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初中时,有一次清明节,班主任老师让我们每一位学生写一篇题目叫《以实际,祭先烈》的文章,抒发对革命先烈的深深的景仰之情,当时我毫不犹豫地写下了下面的文字:
清明雨
又是一个清明节,扫墓的日子,窗外飘着小雨。
我顶着一把花伞来到烈士墓地,在一个矮矮的,毫无修饰的坟墓前停下脚步,献上一束鲜花,默默悼念几句,深深鞠上一躬,陷入回忆与沉思中。
忽然,一群小学生银铃般的笑声闯入我的思绪,打破了我的回忆,寻声望去,一名身穿礼服,手持鲜花的小学女教师正为她的学生们讲着英雄烈士们生前的伟大事迹。
“老师,回去后用不用写一篇关于扫墓的感想?”一名身体瘦弱,手拿笔记本的小男孩打断了那位小学教师的讲述,问道。
“写,当然要写,题目是《以实际,祭先烈》。”那教师经验老道地说道。
话音未落,这群小学生像刚开的热水,开始沸腾了,纷纷议论开来。
站在一旁听了许久的我,混身已被雨水淋湿了,身体每一处都是冰冷的,一阵冷风袭来,不禁打了一个冷颤,但惟有那颗心却是火热的,跳动的,闪动着激情的。
“以实际,祭先烈”不应只是一句空话,被雨水打湿,随风而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