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镜像——读于赓哲《巾帼宰相上官婉儿》

标签:
历史镜像上官婉儿于赓哲巾帼宰相 |
历史的镜像
——读于赓哲《巾帼宰相上官婉儿》
华斯比
这些年书评写过不少,但大都是评论类型小说的,给历史类读物(非小说)写书评这还是头一遭。之所以如此,主要还是不敢写。自己虽然很喜欢历史,但这方面书看得太少,言多必失,怕露怯就只能藏拙了。
认识于赓哲教授是从他的上一本书《狄仁杰真相》开始的,作为狄公的粉丝本来答应写一篇书评的,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没想到于老师“百家讲坛”系列的第二本《巾帼宰相上官婉儿》如此迅速地出版了,知道自己这次是逃不掉了,只能赶鸭子上架来乱弹一番。
说实话,我对中国历史上的知名女性关注不多,女皇武则天可能算是我稍微有点了解的。嗯,我还记得当年如初如醉地看贾静雯主演的《至尊红颜》的情景,貌似扯远了。
一般来说,一本传记类的历史通俗读物,大多偏重于叙述人物的生平,有的故事讲得绘声绘色,丝毫不亚于历史小说。这种写法一般常见于史料比较丰富的历史人物。遇到史料比较有限的历史人物,作者大多采取本书这种“评传”的写法,夹叙夹议,在讲述人物生平的同时重点点评人物之功过。
本书以考古新出土的上官婉儿墓为切入点,讲述了这位传奇女性与权力纠缠在一起的短暂的一生。在读本书之前,我只知道婉儿是武则天时期有名的女官,有能力有文才,仅此而已。原来她还是帝王妃子,还曾是大唐的文坛领袖。这些于孤陋寡闻的我都是第一次听说。
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作者在写作时有刚刚出土的上官婉儿墓志可以和原有史料互相对比印证。结果,作者当真发现了二者的矛盾之处。那么如何解释这些矛盾,怎样从真假难辨的史料中去伪存“真”,给出一个合乎逻辑的推理,还原历史“真相”,才是重中之重,才最能体现一名史学工作者专业素养。
考察上官婉儿一生之功过,必然要将其置于大唐的历史背景之中,时间跨度大致从高宗到玄宗,而她与武则天的关系,她与当时男权社会的抗争等内容都是本书评述的重点。现在看来,婉儿的人生悲剧和有关她的历史恶评,几乎都是由于中国古代男权社会和当时的时代现实造成的。可以说,她本人从生到死,都身不由己,可悲可叹。
尽信史不如无史,无论正史还是野史。这一直是我看待历史的原则。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难免美化或黑化,难免神圣化或妖魔化,尤其像武则天和上官婉儿这样有卓越政治才能的女性。正史、野史或墓志,都是真实历史的镜像,都只是它其中的一面,有时甚至是迷惑世人的一面,扭曲的一面。
也许,新的史料还会被不断发现,人们对婉儿的评价也会逐渐趋于客观。不论怎样,我们都会记住,中国历史上这浓墨重彩的一笔,绚丽大唐唯一的“巾帼宰相”。
2014年3月20日凌晨于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