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季这个名字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第一次近距离的接触马先生,年近70的马季精神矍铄,神采奕奕,颇具大将风范。他态度的谦和,待人的平易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简单的交谈之后,马季先生便切入正题,说起他一生炽爱的
“说学唱表” “逗”在其中
“说学逗唱”是相声表演的基本功,我学习的时候,学会了这四个字,说是我们相声的基本功,“说学逗唱”。实际上就是要做一个相声演员最起码要掌握的几个技巧,得会说。会说呢,里面包括口齿得伶俐,语言表达得强,节奏、高低音各个方面语言上的技巧得掌握。学呢就是模仿,因为相声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所以得有这种才能,能够模仿,能够学。逗呢,这是相声演员要求最基本的东西。光会说,没有逗,那就不如去读书去,不如去念报去。所以语言使用的得俏皮,把本身具有的那种幽默感,要揉和到这里面。说也好、学也好、唱也好,都要含进这“逗”字。学什么,光学不行,得把幽默的、带有趣味的东西学出来。唱里如果无逗,那就是唱歌、唱戏了,还要相声演员干什么。所以我就认为,“说学逗唱”这四个字,我们完全可以理解这是前辈们经过了多少年在舞台上的实践总结出来的精华,但是由于前辈们那个历史时期也有一点局限性,因此把这四个字并列了。我个人认为也稍稍应该区别一点,把这个“逗”呢,应该拿出来,分到各个字里面去。 “说学唱”,如果要四个字呢,其中还要加一个“表”字,表演的表,“说学唱表”里面字字含着这个逗,这样要全面一点,当然这完全是个人想法。
“垫话”部分十分重要
“垫话”的意思是什么?相声演员都是以说书人出现,人上台了,说今天观众来了不少,这么热的天儿大家来看我们节目,我感觉非常高兴,这都是“垫话”。看来跟主题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是这些“垫话”让演员和观众从感情上接近了。但是现在相声多是拿到
相声不应该失去它的语言特色
今天的相声比起十多年前、二十年前的相声来说,应该是比较不景气的。应该说观众那口味的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就觉得我们要搞清楚相声是什么?相声是以语言为主的一门艺术。过去没有电视的时候,广播电台放相声,征服了那么多的听众,他就靠听,他这么上瘾,说明相声语言的魅力。今天有了电视,大家能看见相声了,再加上丰富的表演,应该使观众更加喜欢它。那为什么反而这样了呢?我说是基本功不够。基本功包括什么呢?主要的就是语言功力。有一些新相声,出现
相声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严重偏低
演员的文化素质也是个问题,拿我来说,初中毕业,半文盲,而现在的年轻演员的素质……说实话,也不是非常高。相声演员的文化底蕴低了,就演绎不出真正有品位的相声。以前我们收徒弟时只要求五官端正,口齿伶俐,初中以上文化就行了。现在看来是太低了,就这点儿文化素质,你也只能说一些鸡毛蒜皮的事,上不了大雅之堂。大多相声演员还停留在“背词”的阶段,说得很活,但没有多少思想。相声艺术发展到今天还没有升华到系统科学的理论,再这样下去就会真的没落了。我一直想把几十年的从业经历写出来,希望能对有志于从事相声行业的年轻人有所帮助。有人说:“相声断层了。”我觉得出现断层的原因在哪儿?就是观众要求高了。作为相声演员自身的力量,远远不能适应今天这种要求。那么我们可以大量培养。在培养这些人才方面,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现在我们有北方曲校,有大专班,都在培养,对他们也寄予了期望。但是有一条,我们拿什么教材,由什么师资来带这些年轻人?因为它有难度,它不像
我会继续投入于相声之中
我已经是年过古稀的人了,身体有的时候跟不上了,但是我的心理是年轻的,我对相声的热爱是永远也不会老的。我现在还要争取更多的时间去创作,我还要尽我的一切力量去投身于相声之中。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办一个相声学校,为相声事业培育新人方面作一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不会真正复出了,我希望多做一些育人的工作。更多的机会,应该留给年轻人了。我现在正在写一些演出札记,准备出本书,不是赶着出书热,是真心想为我们的观众和读者提供一点文字资料。如今演出很少,爱上“写字”了,又办了个书法展。我这爱好有十多年了。“写字”这东西跟说相声也有很大的关系,相声演员首先要在文字上提高自己呀。
总之一句话:我这辈子和相声是分不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