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我本真心托明月
我本真心托明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7,041
  • 关注人气:75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珍爱红楼-----流水清石(三十七)韩雪丽

(2024-11-29 16:07:18)

 

珍爱红楼-----流水清石(三十七)韩雪丽 

黛玉是俏皮机敏的,她把宝玉呆看宝钗的神情形容成了呆雁,真真令人赞叹。面对着宝钗的美丽,宝玉呆了,叹息着自己的无缘,又想及金玉,即使如此,宝玉也没把宝钗和他的未来放在一起,他心上想的始终还是黛玉。他的叹息是面对美好却与已无关的叹息。只是太投入了,连黛玉进来,也不曾知道。双玉和宝钗三人的关系是微妙的,如果是二宝在一起,黛玉必至,双玉在一起宝钗也常会出现。

黛玉来了,宝钗自然会丢下宝玉与黛玉谈话。黛玉用手帕子打宝玉,也算是给呆雁一个教训。这宝玉刚刚在黛玉面前说不会见了姐姐忘了妹妹,现在妹妹出现,他竟没看见。所以被手帕打了,自然也无话可说。宝玉正自发怔,不想黛玉将手帕子甩了来,正碰在眼睛上,倒唬了一跳,问是谁. 林黛玉摇着头儿笑道:"不敢,是我失了手.因为宝姐姐要看呆雁,我比给他看,不想失了手."宝玉揉着眼睛,待要说什么,又不好说的.
      一时, 凤姐儿来了,因说起初一日在清虚观打醮的事来,遂约着宝钗,宝玉,黛玉等看戏去. 宝钗笑道:"罢,罢,怪热的.什么没看过的戏,我就不去了.(这是宝钗本色,不爱热闹)"凤姐儿道:"他们那里凉快, 两边又有楼.咱们要去,我头几天打发人去,把那些道士都赶出去,把楼打扫干净, 挂起帘子来,一个闲人不许放进庙去,才是好呢.我已经回了太太了,你们不去我去.这些日子也闷的很了.家里唱动戏,我又不得舒舒服服的看."
      贾母听说,笑道:"既这么着,我同你去."凤姐听说,笑道:"老祖宗也去,敢情好了 !就只是我又不得受用了."贾母道:"到明儿,我在正面楼上,你在旁边楼上,你也不用到我这边来立规矩, 可好不好?"凤姐儿笑道:"这就是老祖宗疼我了."贾母因又向宝钗道:"你也去,连你母亲也去.长天老日的,在家里也是睡觉."宝钗只得答应着(贾母请薛家母女同去,是因为主人的热情,还是另有文章,此事有着元妃的影子。是接元春赐礼二宝相同之后。这样的举动自然会引起各方关注,黛玉先就有了疑心,旁人未必没想法。).
      贾母又打发人去请了薛姨妈, 顺路告诉王夫人,要带了他们姊妹去.王夫人因一则身上不好,二则预备着元春有人出来,早已回了不去的,听贾母如今这样说,笑道:" 还是这么高兴. "因打发人去到园里告诉:"有要逛的,只管初一跟了老太太逛去(很难得的是王夫人的心情好,所以才有这样的话说下来,等于给了众人出门的理由)."这个话一传开了,别人都还可已,只是那些丫头们天天不得出门槛子,听了这话,谁不要去.便是各人的主子懒怠去,他也百般撺掇了去,因此李宫裁等都说去.贾母越发心中喜欢,早已吩咐人去打扫安置 贾母喜欢热闹,人越多越热闹也越排场,自然是大户人家的所喜了。

