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红楼----大观园时代(四)
人和人出身不同,生长环境不同,自然性情不同。
比如都是客人吧,贾母疼爱黛玉,王夫人照看宝钗。都是贾政的儿了吧,宝玉是嫡出,王夫人自然看重,贾母疼爱的是宝玉,对贾环这孙子就淡淡的,一则是贾环庶出,他那个不着调的生母赵姨娘做人太差劲,让人生恶,贾环被母亲拖累了。二则贾环行事小气,心胸狭窄,自然不招人喜。当然也可能是因了,贾环没有长在贾母身边,被赵姨娘养育坏了。
在贾环眼中,因为不是太太生的,所以人人都看不起他,而生母赵姨娘的水平有限,不似李纨专心培养贾兰认真读书,既然长辈不疼爱,就靠自身出息。而赵姨娘只是一味的忌恨宝玉,认为没了宝玉
,一切都是贾环的。
贾母把宝玉养在身边,自然是寄予了厚望,孙女们也在她身边长大,说来说去,孙子孙女只一个贾环没有在她身边,其实也不多一个贾环,如果贾环一直不在赵姨娘身边,就会减弱赵姨娘的影响力,也许贾环会长成另一个样子,和宝玉有些兄弟情份。贾府人丁不旺,贾琏已经成年,贾珠已经过世,还没长大的孙子也就是贾宝玉和贾环了,本应该重视,可惜都没人把贾环放在心上。
贾母的态度影响了下面的人,比如邢夫人,当然也可能宝玉招人疼爱,所以多看重几分,但如果贾环也在贾母身边长大,邢夫人大面上也会关照几分,不会留了姑娘们和宝玉吃饭,却打发走了贾环和贾兰。区别对待,是一个孩子不乐意接受的残酷现实。
且说宝玉,自那日见了贾芸,曾说明日着他进来说话儿。如此说了之后,他原是富贵公子的口角,那里还把这个放在心上,因而便忘怀了(宝玉也是一身的富贵公子恶习)。这日晚上,从北静王府里回来,见过贾母,王夫人等,回至园内,换了衣服,正要洗澡。袭人因被薛宝钗烦了去打结子(宝钗很注重与袭人的交往),秋纹,碧痕两个去催水,檀云又因他母亲的生日接了出去,麝月又现在家中养病(都是家生奴才),虽还有几个作粗活听唤的丫头,估着叫不着他们,都出去寻伙觅伴的玩去了(袭人对怡红院的管理一项松散)。不想这一刻的工夫,只剩了宝玉在房内。偏生的宝玉要吃茶,一连叫了两三声,方见两三个老嬷嬷走进来。宝玉见了他们,连忙摇手儿说:"罢,罢,不用你们了。"老婆子们只得退出。
宝玉一向不喜欢老婆子们,他是典型的颜控。
宝玉见没丫头们,只得自己下来,拿了碗向茶壶去倒茶。只听背后说道:"二爷仔细烫了手,让我们来倒。"一面说,一面走上来,早接了碗过去。宝玉倒唬了一跳,问:"你在那里的?忽然来了,唬我一跳。"那丫头一面递茶,一面回说:"我在后院子里,才从里间的后门进来,难道二爷就没听见脚步响?"宝玉一面吃茶,一面仔细打量那丫头:穿着几件半新不旧的衣裳,倒是一头黑漆漆的头发,容长脸面,细巧身材,却十分俏丽干净。(小红的容貌在怡红院并不算出众,当然眉目还是美丽的)
宝玉看了,便笑问道:"你也是我这屋里的人么(丫环太多,记不清呀—)?"那丫头道:"是的。"宝玉道:"既是这屋里的,我怎么不认得?"那丫头听说,便冷笑了一声道:"认不得的也多,岂只我一个。从来我又不递茶递水,拿东拿西,眼见的事一点儿不作,那里认得呢(有抱怨的口气)。"宝玉道:"你为什么不作那眼见的事?(这话问的叫个傻呀)"那丫头道:"这话我也难说。只是有一句话回二爷:昨儿有个什么芸儿来找二爷。我想二爷不得空儿,便叫焙茗回他,叫他今日早起来,不想二爷又往北府里去了(她到实在,把贾芸的话回了)。"刚说到这句话,只见秋纹,碧痕嘻嘻哈哈的说笑着进来,两个人共提着一桶水,一手撩着衣裳,趔趔趄趄,泼泼撒撒的(不常干活的模样)。那丫头便忙迎去接。那秋纹,碧痕正对着抱怨,"你湿了我的裙子",那个又说"你踹了我的鞋"。忽见走出一个人来接水,二人看时,不是别人,原来是小红。二人便都诧异,将水放下,忙进房来东瞧西望,并没个别人,只有宝玉,便心中大不自在。只得预备下洗澡之物,待宝玉脱了衣裳,二人便带上门出来,走到那边房内便找小红,问他方才在屋里说什么(好严格的防范)。小红道:"我何曾在屋里的?只因我的手帕子不见了,往后头找手帕子去。不想二爷要茶吃,叫姐姐们一个没有,是我进去了,才倒了茶,姐姐们便来了。"
小红的回复是恰巧,大户人家丫环各有分工,是不得随意改变的。
小红也是家生奴才,原不在宝玉那里,是宝玉进了怡红院,增加人手时安排过来的。能进怡红院这个轻省的地方,自然是有些人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