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我本真心托明月
我本真心托明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7,041
  • 关注人气:75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珍爱红楼-----流水清石(五十三)韩雪丽宝黛钗之间,双玉已经彼此放心,宝玉对黛玉说了你放心,而在梦

(2024-12-06 15:48:56)

珍爱红楼-----流水清石(五十三)韩雪丽

宝黛钗之间,双玉已经彼此放心,宝玉对黛玉说了你放心,而在梦中又说了不要金玉只要木石,恰在此时让宝钗听见了,宝钗怔在那里。其实三个人之间的感情,在此时已经明朗了。只是命运的安排,谁也不知,谁也没有绝对的把握。薛家其实对于金玉也不是完全有把握的,贾母的态度双玉的感情,都是让薛家不得不考虑的因素。而黛玉因为没了父母,在贾府始终有寄人篱下的感觉,对于金玉的传言,对于无人作主的局面,自然多了份忧伤与茫然,所以黛玉就算放心了宝玉,也不放心命运,所以黛玉忧伤是肯定的。而唯一快乐的是宝玉,他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环境中长大的,总以为他所爱的一切,都会属于他,所以他会为黛玉牵挂,会为宝钗有一瞬的迷失,却不会怀疑自己的感情落了空。在情感上黛玉投入了全部的梦想与希望,这成了她的寄托。而宝钗是风雨阴晴任变迁,得失不拒失之不伤,而宝玉是充满希望的以为一切都会如愿。所以这一场情缘中,最乐观的是宝玉,最平静的是宝钗,最用心的是黛玉。所以最苦的是黛玉了。

接下来大观园进入最平和的阶段。贾政外放,这等于让宝玉放了松,在这样的环境里,探春的诗社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作为贾府的三小姐,她是出众的优秀的。只是因了庶出,受了太多不公平的对待,生母的胡闹,又令她烦恼。她有抱负有志向,她要用规矩帮助自己确立自己的尊严与地位,而此时,她提议了海棠社,既是与大观园最出众的主子们建立了一个文化活动,拉近了与她们的距离,也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她提议的时机很好,贾政不在府中,宝玉自然是最有心情的,宝钗黛玉皆是才女,自然会响应。有了这几位得庞的主子,这个圈子便有了份位。

贾芸送海棠花与宝玉,也算送的清雅,知宝玉喜好,宝玉得庞却无权,贾芸这个精明人,能奉承上,也算是一种缘份。探春笑道:"我不算俗,偶然起个念头,写了几个帖儿试一试,谁知一招皆到."宝玉笑道:"可惜迟了,早该起个社的."黛玉道:" 你们只管起社,可别算上我,我是不敢的."迎春笑道:"你不敢谁还敢呢."宝玉道:"这是一件正经大事,大家鼓舞起来,不要你谦我让的.各有主意自管说出来大家平章.宝姐姐也出个主意, 林妹妹也说个话儿."宝钗道:"你忙什么,人还不全呢."一语未了, 李纨也来了,进门笑道:"雅的紧!要起诗社,我自荐我掌坛.前儿春天我原有这个意思的.我想了一想,我又不会作诗,瞎乱些什么,因而也忘了,就没有说得.既是三妹妹高兴,我就帮你作兴起来." 李纨此时的态度与平素不同,可知这个诗社是落在了她心上,她年纪不大,本是书香门第,自然有些雅好。只是她不便出头,如今正合心意,而且这样的场合,她不参与,便是远了姑娘们。众人起名起号,真正的投入了,接下来,作海棠诗。

每诗各喻各人姿态。探春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最叹她的那份昂扬向上的精神,比玉更坚。宝钗的是: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宝钗的那一句珍重芳姿,却是写尽素日稳重与端庄。若论此诗,宝钗断不会依从什么掉包计,顶了别人的名号出嫁,何来珍重。黛玉的,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看了这句,宝玉先喝起彩来,只说"从何处想来!"又看下面道: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黛玉的轻灵娟逸果不同旁人,而那一个半卷,又是如何的无奈呀,从来深情就是拿不起放不下,自是叹息。而宝玉的喝彩,果真深知黛玉心态。

