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华斯比
华斯比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099
  • 关注人气:24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蔡骏:活在悬疑世界里(2012年10月23日《中国图书商报》)

(2013-01-09 23:50:25)
标签:

蔡骏

人物侧写稿

悬疑世界

恐怖

历史

蔡骏:活在悬疑世界

文/华斯比

蔡骏:活在悬疑世界里(2012年10月23日《中国图书商报》)

蔡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最具畅销号召力的作家之一。至今已出版16部长篇小说,总销量突破800万册,连续8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畅销纪录。其中《天机》系列总销量高达250万册。多部作品被改编为影视剧,并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出版发行。2008年,中国作家协会召开“蔡骏作品研讨会”。


 

只有认识恐惧,才能战胜它

 

蔡骏于2000年起开始发表作品,同年获“贝塔斯曼·人民文学”新人奖2002,蔡骏个人首部长篇悬疑小说《病毒》正式出版,之后又陆续创作了《荒村公寓》《地狱的第19层》《天机》《人间》等作品。

创作悬疑小说多年的蔡骏,对悬疑小说中的“恐怖”有着自己的见解,他说:“恐怖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的心灵。小说家所要做的,就是要发掘心灵深处最原始的那种恐惧,就像是发掘一座古墓中的骨骸。”

“一切的恐惧都源于未知”,在蔡骏看来,“未知”包含两方面,一是外在的未知,是对于客观世界的未知;二则是内在的未知,即对于自己内心的未知。而人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未知才更容易让人感到深深的恐惧。所以蔡骏才会说:“我一直都想通过恐惧的表层表达人类内心世界中的东西,表达对于命运和人生的理解。人类面临的最大命题不是征服自然,而是征服自我。我们只有认识恐惧,才能战胜它

蔡骏一直用自己的小说实践着对恐怖的理解,不是用血淋淋的场景刺激读者的感官,而是更注重心理层面的剖析。“蔡骏心理悬疑小说”已申请注册商标保护。

不过,熟悉蔡骏小说的读者可能发现,他最近的两部长篇悬疑小说《谋杀似水年华》和《地狱变》从创作风格上似乎也有了些变化,同样紧张、好看 却也已经开始明显地社会派风格转型

对于这一变化,蔡骏表示,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更多地反映社会普遍性的问题这是的责任也是一个作家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

 

 

前半生写悬疑,后半生写历史

 

2004年,蔡骏出版《荒村公寓》这部集恐怖灵异、历史文化、爱情等多种元素于一身的悬疑小说,是蔡骏早期作品的代表作,也是他写作的一个标本。

蔡骏虽然悬疑小说成名,但悬疑只是他写作一件外衣,或者说是一个载体。他的悬疑小说里,有凄美的爱情,隐藏在迷雾中的历史真相,有深刻复杂的人性,这一切交织在一起,使他的作品立体、丰满,既引人入胜,又可供多方面解读。所以蔡骏常说我立志前半生写悬疑,后半生写历史。

蔡骏生于苏州河畔,他多部悬疑小说都选择上海作为故事发生的舞台波光粼粼的苏州河、地铁站里的季风书店、锦江乐园的摩天轮……这些既是现实的也夹杂着想象的事物,完美地融入蔡骏的悬疑世界,让人分不清哪些是现实,哪些是虚构。对上海的过去和现的书写,不是背景素材的信手拈来,更是一种狂热的爱,只有热爱,才有表达的欲望,才会让这些事物在自己笔下鲜活起来。

生于苏州河畔的蔡骏视苏州河为自己心灵的圣地,怀着对这条“母亲河”的爱,对上海这座生养自己的城市的爱,蔡骏拿起自己的笔,开始对上海的过去和现在,以及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男女之间的凄美爱情进行书写


 

致力于悬疑文化推广


蔡骏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悬疑小说家,而且致力于悬疑文化的推广,他曾先后创办《悬疑志》《谜小说》《漫客·悬疑世界》等多本杂志和MOOK2012年6月,他与通俗文学大鳄今古传奇报刊集团携手创办了中国悬疑文学旗舰刊物《奇幻·悬疑世界》。

2012年5月28日,蔡骏携其团队创办的“悬疑世界”网站正式上线,该网站不仅仅是《悬疑世界》杂志的官方网站,还为广大用户提供了阅读国内外精彩悬疑小说、国内外优秀电影、讨论各种有趣悬疑话题的平台悬疑世界网以整合悬疑资源、推广悬疑文化为宗旨,目前已成为国内第一家悬疑类大型门户网站。

除了创办杂志和网站,努力使悬疑作品多媒体化,也是蔡骏本人及其团队努力的一个目标。此前,蔡骏本人已有多部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和话剧。目前,由蔡骏《谋杀似水年华》改编的悬疑话剧已经在上海演,并取得不的成绩,而由蔡骏本人监制的《狄小杰事件簿》也将微电影、漫画、小说等多种形式与大家见面。



 

(发表于2012年10月23日《中国图书商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