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奉承贾母的人

(2017-09-12 11:36:32)

 

 

 

 


  奴才们自然是奉承贾母的,那是地位使然。

  主子里,真正奉承贾母的是凤姐和宝钗,在这一点上,王家的孙女和外孙女,到是殊途同归。

  凤姐奉承的手段更直接,更得贾母的心,能令贾母开怀大笑,轻松气氛。贾母这一生不容易,从重孙媳妇做到自己有了重孙媳妇,五十多年的贾府生涯,大风大雨小矛小盾都经历过,人老成精了,更需要一个人能哄着捧着让她开开心心,于她来说,开心最重要,快乐最要紧。

  从黛玉进府,凤姐赞扬黛玉像贾母的嫡亲孙女,这一下子表面上夸赞了三春和黛玉,其实还是捧贾母,孩子们好,那也是贾母的后辈,自然是贾母好。

  鸳鸯拒婚事件,贾母上升到明里孝敬暗里盘算的高度,把王夫人一起怪上了,气氛何等严肃,后来探春出来解围,但探春解围是理,而接下来,凤姐责怪,贾母会调理人,调理得像水葱似的,怨不得人要。这就是夸赞贾母会培养人,一个丫环,都令人如此爱慕。转个弯过来,还是贾母的水准。果然令贾母转怒为喜,哈哈大乐。幸而有凤姐,才能让贾母时不时笑一笑,心情敞亮,难怪贾母离不得凤姐。

  应该说凤姐奉承贾母的水准是高明的,只是围绕一个核心,让贾母快乐为上,而且都是贾母优秀,都是贾母有派头。

  凤姐奉承贾母为了当家主事,为了权为了利,她需要一个靠山,贾母就是她的靠山。

  宝钗做为客人,奉承一下主家,也是情理,当然也有为了金玉之缘。

  宝钗的奉承也是在寻找机会,她不是孙媳妇,不能像凤姐那样大说大笑,出尽风头。

宝钗生日,点的食物戏文贾母爱的,这是讨巧了,一半可以理解为孝顺,一半是为了投贾母所好。通常来说,别人请你吃饭,你点几道人家爱吃的菜品,也是人之常情。

  妙在宝钗有文化修养,人家点的戏,热闹的人看见热闹,懂戏的看见曲文音韵,这就是高明。

  后来还有一次,宝玉被父亲痛打,众人安慰,宝钗这次赞贾母就直接了,说凭凤丫头怎么巧,也巧不过老太太去。

  贾母马上说自己年纪大了,年轻的时候,比凤姐厉害,虽然奉承话直接,可是贾母喜欢,自豪的说,自己年轻的时候,比凤姐厉害。

  大观园的小姐里,只有宝钗如此奉承贾母,三春和黛玉湘云,都没有这样的心思和口齿,应该说,宝钗是把自己摆在了客人的角色。也摆在了未来孙媳妇的立场。

 

 

 

  

贾母眼中的双玉------手心手背都是肉

   贾母称呼双玉,都是用的两个玉儿。双玉纷争,她说是“不是冤家不聚头”。

   黛玉没了母亲,父亲在世,而且还是高官,又无续弦的打算,本不会委屈了黛玉,可是贾母就令人前往去接。

  黛玉远在千里之外,就已经让牵动了贾母的心肠。

  贾母对黛玉的爱,是天然的,是有血缘关系的,是延续了对女儿贾敏的疼爱。

  从全书中看,贾母极少落泪,她是经历过世情的,丈夫死了,女儿死了,人生的打击经历的太多了,可是见黛玉时,还是抱着黛玉大哭,那一刻,她和黛玉的心是在一起的,她们有一个共同的亲人,就是贾敏。

  接下来贾母给黛玉的配置就是贾府小姐的配置,外孙女照着孙女的配置,其实是优待黛玉。

  然后安排住所,第一句话是让宝玉挪出碧纱橱,让给黛玉住,宝玉住到她那里去。这一句话,就表明了贾母的态度。宝玉在贾府是凤凰的待遇,他的住所是最好的。可是贾母直接就让宝玉让给黛玉。后来还是宝玉要求在碧纱橱外就好,不要去闹贾母了。

  结果就是黛玉住了碧纱橱,而宝玉搬到了碧纱橱外面去,这可是宝玉让了地方。

  在这一点上,贾母的安排,是黛玉优先于宝玉。

  不知道王夫人听闻是如何的郁闷。

  宝玉被贾政打一顿,贾母能把儿子骂得跪在地上,听说贾珍说了什么话,害贾宝玉被父亲教训,贾母能把族长贾珍教训一场。

  可是黛玉和宝玉吵架,让宝玉摔玉闹腾,贾母只是拉走宝玉,一句不责怪黛玉。

  好吃的好玩的,都是双玉各得一份。

  紫鹃一句黛玉回苏州,宝玉人事不知,若是换了别人,早让贾母恼了,可是因是黛玉,贾母只是叹息宝玉心实。

  在贾母心上,双玉都是一样的份量,不存在宝玉重于黛玉的说法。

  至于宝玉的婚事,贾母不是不想做主,是不好做主,王夫人另有打算,贾母不能不考虑王夫人的态度,王夫人是母亲,还是婆婆,就算贾母做主为双玉开口,可是没了贾母,黛玉的日子如何保全。