袭人与湘云送礼一段,果然见袭人周全细致待湘云亲厚。袭人回至房中拿碟子盛东西与史湘云送去,却见碟槽空着.因回头见晴雯, 秋纹,麝月等都在一处做针黹,袭人问道:"这一个缠丝白玛瑙碟子那去了?"众人见问, 都你看我我看你,都想不起来.半日,晴雯笑道:"给三姑娘送荔枝去的,还没送来呢. "袭人道:"家常送东西的家伙也多,巴巴的拿这个去."晴雯道:"我何尝不也这样说.他说这个碟子配上鲜荔枝才好看.我送去,三姑娘见了也说好看,叫连碟子放着 ,就没带来.你再瞧,那 子尽上头的一对联珠瓶还没收来呢."秋纹笑道:"提起瓶来, 我又想起笑话.我们宝二爷说声孝心一动,也孝敬到二十分.因那日见园里桂花,折了两枝,原是自己要插瓶的,忽然想起来说,这是自己园里的才开的新鲜花,不敢自己先顽, 巴巴的把那一对瓶拿下来,亲自灌水插好了,叫个人拿着,亲自送一瓶进老太太, 又进一瓶与太太.谁知他孝心一动,连跟的人都得了福了.可巧那日是我拿去的.老太太见了这样,喜的无可无不可,见人就说:`到底是宝玉孝顺我,连一枝花儿也想的到. 别人还只抱怨我疼他.'你们知道,老太太素日不大同我说话的,有些不入他老人家的眼的. 那日竟叫人拿几百钱给我,说我可怜见的,生的单柔.这可是再想不到的福气. 几百钱是小事, 难得这个脸面.及至到了太太那里,太太正和二奶奶,赵姨奶奶,周姨奶奶好些人翻箱子,找太太当日年轻的颜色衣裳,不知给那一个.一见了,连衣裳也不找了, 且看花儿.又有二奶奶在旁边凑趣儿,夸宝玉又是怎么孝敬,又是怎样知好歹, 有的没的说了两车话(凤姐最是能照看宝玉,也是照看了贾母和王夫人的心事).当着众人,太太自为又增了光,堵了众人的嘴.太太越发喜欢了 ,现成的衣裳就赏了我两件.衣裳也是小事,年年横竖也得,却不象这个彩头(众人眼中的体面)."晴雯笑道:"呸!没见世面的小蹄子!那是把好的给了人(看起来是给过袭人了),挑剩下的才给你,你还充有脸呢."秋纹道: "凭他给谁剩的,到底是太太的恩典."晴雯道:"要是我,我就不要.若是给别人剩下的给我, 也罢了.一样这屋里的人,难道谁又比谁高贵些?把好的给他,剩下的才给我,我宁可不要,冲撞了太太,我也不受这口软气."秋纹忙问:"给这屋里谁的?我因为前儿病了几天,家去了,不知是给谁的.好姐姐,你告诉我知道知道."晴雯道:"我告诉了你, 难道你这会退还太太去不成?"秋纹笑道:"胡说,我白听了喜欢喜欢.那怕给这屋里的狗剩下的,我只领太太的恩典,也不犯管别的事."众人听了都笑道:"骂的巧 ,可不是给了那西洋花点子哈巴儿了."袭人笑道:"你们这起烂了嘴的!得了空就拿我取笑打牙儿. 一个个不知怎么死呢.(这样的脾气,真是少见,不怒不怨)"秋纹笑道:"原来姐姐得了,我实在不知道.我陪个不是罢. "袭人笑道:"少轻狂罢.你们谁取了碟子来是正经."麝月道:"那瓶得空儿也该收来了.老太太屋里还罢了,太太屋里人多手杂.别人还可以,赵姨奶奶一伙的人见是这屋里的东西,又该使黑心弄坏了才罢.太太也不大管这些,不如早些收来正经.(赵姨娘的态度太过明显,也太没素质) "晴雯听说,便掷下针黹道:"这话倒是,等我取去."秋纹道:"还是我取去罢,你取你的碟子去."晴雯笑道:"我偏取一遭儿去.是巧宗儿你们都得了,难道不许我得一遭儿?" 麝月笑道:"通共秋丫头得了一遭儿衣裳,那里今儿又巧,你也遇见找衣裳不成."晴雯冷笑道:"虽然碰不见衣裳,或者太太看见我勤谨,一个月也把太太的公费里分出二两银子来给我, 也定不得."说着,又笑道:"你们别和我装神弄鬼的,什么事我不知道(这风格太过爽利)." 一面说,一面往外跑了.秋纹也同他出来,自去探春那里取了碟子来.
      袭人打点齐备东西, 叫过本处的一个老宋妈妈来,向他说道:"你先好生梳洗了, 换了出门的衣裳来,如今打发你与史姑娘送东西去."那宋嬷嬷道:"姑娘只管交给我, 有话说与我, 我收拾了就好一顺去的."袭人听说,便端过两个小掐丝盒子来.先揭开一个,里面装的是红菱和鸡头两样鲜果,又那一个,是一碟子桂花糖蒸新栗粉糕.又说道:"这都是今年咱们这里园里新结的果子,宝二爷送来与姑娘尝尝.再前日姑娘说这玛瑙碟子好, 姑娘就留下顽罢.这绢包儿里头是姑娘上日叫我作的活计,姑娘别嫌粗糙, 能着用罢.替我们请安,替二爷问好就是了."宋嬷嬷道:"宝二爷不知还有什么说的,姑娘再问问去,回来又别说忘了."袭人因问秋纹:"方才可见在三姑娘那里?"秋纹道:"他们都在那里商议起什么诗社呢,又都作诗.想来没话,你只去罢."宋嬷嬷听了, 便拿了东西出去, 另外穿戴了.袭人又嘱咐他:"从后门出去,有小子和车等着呢."宋妈去后,不在话下. 

