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黛玉红楼-元春封妃

(2016-11-10 08:29:33)

   黛玉红楼-元春封妃

  黛玉二进贾府时,贾府喜气洋洋,做为一个投亲的客人,她的情绪必然要收敛,贾家正是得意时。

 

  贾母等合家人等心中皆惶惶不定(看来贾府与宫里的消息并不通畅,元春封妃的事情,事先毫不知情,反而人心不安,),不住的使人飞马来往报信(焦急之心可见)。有两个时辰工夫,忽见赖大等三四个管家喘吁吁跑进仪门报喜,又说"奉老爷命,速请老太太带领太太等进朝谢恩"等语。那时贾母正心神不定,在大堂廊下伫立,那邢夫人,王夫人,尤氏,李纨,凤姐,迎春姊妹以及薛姨妈等皆在一处,听如此信至,贾母便唤进赖大来细问端的。赖大禀道:"小的们只在临敬门外伺候,里头的信息一概不能得知。后来还是夏太监出来道喜,说咱们家大小姐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封妃了就是一宫主位了,算是一个主管级的人物了)。后来老爷出来亦如此吩咐小的。如今老爷又往东宫去了,速请老太太领着太太们去谢恩。"贾母等听了方心神安定,不免又都洋洋喜气盈腮。于是都按品大妆起来。贾母带领邢夫人,王夫人,尤氏,一共四乘大轿入朝。贾赦,贾珍亦换了朝服,带领贾蓉,贾蔷奉侍贾母大轿前往。于是宁荣两处上下里外,莫不欣然踊跃,个个面上皆有得意之状,言笑鼎沸不绝。个个面上皆有得意,感觉一个妃子的地位,贾家就非常的满意了。元春在宫里,上有太后皇后,中间有无数的嫔妃,下边有无数的新人,竞争不是一般的大呀。而且元春无子,这是很大的危机。贾府人等如此七情上面,管束上并不严格。越是有喜事,越是要低调。

  秦氏刚死,元春封妃,所以很多人会把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一个是贾府的重孙长媳,一个是贾府的最有前途的女儿,一死一荣相互对映。

  元春省亲是大事,多少人意动,有工程的地方自然有油水,所以贾琏和凤姐自然是最忙最有人求的。第一个出动的是贾琏的奶母,这位很聪明,知道有此等大事,必然有用人的地方,于是亲自来求,不是求贾琏,是求凤姐。知道这一房是妻管严。

贾琏已进来,凤姐便命摆上酒馔来,夫妻对坐。凤姐虽善饮,却不敢任兴,只陪侍着贾琏(凤姐心情好的时候,也愿意遵守一些规矩,当然是表面上的规矩)。一时贾琏的乳母赵嬷嬷走来,贾琏凤姐忙让吃酒,令其上炕去(这是奶母,自有些体面)。赵嬷嬷执意不肯(比宝玉的奶母低调)。平儿等早于炕沿下设下一杌,又有一小脚踏,赵嬷嬷在脚踏上坐了(平儿是有眼色的)。贾琏向桌上拣两盘肴馔与他放在杌上自吃。凤姐又道:"妈妈很嚼不动那个,倒没的了他的牙。"因向平儿道:"早起我说那一碗火腿炖肘子很烂,正好给妈妈吃,你怎么不拿了去赶着叫他们热来?"又道:"妈妈,你尝一尝你儿子带来的惠泉酒(凤姐和贾琏感情正融洽时,对于贾琏的奶母也多了些耐心,场面上凤姐还是热情的)。"赵嬷嬷道:"我喝呢,奶奶也喝一盅,怕什么?只不要过多了就是了。我这会子跑了来,倒也不为饮酒,倒有一件正经事,奶奶好歹记在心里,疼顾我些罢。我们这爷,只是嘴里说的好,到了跟前就忘了我们。幸亏我从小儿奶了你这么大。我也老了,有的是那两个儿子,你就另眼照看他们些,别人也不敢呲牙儿的。我还再四的求了你几遍,你答应的倒好,到如今还是燥屎(原是求过贾琏的,只是人事安排,贾琏自然要先让了凤姐,所以迟迟没有办成。赵嬷嬷是聪明人,马上转了风向来 求凤姐,当然要当了贾琏的面,这是让凤姐给贾琏面子呢)。这如今又从天上跑出这一件大喜事来,那里用不着人(聪明)?所以倒是来和奶奶来说是正经,靠着我们爷,只怕我还饿死了呢。"奉承凤姐,凤姐自然喜悦。