贾珍到贾母跟前,控身陪笑说:"这张爷爷进来请安."贾母听了,忙道:"搀他来." 贾珍忙去搀了过来. 那张道士先哈哈笑道:"无量寿佛!老祖宗一向福寿安康?众位奶奶小姐纳福? 一向没到府里请安,老太太气色越发好了."贾母笑道:"老神仙,你好?" 张道士笑道:"托老太太万福万寿,小道也还康健.别的倒罢,只记挂着哥儿,一向身上好? 前日四月二十六日,我这里做遮天大王的圣诞,人也来的少,东西也很干净,我说请哥儿来逛逛,怎么说不在家?"贾母说道:"果真不在家."一面回头叫宝玉.谁知宝玉解手去了才来,忙上前问:"张爷爷好?"张道士忙抱住问了好,又向贾母笑道:"哥儿越发发福了. "贾母道:"他外头好,里头弱.又搭着他老子逼着他念书,生生的把个孩子逼出病来了. "张道士道:"前日我在好几处看见哥儿写的字,作的诗,都好的了不得, 怎么老爷还抱怨说哥儿不大喜欢念书呢?依小道看来,也就罢了."又叹道:"我看见哥儿的这个形容身段, 言谈举动,怎么就同当日国公爷一个稿子!"说着两眼流下泪来(一语点出与贾府的旧缘,情份不一般). 贾母听说,也由不得满脸泪痕,说道:"正是呢,我养这些儿子孙子,也没一个像他爷爷的,就只这玉儿像他爷爷."贾母思及往昔,自然也有伤心处。说宝玉像他爷爷,是否就是贾宝玉得庞的一个缘由呢。
      那张道士又向贾珍道: "当日国公爷的模样儿,爷们一辈的不用说,自然没赶上, 大约连大老爷,二老爷也记不清楚了."说毕呵呵又一大笑,道:"前日在一个人家看见一位小姐,今年十五岁了,生的倒也好个模样儿.我想着哥儿也该寻亲事了.若论这个小姐模样儿, 聪明智慧,根基家当,倒也配的过.但不知老太太怎么样,小道也不敢造次. 等请了老太太的示下,才敢向人去说.(宝玉的婚事,第一次有人公开提亲,竟是在这样的场合)"贾母道:"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你可如今打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的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只是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 贾母婉拒,竟不问对方情形,就痛快的拒绝了。用的是和尚的话,自然别人驳不得。她婚配的要求是,模样性格难得好。贾母眼中的模样性格好是哪些人呢,从书里看贾母喜欢的人,凤姐黛玉晴雯探春,都是模样美丽性格爽利的。这里面凤姐是孙媳妇了,晴雯是她安排给宝玉的姨娘人选,探春是孙女,只一个黛玉是有可能成为另一个孙媳妇的。贾母的这番话在这样的场合说,众人自然都听见了。这算是一次表态吧。