细写此段,是袭人体贴湘云处,伏二人少年情份。

 

 

珍爱红楼-----流水清石(五十五)韩雪丽

    这个诗社里断不能少的人是湘云,她是最爱热闹,最能热闹,又最有才华的一位。所以后面要写湘云入社。从书里看湘云在史府并不快乐,随着叔婶过日子,自然比不得父母照看周全。幸而她个性爽朗随和,才会保持阳光的心境。细想之下,史家可能与她同年纪的姐妹们不多,这也是她爱在贾府的一个原因。

     平常的日子里在史府,她是盼着能来贾府的。只是如今的贾母身边一大堆孙子孙女,自然不会经常想着接她来了。还有个宝玉,能想起送果子给她。 宝玉回来先忙着看了一回海棠,至房内告诉袭人起诗社的事.袭人也把打发宋妈妈与史湘云送东西去的话告诉了宝玉. 宝玉听了,拍手道:"偏忘了他.我自觉心里有件事,只是想不起来,亏你提起来,正要请他去.这诗社里若少了他还有什么意思." 袭人劝道: "什么要紧,不过玩意儿.他比不得你们自在,家里又作不得主儿.告诉他, 他要来又由不得他,不来,他又牵肠挂肚的,没的叫他不受用."宝玉道:"不妨事,我回老太太打发人接他去."正说着,宋妈妈已经回来,回复道生受,与袭人道乏,又说:"问二爷作什么呢,我说和姑娘们起什么诗社作诗呢.史姑娘说,他们作诗也不告诉他去, 急的了不的(真真湘云性格)."宝玉听了立身便往贾母处来,立逼着叫人接去.贾母因说:"今儿天晚了 ,明日一早再去."宝玉只得罢了,回来闷闷的.
      次日一早, 便又往贾母处来催逼人接去.直到午后,史湘云才来,宝玉方放了心, 见面时就把始末原由告诉他, 又要与他诗看.李纨等因说道:"且别给他诗看,先说与他韵.他后来,先罚他和了诗:若好,便请入社,若不好,还要罚他一个东道再说."史湘云道: "你们忘了请我,我还要罚你们呢.就拿韵来,我虽不能,只得勉强出丑.容我入社,扫地焚香我也情愿."众人见他这般有趣,越发喜欢(这活动就要有湘云这样的,才热闹有趣),都埋怨昨日怎么忘了他,遂忙告诉他韵. 史湘云一心兴头,等不得推敲删改,一面只管和人说着话,心内早已和成, 即用随便的纸笔录出,先笑说道:"我却依韵和了两首,好歹我却不知,不过应命而已. 说着递与众人.众人道:"我们四首也算想绝了,再一首也不能了.你倒弄了两首,那里有许多话说,必要重了我们."一面说,一面看时,只见那两首诗写道:
      其一
      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
      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亦离魂.
      秋阴捧出何方雪,雨渍添来隔宿痕.
      却喜诗人吟不倦,岂令寂寞度朝昏.
      其二
      蘅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宜盆.
      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
      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
      幽情欲向嫦娥诉,无奈虚廊夜色昏.众人看一句,惊讶一句,看到了,赞到了,都说 :"这个不枉作了海棠诗,真该要起海棠社了."史湘云道:"明日先罚我个东道,就让我先邀一社可使得?"众人道:"这更妙了."因又将昨日的与他评论了一回.海棠社的主角应该是湘云,她一人两首,个个皆妙,那一句也宜墙角也宜盆,分明是她看中了海棠的适应能力。她的人生,是不是也宜富贵也且变迁。

