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人家说薛蟠进了贾府,被引诱的坏了十倍。
看看贾珍贾蓉的行事,的确比薛公子坏。薛蟠在家里,在母亲和妹妹面前,还是有个分寸的,母亲不同意他纳妾,他只能和母亲抱怨,却不敢不听。
有钱人家,母亲娇惯,再加让没有好好读书,让老师教导,做事没分寸,头脑一势,加上恶仆调唆几句,干出些蠢事,是常见的。
有一个场景是薛蟠和妹子争吵,宝玉被贾政痛打,母女都怀疑和他有关,偏生是被诬陷了,看家人不信他,只护着宝玉,喝了酒的大公子,自然恼怒,说妹妹看宝玉有玉,行动上护着宝玉,一下子让宝钗委屈的哭了。
其实薛蟠不傻,母亲非住在贾府,妹妹对宝玉素日肯定也流露了关心的意思,加上满府传金玉良缘,他岂能不懂,酒后真言,但是宝钗哭了,他马上就走了。
第二天酒醒,宝钗一来,他就跑来了道歉,是非常有诚意的,又是赔礼,又是发誓,再不和那些人吃酒鬼混,让母亲和妹妹操心了。后来又是给宝钗做衣服,又是给金锁炸一炸,又是让香菱倒茶,满脸的殷勤小心,一副好哥哥的样子。说到没了父亲,不能孝顺母亲照看妹妹,居然落了泪。
这个场景里的薛家,是一个正常的家庭,有着浓厚的家庭氛围,一家子在一起说说笑笑,虽然提及没了父亲有些伤感,可是妹妹懂事,哥哥也是一心的顾家,让人感到了红楼中,难得的家常气氛。
薛蟠----纨绔子弟的纨绔命运(五)
薛蟠的命运转折在娶妻上。
很奇怪薛姨妈给侄子找媳妇的时候,头脑很清醒,重德不重门第,重个性不重富贵。可是给自家儿子娶媳妇的时候,完全乱了章法。
薛家的儿媳妇人选是非常重要的,薛姨妈就一个儿子,以后完全是靠儿子媳妇的,宝钗出阁,不能顾上家。所以人品才干自然重要。
夏家门第是皇商,可姑娘一样是没了父亲,母亲娇惯大的,又是独生女儿,更是娇贵无比,这样的人家,根本不是做儿媳妇的人选。
说是老亲,自然能找人打听一下姑娘的品行。抛开这一层不说,薛家子弟少,应该找对方人丁兴旺的,还找一家人丁更少的,所谓何来。
薛家不差钱,总不至于是图夏家富贵吧。
人是薛蟠自己看上的,薛姨妈会同意,很是纳闷,这个老太太什么时候相信那个混帐儿子的眼光了。如果说姑娘是在闺中认识宝钗,宝钗看上了,这还有情可原,薛姨妈一直素信女儿的眼光,家事都和宝钗商议。
反正薛公子要倒霉,自然娶不得贤妻。
结果金桂一入门,就想在薛家掌权,先是试探老公,后看婆婆贤良,就开始欺压,在宝钗那里遇了阻,就回头收拾香菱,先是赶走香菱,又寻自己丫环的麻烦。总是大争三六九,小闹一二五。
薛姨妈都被气得束手无策了。
薛蟠----纨绔子弟的纨绔命运(六)
看凤姐在邢夫人面前还要敷衍,王夫人在贾母面前装木头,如何金桂就能如此威风,薛家门第不低于夏家呀,一个泼妇,薛家就没办法了吗。
金桂无子,顶撞婆婆这一条,就能安个不孝的名字,又不是娘家多威风,薛家靠了夏家,如何不敢出休书呢。
反正薛家奇怪的是任金桂折腾,丢了薛家的颜面。让亲戚邻居笑话,也不敢撵了儿媳妇。
婆婆被气病了,请了大夫来,还不敢教训儿媳妇。
薛蟠昵,被媳妇吵得头痛,跑出去做生意,结果失手打死人命,这次没那么好运,直接进了牢房。
结果是花了无数的钱,把家底折腾差不多了。这时候贾府帮不上忙,没个贾雨村出来调停,薛公子在牢里住了不少日子。
高公对薛蟠的入牢写的还是生动,如何花钱,如何打点,如何改供述,当初打死冯公子没进去,一定要进去一趟,补回来。
他是一个典型的纨绔子弟,从开始一直纨绔到结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