 说毕只见凤姐儿笑道:"张爷爷,我们丫头的寄名符儿你也不换去.前儿亏你还有那么大脸, 打发人和我要鹅黄缎子去!要不给你,又恐怕你那老脸上过不去."张道士呵呵大笑道: "你瞧,我眼花了,也没看见奶奶在这里,也没道多谢.符早已有了,前日原要送去的,不指望娘娘来作好事,就混忘了,还在佛前镇着.待我取来."说着跑到大殿上去,一时拿了一个茶盘,搭着大红蟒缎经袱子,托出符来.大姐儿的奶子接了符 .张道士方欲抱过大姐儿来,只见凤姐笑道:"你就手里拿出来罢了,又用个盘子托着. 张道士道:"手里不干不净的,怎么拿,用盘子洁净些."凤姐儿笑道:"你只顾拿出盘子来,倒唬我一跳.我不说你是为送符,倒象是和我们化布施来了."众人听说,哄然一笑, 连贾珍也掌不住笑了.贾母回头道:"猴儿猴儿,你不怕下割舌头地狱?"凤姐儿笑道:"我们爷儿们不相干.他怎么常常的说我该积阴骘,迟了就短命呢!"
      张道士也笑道:"我拿出盘子来一举两用,却不为化布施,倒要将哥儿的这玉请了下来,托出去给那些远来的道友并徒子徒孙们见识见识."贾母道:"既这们着,你老人家老天拔地的跑什么, 就带他去瞧了,叫他进来,岂不省事?"张道士道:"老太太不知道, 看着小道是八十多岁的人,托老太太的福倒也健壮,二则外面的人多,气味难闻, 况是个暑热的天,哥儿受不惯,倘或哥儿受了腌气味,倒值多了."贾母听说,便命宝玉摘下通灵玉来,放在盘内.那张道士兢兢业业的用蟒袱子垫着,捧了出去.此人极是明白贾母心意,对宝玉极是照看周全的。特特的要众人看玉,既是在众人面前抬高了自己的身份,也在贾母面前表明了他对宝玉的关注。
      这里贾母与众人各处游玩了一回,方去上楼.只见贾珍回说:"张爷爷送了玉来了 ."刚说着,只见张道士捧了盘子,走到跟前笑道:"众人托小道的福,见了哥儿的玉,实在可罕.都没什么敬贺之物,这是他们各人传道的法器,都愿意为敬贺之礼.哥儿便不希罕, 只留着在房里顽耍赏人罢."贾母听说,向盘内看时,只见也有金璜,也有玉ぉ, 或有事事如意, 或有岁岁平安,皆是珠穿宝贯,玉琢金镂,共有三五十件.因说道:"你也胡闹. 他们出家人是那里来的,何必这样,这不能收."张道士笑道:"这是他们一点敬心,小道也不能阻挡.老太太若不留下,岂不叫他们看着小道微薄,不象是门下出身了. "贾母听如此说,方命人接了.宝玉笑道:"老太太,张爷爷既这么说,又推辞不得, 我要这个也无用,不如叫小子们捧了这个,跟着我出去散给穷人罢."贾母笑道:"这倒说的是."张道士又忙拦道:"哥儿虽要行好,但这些东西虽说不甚希奇,到底也是几件器皿. 若给了乞丐,一则与他们无益,二则反倒遭塌了这些东西.要舍给穷人,何不就散钱与他们."宝玉听说,便命收下,等晚间拿钱施舍罢了.说毕,张道士方退出去.
      这里贾母与众人上了楼,在正面楼上归坐.凤姐等占了东楼.众丫头等在西楼,轮流伺候. 贾珍一时来回:"神前拈了戏,头一本<<白蛇记>>."贾母问"<<白蛇记>>是什么故事? "贾珍道:"是汉高祖斩蛇方起首的故事.第二本是<<满床笏>>."贾母笑道:" 这倒是第二本上?也罢了.神佛要这样,也只得罢了."又问第三本,贾珍道:"第三本是 <南柯梦>>."贾母听了便不言语.贾珍退了下来,至外边预备着申表,焚钱粮,开戏, 不在话下.
      且说宝玉在楼上, 坐在贾母旁边,因叫个小丫头子捧着方才那一盘子贺物,将自己的玉带上, 用手翻弄寻拨,一件一件的挑与贾母看.贾母因看见有个赤金点翠的麒麟,便伸手拿了起来,笑道:"这件东西好象我看见谁家的孩子也带着这么一个的."宝钗笑道: "史大妹妹有一个,比这个小些."贾母道:"是云儿有这个."宝玉道:"他这么往我们家去住着,我也没看见.(单听此言,可知宝玉对湘云的关注是很浅了)"探春笑道:"宝姐姐有心,不管什么他都记得(探春此言,对宝钗是极赞赏的,宝钗之有心,宝玉之无心,成鲜明对比)."林黛玉冷笑道:"他在别的上还有限,惟有这些人带的东西上越发留心.(一提宝钗,黛玉就尖刻了)"宝钗听说,便回头装没听见(能装听不见,宝钗真真沉默是金). 宝玉听见史湘云有这件东西,自己便将那麒麟忙拿起来揣在怀里.一面心里又想到怕人看见他听见史湘云有了, 他就留这件,因此手里揣着,却拿眼睛瞟人.只见众人都倒不大理论,惟有林黛玉瞅着他点头儿,似有赞叹之意(最关注宝玉的是黛玉,最关注黛玉的是宝玉).宝玉不觉心里没好意思起来,又掏了出来,向黛玉笑道: "这个东西倒好顽,我替你留着,到了家穿上你带."林黛玉将头一扭,说道:" 我不希罕."宝玉笑道:"你果然不希罕,我少不得就拿着."说着又揣了起来. 宝玉真真多情,难怪黛玉多心。多情遇了多心,自然风波无数了。

 

珍爱红楼-----流水清石(三十八)

因为张道士的提亲,引发了双玉之间最大的一次纷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