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读王怡的《在作弊中慢慢成长》,我的思绪万千。
在我们这个上下五千年悠久文化历史的泱泱大国,教育从来就是放在第一位的。孔子、孟子、朱子,都是大教育家的身份更闻名。而检验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尺只是考试。从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度执行了一千三百多年,历代都通过考试选拔官吏。延续到今日,让学生心事重重的,还是考试。
考试,给我,带来痛苦的回忆。
当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踏进学校,受到的教育是绝对要诚实,作弊是学生绝对的耻辱,会被同学老师瞧不起。还是有人铤而走险,有些是成绩太差,怕家长老师骂,有些是不想失掉优等成绩的好排名,可功课太繁重,无法让每门都花足够的精力学好。我试探着询问大家作弊的经历,渐渐竟然发现没有同学是完全纯洁的,成绩最好的学生也是作弊手段最高明的人。
初三时,为了多点复习时间,主课老师纷纷占用副课课堂,并承诺我们一定让大家副课结业全部通过。我以为是开卷考。没想到原来这个让大家都结业的方法竟是集体作弊。语、数、英、政老师在考试当时全部到场,里应外合的分散巡考老师的注意力,全班同学都在默默的抄书。考试科目包括我最喜欢的生物和历史。我埋头抄写,心情痛苦无比。从此,我彻底厌恶考试。
初中毕业后,我随便上了个什么学校,那里每个学生都能顺利毕业。然后,工作了。我以为从此摆脱需要权衡作弊还是不作弊抉择的考试生涯。谁曾想,我完全错了。
单位的考试更多。专业考,法规考,资格证,各类大考小考几乎月月有,完全不能轻视它们的缘由是这些考试还和奖金、职称、岗级挂钩。作弊的方法比起学校的单纯多出很多,要抄资料,要和哪个关键人物套近乎,要找关系疏通,要交钱。而我悲哀的看到,那些在学校一贯凭自己本事认真考试的学生工作后并不是同样出色,反而因为从来太听话,唯唯诺诺,丧失灵性和创新精神。而那些学生时代吊儿郎当,作弊通试的人就深谙处事之道,就可以发财,就可以当官,一跳老高。
我的孩子,将来也要走进学校。我该如何教育他做个诚实不作弊的好孩子?我该如何安抚他良心伤痛的煎熬?
王怡《在作弊中慢慢成长》简缩版http://www.hnedu.cn/web/0/200506/10121007015.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