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是个考试的日子,考试的科目是历史,确切点说是中国近现代史,再确切点说考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两课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但参加考试的人不是我,是我们学校的大一学生。
虽然中国近现代史大家初、高中都学过,但这里毕竟是理工科院校,大家都已经很长时间不接触文科类的东西了(政治除外,因为考研必考),尤其是历史和语文,所以有一种紧迫感是很自然的事情。听说这次是闭卷考试,所以大多数人都觉得头疼,尤其是当要背诵长长一大段关于某个历史事件的历史意义及其影响的时候,更多的人就会表现出对历史极大程度上的不满与厌恶。这种不满的发泄对象不应该是历史本身,历史本无任何过错,错的是国人对年轻一代历史教育的方式与方法!
我要问的是,不学习历史,就应该对历史一无所知吗?历史是用来学习的吗?以上两个问题的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铭记历史是一种习惯,是一种本能!
一个不懂得本国历史的人与一个不知道自己身世的孤儿无异。“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始终相信这句话,虽然纪连海老师曾说过,历史是成功者写的。我们不排除历史上的君主,即所谓的成功者,有时为了歌颂自己的功绩,隐瞒自己的过失,而昧着良知去欺骗自己的子孙和臣民,逼迫史官去修什么所谓的“正史”。但即使是这样,我们不还是有许多有良知的史学工作者为了还历史以本来面目而夜以继日地辛劳工作吗?他们的目的没有别的,只想让大家认清历史,更好地懂得历史、体悟历史,铭记历史——让历史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本能!
我觉得,不管到什么时候,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也好,有两门课是必开的,一是历史,二是语文。开这两门不是为了让你知道什么,而是培养我们的人文素养,让我们给予别人和自己更多的关怀!
相关链接:蔡骏博文——《中学语文应当与历史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