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果壳阅读”的一点想法
标签:
果壳阅读科普科幻流行松鼠会地铁主流想法杂谈 |
包括这本《地铁》在内,“果壳阅读”目前已经推出了四本书,其余三本书《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一百种尾巴或一千张叶子》和《吃的真相》,都是科普类书籍,作者均是科学松鼠会的成员,内容也大都来自网站或博客上的文章。
从目前的稿源来看,科普类图书的出版基本会和之前的三本一样,主要以在松鼠会官网和果壳网上的科普小品文为主,走流行科学阅读的路线,这也符合松鼠会一贯倡导的“让科学流行起来”的主旨。
但在科幻小说的出版方面其实并不乐观,稿源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出版国内作者的原创作品,还是引进国外的畅销名著?或二者兼顾?这要看果壳阅读的定位了。
原创出版这一块,所有科幻出版者都知道美国的先进经验:科幻要想繁荣,必须从期刊市场转变为图书市场。在国内悬疑小说领域,已经基本形成了图书出版市场,而科幻还没有,因为什么,没有充足的长篇小说稿子,怎么出书?目前国内还基本处于以杂志发行为主、图书出版(指原创出版)为辅,以杂志带动图书的模式,即使有了中长篇,也大多会先发在杂志上,而后再出版单行本。细算下来,国内一年能出版单行本的科幻长篇屈指可数,如果果壳阅读将科幻出版定位在直接出长篇单行本上,难度可想而知。
长篇原创出版可以参考新星出版社的“午夜文库•原创系列”的选稿理念,要出只出质量过得去的精品,要么不出。
那么出版中篇集呢?是一种思路。其实刚刚出版的《地铁》就可以看做是韩松一系列关于地铁的小说的合集,可以算是一个专题的合集。果壳网开了“微科幻”主题站,站内的优秀作品完全可以考虑定期、分主题、分作者结集出版,这是将自己的短篇科幻资源进行整合的一种不错的做法,此是其一。
其二,可以搜罗整理旧有的科幻资源,整合出版。最典型的做法就是出作家的作品集,比如已故科幻作家柳文扬、绿杨等人的。当然不一定出全集,可以选择和果壳阅读定位、主题相契合的来出。也可以出些普及科幻文化或涉及浅显通俗科幻理论的通俗读物,这些都有利于科学文化的普及,比如柳文扬在《惊奇档案》上发的一些文章。但其中可能牵扯到和一些作品的版权问题,则要和杂志社或著作权持有人等进行沟通和合作。短篇的稿源相对多一些,结集出版相对容易一些。
从果壳阅读对《地铁》的定位可以看出,有推向主流文学的意思,旨在让更多人关心科幻,让科幻也流行起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