  凤姐笑道:"妈妈你放心,两个奶哥哥都交给我。你从小儿奶的儿子,你还有什么不知他那脾气的?拿着皮肉倒往那不相干的外人身上贴。可是现放着奶哥哥,那一个不比人强?你疼顾照看他们,谁敢说个`不'字儿?没的白便宜了外人。----我这话也说错了,我们看着是`外人',你却看着`内人'一样呢。"说的满屋里人都笑了。凤姐高兴的时候,说话热闹又风趣,自然惹人爱。

赵嬷嬷也笑个不住,又念佛道:"可是屋子里跑出青天来了。若说`内人'`外人'这些混帐原故,我们爷是没有,不过是脸软心慈,搁不住人求两句罢了(赵是明白人,知道贾琏的难处,忙给贾琏台阶)。"凤姐笑道:"可不是呢,有`内人'的他才慈软呢,他在咱们娘儿们跟前才是刚硬呢!"赵嬷嬷笑道:"奶奶说的太尽情了,我也乐了,再吃一杯好酒。从此我们奶奶作了主,我就没的愁了。"赵嬷嬷奉承凤姐,也是为了儿子。

  贾琏此时没好意思,只是讪笑吃酒,说`胡说'二字,----贾琏是好脾气的人,妻强夫弱,搁了别人脸上无光心里着恼,贾琏却不在意,只要有酒吃有戏听,他不是个多事的人。凤姐与他三分面子,他也就知足了。总体来说,二人性格上还算互补,凤姐强势,贾琏本身个性还是温和,并非抓权的。

  贾琏道:"就为省亲。"凤姐忙问道:"省亲的事竟准了不成?"贾琏笑道:"虽不十分准,也有八分准了。"凤姐笑道:"可见当今的隆恩。历来听书看戏,古时从未有的。"赵嬷嬷又接口道:"可是呢,我也老糊涂了。我听见上上下下吵嚷了这些日子,什么省亲不省亲,我也不理论他去,如今又说省亲,到底是怎么个原故?"贾琏道:"如今当今贴体万人之心,世上至大莫如`孝'字,想来父母儿女之性,皆是一理,不是贵贱上分别的。当今自为日夜侍奉太上皇,皇太后,尚不能略尽孝意,因见宫里嫔妃才人等皆是入宫多年,抛离父母音容,岂有不思想之理?在儿女思想父母,是分所应当。想父母在家,若只管思念女儿,竟不能见,倘因此成疾致病,甚至死亡,皆由朕躬禁锢,不能使其遂天伦之愿,亦大伤天和之事。故启奏太上皇,皇太后,每月逢二六日期,准其椒房眷属入宫请候看视。于是太上皇,皇太后大喜,深赞当今至孝纯仁,体天格物。因此二位老圣人又下旨意,说椒房眷属入宫,未免有国体仪制,母女尚不能惬怀。竟大开方便之恩,特降谕诸椒房贵戚,除二六日入宫之恩外,凡有重宇别院之家,可以驻跸关防之外,不妨启请内廷鸾舆入其私第,庶可略尽骨肉私情,天伦中之至性。此旨一下,谁不踊跃感戴?现今周贵人的父亲已在家里动了工了,修盖省亲别院呢。又有吴贵妃的父亲家,也往城外踏看地方去了。这岂不有八九分了?"说是让省亲,那家不是大大的花费呀,有地方的还好,如吴贵妃家,城里没地方,要往城外踏看去了,可知花费了。

  赵嬷嬷道:"阿弥陀佛!原来如此。这样说,咱们家也要预备接咱们大小姐了?"贾琏道:"这何用说呢!不然,这会子忙的是什么?"凤姐笑道:"若果如此,我可也见个大世面了。可恨我小几岁年纪,若早生二三十年,如今这些老人家也不薄我没见世面了。说起当年太祖皇帝仿舜巡的故事,比一部书还热闹,我偏没造化赶上。"赵嬷嬷道:"唉哟哟,那可是千载希逢的!那时候我才记事儿,咱们贾府正在姑苏扬州一带监造海舫,修理海塘,只预备接驾一次,把银子都花的淌海水似的!说起来。。。。。。"凤姐忙接道:"我们王府也预备过一次。那时我爷爷单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的外国人来,都是我们家养活。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凤姐是不示弱的,马上提及王家,说起自家的辉煌。当年的情形,她也是听家人说起的。所以说凤姐是从末世来,王家这个靠山原是一座冰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