     至晚,宝钗将湘云邀往蘅芜苑安歇去.湘云灯下计议如何设东拟题.宝钗听他说了半日,皆不妥当(湘云无管家经验,自然是纸上谈兵了), 因向他说道: "既开社,便要作东.虽然是顽意儿,也要瞻前顾后,又要自己便宜,又要不得罪了人,然后方大家有趣.你家里你又作不得主,一个月通共那几串钱,你还不够盘缠呢.这会子又干这没要紧的事,你婶子听见了,越发抱怨你了.况且你就都拿出来 做这个东道也是不够.难道为这个家去要不成?还是往这里要呢?"一席话提醒了湘云,倒踌蹰起来(真真是孩子,凡事哪有不用钱的).宝钗道:"这个我已经有个主意.我们当铺里有个伙计,他家田上出的很好的肥螃蟹,前儿送了几斤来.现在这里的人,从老太太起连上园里的人,有多一半都是爱吃螃蟹的.前日姨娘还说要请老太太在园里赏桂花吃螃蟹,因为有事还没有请呢. 你如今且把诗社别提起,只管普通一请.等他们散了,咱们有多少诗作不得的.我和我哥哥说, 要几篓极肥极大的螃蟹来,再往铺子里取上几坛好酒,再备上四五桌果碟,岂不又省事又大家热闹了."湘云听了,心中自是感服,极赞他想的周到(宝钗久知家事,这等小事,自然料理周全,最难得的是让湘云心安).宝钗又笑道:"我是一片真心为你的话.你千万别多心,想着我小看了你,咱们两个就白好了.你若不多心,我就好叫他们办去的."湘云忙笑道:"好姐姐,你这样说,倒多心待我了.凭他怎么糊涂,连个好歹也不知,还成个人了?我若不把姐姐当作亲姐姐一样看,上回那些家常话烦难事也不肯尽情告诉你了."宝钗听说,便叫一个婆子来:"出去和大爷说, 依前日的大螃蟹要几篓来, 明日饭后请老太太姨娘赏桂花.你说大爷好歹别忘了,我今儿已请下人了."那婆子出去说明,回来无话.宝钗在薛家是能当家作主的,所以行事周全漂亮。有钱的有经验的,和没钱的没经验的遇上了生活中的人情世故,表现出来的就大不一样了。所以宝钗是宜室宜家的。
      这里宝钗又向湘云道: "诗题也不要过于新巧了.你看古人诗中那些刁钻古怪的题目和那极险的韵了, 若题过于新巧,韵过于险,再不得有好诗,终是小家气.诗固然怕说熟话,更不可过于求生,只要头一件立意清新,自然措词就不俗了(这论点,可知宝钗是深知诗境的).究竟这也算不得什么, 还是纺绩针黹是你我的本等.一时闲了,倒是于你我深有益的书看几章是正经. "湘云只答应着,因笑道:"我如今心里想着,昨日作了海棠诗,我如今要作个菊花诗如何?"宝钗道:"菊花倒也合景,只是前人太多了."湘云道:"我也是如此想着,恐怕落套. "宝钗想了一想,说道:"有了,如今以菊花为宾,以人为主,竟拟出几个题目来, 都是两个字: 一个虚字,一个实字,实字便用`菊'字,虚字就用通用门的.