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笼中乌鸦》:我眼中的原创科幻的新范本

标签:
2010年第6期科幻世界崖小暖笼中乌鸦 |
《笼中乌鸦》:我眼中的原创科幻的新范本
华斯比
2010年第6期《科幻世界》,最期待的自然是2009年银河奖结果的揭晓,然而陈楸帆《鼠年》和飞氘《一览众山小》的出局却令包括我在内的不少老幻迷感到失望,其中不少人笑称自己的阅读趣味已经越来越远离以大、中学生为主要阅读群体的《科幻世界》的阅读趣味了。其实,我也曾多次思考,我自己的阅读趣味在哪里,什么样的科幻才是我喜欢阅读的?作为类型文学的爱好者,科幻、悬疑、推理等类型的小说均有涉猎,这也是我的阅读趣味所在。而我对科幻小说的要求只有两个——故事性和幻想性,这也是“科幻小说”本身所要求的。令人感到惊喜的是,第6期《科幻世界》上有一篇原创科幻短篇颇合我的心意,即崖小暖的《笼中乌鸦》,我把它视为我眼中的原创科幻(短篇)的范本之一。
现在,我就这自己以往所的阅读经历,对这篇小说做简要的评析。
崖小暖的《笼中乌鸦》是一篇将故事性和幻想性结合的比较好的科幻短篇,故事性最主要的要求是故事要具有可读性,而如何让读者能够耐着性子读下去则要看作者设置悬念的能力了,这就是所说的故事的悬念性。《笼》文开篇即抛出几个重量级的悬念:这儿是哪儿?我为什么在这儿?我在干吗?我是谁?以及,哪个狗娘养的搞大了我的肚子?而整篇小说就是由这几个看似无关紧要的悬念衍生出来的。
以第一人称“我”为视角本来就给读者很强的代入感,而又以“我是谁?”的悬念开篇,让读者如坠五里雾里,只好跟着作者的思路走下去。其实这是悬疑推理小说中常见的开篇方式,如日本新本格推理旗手之一,以叙述性诡计而闻名的推理作家绫辻行人的短篇《我是谁》(《推理世界》2008年4月B版),国内悬疑作家蔡俊的《人间》(上卷:谁是我)同样以此开篇。而国内原创科幻短篇中则有王晋康的《我证》(《少年闪耀》2008年第2辑)。
在故事中埋下伏笔,在结局处产生逆转的效果则是故事性另外的体现,如小说前面看似一笔带过的“送子鸟代孕中介”在故事的最后竟成为了整个结局逆转的关键,使故事颇具戏剧张力。
不得不承认,作者深谙悬疑推理之道,小说中处处体现出典型的推理元素,被囚禁的主人公、一部和外界联系的手机、一幅隐含主人公身份秘密的油画(我不禁想起周浩晖的悬疑短篇《禁屋》)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其实都是破解故事悬念的关键,在不长的篇幅内有如此精巧的布局,实属不易,这也是人们常说短篇写好很难的原因。
开篇悬念、中途伏笔、结局逆转是搭建一个吸引人的故事的前提,而故事本身的好坏才是小说成功与否的关键。本篇最出色的地方是故事带给人的思考,即小说的主题:反哺与孝道的困境。小说中,鲁本斯的油画《罗马人善举》明确地点出了“反哺”这一主题,而小说题目《笼中乌鸦》则是进一步的隐喻,“乌鸦反哺,羔羊跪乳”是儒家以自然界的的动物形象来教化人们“孝”和“礼”的一贯说法,因此,乌鸦的“孝鸟”形象也是中国几千年来一脉相传的,而“笼中乌鸦”这一意义深刻的意象也意味着现代社会“代孕”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孝道的困境。
本篇小说虽然幻想性并不是很强,只是介绍了一下简单的原理,但作者很好地把它和故事结合在一起,突出了要表达的主题,单从这一点可以说是相当成功的。
总之,《笼中乌鸦》是我2010年上半年在《科幻世界》上看到的最好的原创科幻,也是可以进入2010年的科幻年选的优秀作品。在我看来,这是国内原创科幻(短篇)的一个值得借鉴的写作范本。它告诉我们如何写一个有悬念、并引发人思考的好故事,如何将科幻巧妙地融入故事当中。期待能写能画的作者带来更多更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