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乔靖夫《大道阵剑堂讲义》(第三十二讲:刚与柔)

(2013-10-03 07:20:59)
标签:

乔靖夫

武道狂之诗

大道阵剑堂讲义

第三十二讲

刚与柔

大道阵剑堂讲义

主讲人:乔靖夫

 

第三十二讲:刚与柔

武术上的招式有所谓“刚”与“柔”之别,大体的说法是:以力量和速度主动压制对手者为之“刚”,以技巧卸力而后发制人者为之“柔”。但假如加以深究则可明白,两者其实并非一种客观的严格区分,天下并无“绝对刚硬”或“绝对松柔”的武功,只是有的门派或技术打法较偏于其中一者。正如太极阴阳为一体,刚柔也是一种相对的概念。

人体一切活动靠肌肉收缩产生力量,要收缩有效率,肌肉自然先得放松。尤其武术招式的“发劲”(即爆发力),要求在极短促的时间里产生最大力量,肌肉必先异于寻常地放松才可能做到——换句话说,刚的力量与速度,实乃产生于柔。例如少林拳技以大开大合的刚劲著名,但入门功法却是锻炼身体筋骨柔软的“易筋经”,即是这个原因。

同样道理,柔也离不开刚。有了最巧妙的化劲卸招功夫,当制造出攻击机会时,若没有转柔为刚的爆发,则如入宝山空手回,甚至因为失机而反为对手所乘。由此可见,武术的攻防招势,无所谓纯刚或纯柔。

因为柔法往往讲究较细微的动作和感应技巧,不少人误以为它比刚法更“高级”;而刚猛的招式则较容易令人联想“粗拙”或“蛮力”,许多人心里不免有所贬抑,甚至认为柔必胜刚,其实皆是大谬。运用刚法一样有其技巧,比如有的拳法擅长硬打硬进,其实内里讲究身体骨架姿式及以最佳角度直接破势,同样是要用脑袋的功夫。柔能制刚,刚同样可克柔,视乎比斗时双方的对应。

因此武术上有理想境界谓之“刚柔并济”,不是说每个招式发力都半刚半柔,乃是指一个武者随时“能刚能柔”,因应敌人动静及状况,变换自在。此境界就像水一样,时而化为猛烈浪涛,能覆舟裂石,时而如流水渗地,入于无间,是为极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