奥运答卷后崭露出头角,等待着在经历过奥运的摸爬滚打后、或许更加成熟的张艺谋及他的团队,用所谓的“国际惯例的商业运作模式”来探索文化产业发展的一条新道路。

估计在当年那个“摄像师张艺谋“的心里,也曾暗暗觊觎过中国甚至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导演称谓,只是没有想到成为“电影大师张艺谋”后,忽然被大家寄予了更高的希望,变成了各种艺术领域的行家。“张艺谋”这个名字也越发值钱了起来,像是一枚增值的标签,贴在哪,哪就红红火火。此时此刻,张艺谋、王潮歌、樊跃这组铁三角屹然伫立在艺术的肩膀上,抚摸着“商业奇迹”的牌匾,在中国文化产业链条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权利越大,责任就越大,张艺谋到今天成为一种文化的标志,他所肩负的,也由简单的市场导演升级到国家导演。当“张艺谋”三个字昭示出产业的气质,他的创作自然也牵扯到国家的面子,所以,沿着规划中的那条曲径破茧而出后的“张艺谋作品”,如若还是只有类似于“印象”系列中单纯宏壮的场景诠释,一定不足以建构两千年文明古国的文化冲绳,向世界讲述中国的故事。但愿张艺谋在这次结束奥运闭关后的重出江湖,可以适度的忘记“怯懦啊,你的名字是英雄”这样悲怆的理解,权衡艺术与事实,再想拿历史说事就别只把把突出自己的文化个性作为重点。

同为导演,李安也做过将艺术与中国传统容纳进商业的尝试,与张艺谋极力塑造“张氏”品牌所区别的是,李安只用电影一种形式,并且小有成效。张艺谋的队伍如果不全都是孤傲的“商业艺术雕塑者”,最好可以在创作积累上多吸取些本质的文化、历史知识,可能比多几次的套装《雷雨》要美妙的多。大家心里都是清楚的,现在的张艺谋已经将艺术创作作为接力世界市场的传递棒,没有了侯孝贤式纯纯的艺术氛围及缓缓的情感表白,亦同样匮乏接轨前沿风尚潮流、填补现代人精神空虚这样的创作力度,张艺谋接下来的发展是否会驾乘奥运平步青云是个巨大的问号。

不可置否的是,张艺谋在文化商业运作的匍匐中已经昂首挺胸, 20年弹指一挥间,他是推动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市场、解析中国文化构造产业发展的领军者,誉之者称他向大众靠拢,毁之者谓他向市场妥协,其中的差距只在于你怎样看待艺术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在拥有市场的基础上实现思想启蒙和艺术追求,是艺术创作者走向成熟的体现,也是艺术形式走向进步的标志。张艺谋之所以具备了今天这般的号召力,是他将艺术付诸商业实践取得的成果,外面的世界,里面的市场,都饥渴着一个尚佳的产业规划者,张艺谋的初期胜任,也许会打破霸权、庸俗的抨击之言。

当人类有了眼泪,上帝才会微笑;当艺术有了市场,产业才会发展,看透这世间红尘的,是有大胸襟的人,即使张艺谋现在的笑傲江湖,是挣脱束缚文化与商业中间枷锁的初试牛刀,但任何血雨腥风的评判,也都已经抵不过他脸上那傻傻的一乐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