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其实是一个传承着儒家统治思想的积极人生规划者
(2017-11-18 14:13:47)贾府这些官老爷里,也只有贾政还是有些规划与头脑,不似哥哥贾赦和侄子贾珍只是吃酒玩乐,没有危机意识。
也许因为那二位都是世袭的官,一切得来太过容易,好似天上掉下来的。贾政排行老二,没了世袭的可能,从这点看,他与贾赦如果是嫡出都是嫡出,庶出都是庶出,二人的出身地位是一样的。
贾政也清醒自己的身份,自小认真读书,本欲科举进仕途,他若是做不了官,没了贾母,就会如贾芸贾蔷那些旁支一样搬出荣国府,那样的话,就没那富贵日子可过了。当然父母还是会为他操心的,他的亲事就订的好,是四大家族王家的小姐,门当户对,这门亲事比贾赦的还好,邢夫人的门第是比不得王夫人的。
贾政也是得了官,是恩赏下来的。他对工作还是非常认真的,他的闲暇活动也是与清客们混在一起,结交也是读书人(比如那个贾雨村,雨村若无读书人的帽子,贾政才不会那般优待他)。这样的贾政,就显示出了他在贾府与众不同的一面,他的娱乐活动不是贾赦贾珍般,他的人生还是有些梦想或者说是希望的。
贾政一方面规划自己,读书做官,后来看起来他在官场并不擅长经营,所以升官的可能不大,只是维系了一些人脉,和谨慎的不得罪人。忠顺王府的长史出场那次,他的惶恐可知他为人的谨慎。他规划完了自己便是规矩自己的孩子了,他这一枝是没有世袭的官了,那么要让孩子们享受富贵,唯一的法子便是孩子里有做官的。
贾赦给贾琏捐了个五品的同知,贾珍也给贾蓉弄个五品的龙禁卫,二人都有个品级了。贾政的孩子里,长女进宫,贾政肯定是同意的,儿子女儿他都会希望他们进入官场,元春的入宫是一场冒险的投资。其中的人情打点银钱花费是少不得的,而且还有元春一生的幸福与自由。
元春进宫之后与家人自然是相见时难,他们要照应女儿也是不易的,除了花钱打点,也没别的办法了。但如果有了胜算,比如后来的封妃,那样的盛名,还是有益的。贾府需要那样的省亲盛事,虽然是花了钱,可是体面还是有的。贾府还是非常在意那些虚名与空名的,那样的场面是他们还在追求的。
长子读书极好,可惜早故,这是贾政的一大憾事了吧。当然娶亲上安排的极好,是书香门第。看起来贾政一惯坚持了与读书门第的联络。这个想法自然得到了贾母的支持吧,贾府要转型,不能只依赖四大家族,与读书人家的结亲是一件好事。薛家也把宝琴订给了梅翰林,看来不只贾政这样考虑问题。于是李家的小姐进了门,与李家也有了关联。
余下的是宝玉贾环了,贾政更在意宝玉的读书,也是因为宝玉的嫡出,和被贾母庞坏了,所以贾政要格外关照的一下。这一关照,宝玉见了贾政,便有些格外的胆颤心惊了。所以形成了这对独特的父子关系,一个格外的严格,一个格外的害怕。对于贾环,要显得宽松了,那贾环没人庞着,只有一个母亲格外的调唆着,对父亲自然也是恐惧的。贾政对他们的希望也是读书做官。也是照此培养。
女儿探春,也是走了元春的路。她的美丽聪慧才貌双全自然不输姐姐的,而且对贾家有责任感,有实干精神,这样的孩子,贾政自然没什么可挑剔了,只是命运又是贾府的另一个牺牲品。贾政当然不会这么想,他觉的富贵就是好的,探春能为贾府做事,他才会满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