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者的姿态品评故事
用人文的眼光解读科幻
【2008年3月末】
>
为了灵魂而抗争
如期拿到了3月的《故事月末》,因为离拿到2月末的时间比较近,甚至还有些喜出望外,感叹道:来得这么快!
这期【幻想志·科幻世界】上的科幻故事是吴玮的《机器人也有灵魂》。不用说,一看标题就知道是一个讲机器人的故事,其实故事中还涉及到了克隆人,并且探讨了两者“灵魂”的问题。
机器人(包括人工智能A.I.)和克隆人是科幻小说和电影中常出现的两种未来生命形式。机器(人)的产生最初是人类生产工具进化的需要,随着人类社会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一些活动仅靠人类个体已经无法胜任,这样就促成了机械化只能化的高级机器、机器人的诞生。他们可以在工厂代替人类进行强度较大的生产和(体力)劳动,而一些科学家更是发明令人一些能够代替人类思考,并进行繁杂的脑力劳动的人工智能。就像卫斯理科幻小说《玩具》中描述的那样。
而更多的人把机器人训练得更加人性化,好为人类服务,成为人的奴隶和宠物,本篇故事中的主人公——类人机器人乔就属于这一类。
相比于机器人,克隆人的诞生则看似更具一些医学和生物学方面的意义。故事中提到,女克隆人阿狸是主人的属人,只是个备用品,主人身体某个器官或部位损坏的话,他们将无条件地提供备份(参见卫斯理科幻小说《后备》),而自己并不具备独立的人的权利,这是极不人道的!
也许从克隆羊多莉诞生的那一天起,克隆这一技术就已经走到了伦理道德的对立面。时刻准备着来自各方面的谴责与批判(《第六日》就是这样一部以“克隆”为主要论题的科幻电影)。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看到了机器人和克隆人的不幸,他们本不应该存在,是人类赋予了他们生命,让他们来到这个世界,然后却剥夺了他们作为生命就应该具有的“灵魂”,让他们成为人的附属品,这是极不公平的!难道造物主就一定有权掠夺他制造出来的生命的灵魂吗?不是这样的!作为机器人和克隆人也应该为自己的权益去抗争,为自己的灵魂去抗争。就像作者在故事里说的那样——真正的灵魂应该在混沌中孕育,在矛盾中爆发,在打破后诞生。一味取悦人类就毫无“灵魂”可言!
相对于人类也是一样,人类是机器人和克隆人的造物主。如果人类自身也有造物主(或有什么更高级的生物提升了人类的智慧)的话,将心比心,那么人类不也一定不甘心任造物主摆布吗?他们会起来反抗,去争取属于自己的权力和自由。
人类的灵魂不也是在摆脱被别人控制的同时,去征服和控制别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