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靖夫《大道阵剑堂讲义》(第十六讲:心意门武术)
(2013-09-03 13:03:35)
标签:
乔靖夫武道狂之诗大道阵剑堂讲义第十六讲心意门武术 |
大道阵剑堂讲义
主讲人:乔靖夫
第十六讲:心意门武术
“心意拳法”极是古老,其起源一般有两个说法:一是由宋朝抗金名将岳飞所创;二是少林拳术流出民间演变而成。两者皆不可确证。而后代之心意门武术,则在山西一省逐渐形成,并在祁县集大成而创派。
心意门以拳术为一切根基,其法十分简朴,就只有五式“五行母拳”,即“劈、崩、钻、炮、横”,简单五拳,却已涵盖了各种击打角度与发劲方式:“劈拳”如斧刃砍斩,“崩拳”势像箭矢疾射,“钻拳”仿尖锥旋转深入,“炮拳”似炮弹冲天而出,“横拳”具铁梁般的沉重之劲。这五式又各自对应“金、木、水、火、土”五行,既可连环生出变招,亦具有互相克制的原理,招式虽简,当中拳理却深奥。
心意门成立之后,又归纳了“五行母拳”的对打应用之法和变招,加上身、步法的变化,创编出“十二大形”,各以龙、虎、猴、马、鹞、鹰、蛇等十二种飞禽走兽命名。虽云是“象形”,其实并不是真的去极力模仿动物的形貌动作,只是十二套连环拳招,各以相近的动物为名,取其意象而已——拳术毕竟是人类的格斗术,太着意于模仿动物,乃是不切实际之举。
心意门又强调“拳械一体”,刀枪剑棍兵器之法也是以拳招为基础。比如“崩拳”,就衍生出“崩刀”、“崩枪”、“崩剑”招式,发劲方法基本相仿。
当然,各种不同兵械自有其长短特色;徒手打斗和兵刃对战的原理与战术,更加是大有差异。想简单地将拳术挪用到刀法或枪法上是不可能的,还是需要个别专门研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