如此又是咏菊,又是赋事,前人也没作过,也不能落套.赋景咏物两关着,又新鲜,又大方."湘云笑道:"这却很好.只是不知用何等虚字才好.你先想一个我听听."宝钗想了一想,笑道: <<菊梦>>就好."湘云笑道:"果然好.我也有一个,<<菊影>>可使得?"宝钗道:"也罢了.只是也有人作过,若题目多,这个也夹的上.我又有了一个."湘云道:"快说出来." 宝钗道:"<<问菊>>如何?"湘云拍案叫妙,因接说道:"我也有了,<<访菊>>如何?"宝钗也赞有趣, 因说道:"越性拟出十个来,写上再来."说着,二人研墨蘸笔,湘云便写,宝钗便念,一时凑了十个.湘云看了一遍,又笑道:"十个还不成幅,越性凑成十二个便全了,也如人家的字画册页一样."宝钗听说,又想了两个,一共凑成十二.又说道:"既这样,越性编出他个次序先后来."湘云道:"如此更妙,竟弄成个菊谱了."宝钗道:"起首是< <忆菊>>,忆之不得,故访,第二是<<访菊>>,访之既得,便种,第三是<<种菊>>,种既盛开, 故相对而赏,第四是<<对菊>>,相对而兴有余,故折来供瓶为玩,第五是<<供菊>>,既供而不吟,亦觉菊无彩色,第六便是<<咏菊>>,既入词章,不可不供笔墨,第七便是<<画菊>>,既为菊如是碌碌,究竟不知菊有何妙处,不禁有所问,第八便是<<问菊 >>,菊如解语,使人狂喜不禁,第九便是<<簪菊>>,如此人事虽尽,犹有菊之可咏者,<< 菊影>><<菊梦>>二首续在第十第十一,末卷便以<<残菊>>总收前题之盛.这便是三秋的妙景妙事都有了. "湘云依说将题录出,又看了一回,又问"该限何韵?"宝钗道:"我平生最不喜限韵的, 分明有好诗,何苦为韵所缚.咱们别学那小家派,只出题不拘韵. 原为大家偶得了好句取乐,并不为此而难人."湘云道:"这话很是.这样大家的诗还进一层. 但只咱们五个人,这十二个题目,难道每人作十二首不成?"宝钗道:"那也太难人了.将这题目誊好,都要七言律,明日贴在墙上.他们看了,谁作那一个就作那一个. 有力量者,十二首都作也可,不能的,一首不成也可.高才捷足者为尊.若十二首已全, 便不许他后赶着又作,罚他就完了."湘云道:"这倒也罢了."二人商议妥贴, 这菊花虽是湘云所题,但主题却是宝钗所附,人皆认为宝钗是牡丹,其实宝钗的务实和从容,还是有菊花的一面。人淡如菊,也合了她不爱妆饰的本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