  所以贾母犹豫,宝玉配黛玉,对黛玉是极好的,可是那个婆婆,却是令人担忧。

  解决不了问题,就拖着吧,贾母才会一直沉默。

 

 

门子犯的三个错误

   门子是典型的小人,有些社会经验,自以为聪明,其时比起真正奸诈虚伪的人,道行又差的太远了,给人当了棒槌还不自知,最后下场悲惨。

   门子在衙门内位置极低,可是却晓人情世故,身上揣着本省的护官符,自然是不能开罪重要人物的亲属和朋友,也存着攀附老爷的心。干一行爱一行,门子的确是爱上了这个职业,一心想着抓紧机会得到大老爷的常识,也抖起来。

   贾雨村一上任,门子一眼认了出来,可知此人眼力极佳,十多年过去了,还能一眼认出。他若是知世情官场的,就装做不认得大老爷,还能自保,可是门子还是天真,自谓是故人,想要借机寻个向上的机会,成了故人的心腹,此后能另有些收益。

   第一个错误,在雨村发签拿人的时候,他使了眼色,公堂上那些人,都不作为,各有心思,有看老爷笑话的,有想让薛家落面子,各有心机,只有他忙忙的使眼色。

   第二个错误,一到了后堂,马上揭穿了雨村葫芦庙里穷窘生涯,那是贾雨村这一生最落魄的时光,连上京的费用都没有,在庙里卖字为生,还是靠了人相助,才能进京。没有一个人愿意提及,而门子揭破了此事。

  表面上贾雨村谈笑自若,又请门子坐下,又是口称故人,其时内心已经生了二意。

  第三个错误,门子说了案情,还说了那被带走的丫环就是英莲。这里面有一个问题,那英莲的身份一说穿,就坐实了雨村知恩不报,见故人之女落难不搭救的恶名。

  接下来,门子自以为是出了个花钱结案的主意,冯家图钱,薛家图结案,双方满意。

雨村接受了这个方案,据此办理。

  这里面隐了两个问题,门子既知道雨村的旧事,旧事中一半是雨村的落魄生涯,一是甄家的相助之恩。没人愿意让人知道自己的难堪旧梦。

 二是雨村徇情枉法还有没报旧恩,这些把柄岂可与外人道,所以门子在不是贾雨村的心腹的时候,过早的做了心腹做的事。

  门子的下场自然不会好了,贾雨村寻了个不是,把门子远远的充发了,既然寻的不是,可知门子素日原也有违规操作的地方,这也算是门子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薛家进贾府(一)

  薛家进贾府----来了没想走

  黛玉进贾府,是贾母派人接来的,最欢迎黛玉的是贾母,别人都是面子情,看老太太的眼色。

  薛家进贾府是自已投来的。

  薛家京中本有房舍,薛蟠最初是想自家开火的,住亲戚家多拘束,有长辈管着,哪能由他折腾,他提议是到自家,母亲坚决否定了。薛姨妈态度鲜明,就是要住亲戚家,如果儿子坚持,就自己住去吧,谁说薛姨妈没原则,那分什么事,这件事,薛姨妈打好了主意,要么娘家要么姐家,反正薛姨妈不要自己立门户了。

  薛姨妈论出身是王家的小姐,是见过场面的,知晓京中的世情,一个皇商,在京中这种地方,那根本不算什么,可不是从前在个小地方,靠着四大家族的牌子,成了当地一霸王,现在要低调了,只有住在娘家或者贾府,那可是官宦人家。

   应该说薛姨妈是太懂了,才会不在自家。

   娘家哥哥升了官要外任,自然不好去了,就去贾府吧,严格来说,贾府不算王夫人的家,这时候,贾政贾赦兄弟未分家,都是在荣国府里,主事的是贾母,王夫人并不是一人独大的局面,上有公婆,还有个长嫂。

  可薛姨妈不那么想,薛家和贾府都是四大家族,早先必然有往来,商和官的往来,贾府肯定也受益过,这是老关系了。二则,薛姨妈的娘家是王家,正是兴旺时分,从哪里论,贾母也必须欢迎。

  所以薛姨妈一进京,先去的是贾府,合家行李都进了贾府,这明摆着就是要长住的打算。通常的做客是把行李放回家,然后带了礼物来走亲,如果这时候,主家开口相留,可是薛家不是呀,马车直接停在贾府门前,风尘仆仆,直接进了府。

  还好,都是大家族的人家,最讲礼仪,先是贾政来留客,贾政估计是怕了妻子的外甥,豪门子弟是有纨绔,但也不是都像呆霸王那样,弄出人命的,太蠢,太直接,太影响名誉,如果在外居住,生了事端,姻亲在那里,不得不管,多吓人,京城里的人物,可不是小乡绅之流,万一弄出个忠顺王府的亲戚,不好玩的,所以干脆留下吧。

   贾政是盘算过了,不是虚留,连地方都选好了---梨香院,这个院子妙在出门通街,自开一门,内通王夫人的正堂,多好的地方,太方便了。可知贾政心诚。

   贾母也派人来留,这是必须的,贾母是老贵族了,气场不能落,一家之主,照应周全,住就住吧,薛家不差钱,不过是住了贾府的房子,一应事务自有凤姐料理,那凤姐也是王家的小姐呀,能不留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