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平原《类型等级与武侠小说》要点摘录

(2014-03-05 13:12:44)
标签:

陈平原

千古文人侠客梦

附录二

类型等级

小说类型学

文化

(摘自《千古文人侠客梦:武侠小说类型研究》附录二)

 

小说类型本就是一种假定性理论,是批评家为了更好地把握错综复杂的文学现象而设计的,并非先天存在或不证自明的。

 

类型研究绝非仅是分类贴标签,为每部作品寻到其所属的“家族”。在某种意义上说,分类的结果并不十分重要,要紧的是分类的“过程”——在将某一部作品置于某一类型背景下进行考察时,你可能对作品的创作个性有更充分的体验和了解。所谓类型,不外是指一套文学创作中常规手法的体系,以及与此相连的读者的期待视野(horizon of expectation)。类型研究可使你了解到这种“预设”多大程度(并通过什么途径)得到实现,有什么失落或创造性发挥。但如果承认类型等级的存在,分类本身便成了一种价值评判;本来不说无足轻重可也是不甚要紧的类型归属成了研究的中心,而更有意义的论证及由此产生的理解与感悟,反倒不为人重视。

 

小说类型之所以不宜于定等级,很大程度上还在于其自身仍处在运动变迁中。同一小说类型,在不同时代读者看来,其审美价值大不一样,若划分等级,必定时高时低。处于历史发展某一点上的批评家,就其眼前的作品来给某一小说类型定级,未免太冒险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