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红楼--十二官入园(四)
宝玉和他只二人,宝玉便将方才从火光发起,如何见了藕官,又如何谎言护庇,又如何藕官叫我问你,从头至尾,细细的告诉他一遍,又问他祭的果系何人。芳官听了,满面含笑,又叹一口气,说道:"这事说来可笑又可叹。"宝玉听了,忙问如何。芳官笑道:"你说他祭的是谁?祭的是死了的药官。"宝玉道:"这是友谊,也应当的。"芳官笑道:"那里是友谊?他竟是疯傻的想头,说他自己是小生,药官是小旦,常做夫妻,虽说是假的,每日那些曲文排场,皆是真正温存体贴之事,故此二人就疯了,虽不做戏,寻常饮食起坐,两个人竟是你恩我爱。药官一死,他哭的死去活来,至今不忘,所以每节烧纸(这药官因戏得情,当时唱得真,台下情也深)。后来补了蕊官,我们见他一般的温柔体贴,也曾问他得新弃旧的。他说:`这又有个大道理。比如男子丧了妻,或有必当续弦者,也必要续弦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丢过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若一味因死的不续,孤守一世,妨了大节,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也是一种痴情,生活是生活,心意是心意,两不相妨)。'你说可是又疯又呆?说来可是可笑?"宝玉听说了这篇呆话,独合了他的呆性,不觉又是欢喜,又是悲叹,又称奇道绝,说:"天既生这样人(有情的人),又何用我这须眉浊物玷辱世界。"因又忙拉芳官嘱道:"既如此说,我也有一句话嘱咐他,我若亲对面与他讲未免不便,须得你告诉他。"芳官问何事。宝玉道:"以后断不可烧纸钱。这纸钱原是后人异端,不是孔子遗训。以后逢时按节,只备一个炉,到日随便焚香,一心诚虔,就可感格了。愚人原不知,无论神佛死人,必要分出等例,各式各例的。殊不知只一`诚心'二字为主。即值仓皇流离之日,虽连香亦无,随便有土有草,只以洁净,便可为祭,不独死者享祭,便是神鬼也来享的。你瞧瞧我那案上,只设一炉,不论日期,时常焚香。他们皆不知原故,我心里却各有所因。随便有清茶便供一钟茶,有新水就供一盏水,或有鲜花,或有鲜果,甚至荤羹腥菜,只要心诚意洁,便是佛也都可来享,所以说,只在敬不在虚名。以后快命他不可再烧纸。"芳官听了,便答应着
在宝玉眼中,感情面前人人平等,并无主仆之分。而深情的表现方式,也有多种,因情而生,因情而死,或者人生而心有深情。
独独插入这断故事,宝玉又那般感叹,似乎是影射后文宝玉的情感生活。黛玉是药官,他是藕官,蕊官是宝钗。藕官在黛玉处,蕊官在宝钗处,似乎也是一种暗示。
宝玉是贾府教育出来的孩子,无论精神上如何的另有想法,但行事还是规矩礼数中的。所以若失了黛玉,他不会是梁山伯,他会依然娶妻,只是不忘黛玉。
高层都外出了,园子里自然轻松,而诸多矛盾也暴发了出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