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颂想要隐瞒的总是瞒不住
(2016-04-29 09:53:13)欢乐颂想要隐瞒的总是瞒不住
樊胜美最初以为王柏川的车是他自己的,起码证明王同学还有点经济实力,而王也以为樊是有房子的,樊在海市打拚多年,如果有套房子,也算是有了经济基础,其实两个人的要求本不是太高,只是事实不尽人意。
只是毕竟是郎才女貌,彼此有着感情基础,所以就算是洞悉了事实,还是有些失落,但在冷静下来之后,还是有些舍不得,尤其是樊,帮着同学找房子谈价钱,都是苦差事,劳心劳力,买办公用品,怎样省钱实用,怎么来,完全是自己人的打算。其实不知不觉中,已经代入了感情。而王同学送樊的礼物都是大手笔,完全不是他的消费层次,他如何大笔花钱,也完全是因为真的看中樊胜美。
以樊的美貌和情商,如果只是为了钱,凭容貌换钱是容易的,但樊毕竟三观还是正的,她还是想着,找个经济基础好点的,好好嫁人过日子,对生活还是有着本质的热情。
看了樊的家族,就能理解,她为什么会如此介意经济基础。毕竟她和邱不同,邱虽然家境一般,可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家里人宁可自己节省,也不会亏了她,她还是衣食无忧长大的小太阳。所以小邱虽然也感到没钱的痛苦,但那痛苦还是轻盈的,没有上升到价值观的层面。而樊不同,到了和同学借钱的地步,她的感觉是如何的悲哀。那么一个爱面子的人,和同学开口借钱,她肯定是鼓足了多少勇气吧。
奇点是精明人,对安用心良苦,为了接近安,拉了安的邻居们却玩。林师兄没有奇点的精明,被小师妹以加班为由挡了驾。樊纠结着两个合租小妹妹去不去的问题,太在意面子,往往会被面子所累。本来小妹妹们不去了,她是欢喜的。可是转过头来,邱和关关又加入了行列。一喜一惊,都是为了在王同学面前保持形象。
小邱的爽直真令人无语,不去的是她,去的也是她,这份爽直,也令人可叹。和这样的邻居们相处,难怪安感到了红尘暖意。她愿意留下来,不只是奇点,也有这些热闹的感觉们。本心上,谁都是愿意热闹的。
看樊苦心隐瞒房子的问题,邻居们除了小曲,都愿意配合。两个小妹妹,太懂得樊姐姐有多爱面子了。安迪的好在于,她不认同一些作法,但她懂得尊重别人的选择。人皆有不愿意示人的一面,不是矫情而是为了保留一些美好的感觉。
哪怕这种感觉是虚幻的,也愿意为此承担煎熬。
琅琊榜----那 一点回忆
箫选以一个君王的姿态和长苏谈条件,可以重审旧案,可以接受太子的请旨,但是林殊不能重回朝堂,其实多少年后,还是忌讳林家,他曾经的朋友亲戚,后来的敌人,他对林家的态度,也就是对敌人的态度吧。所以他可以昭雪旧案,但是不能让林家的人在他眼前晃悠。
长苏一口同意,这一点他们的决定出其的一致,长苏怀想林殊明亮的时代,不愿意让世人猜疑林殊,他要成全林殊的完美,他就是梅长苏,林殊是大梁的,长苏是江湖的,他愿意在江湖上做他的宗主。
箫选感觉自己取得了胜利,必须下旨重审,也要找回点面子,就是金殿上没有林家了,这也算是一点利息吧。这时候,他轻松了些,开始叙旧,说当年他如何是一个好舅舅,如何带林殊骑马,如何带他放风筝。就是这样一个人,一面杀了人家全家,一面歌颂自己如何有情意,如何是一个慈爱的舅舅,我一直怀疑,箫选是不是有些人格分裂。他明明看见景琰替长苏挡剑,却还说以后景琰会变成他那样子。他一直不明白,他和景琰的分别是,他不会替朋友挡剑,他会让朋友替他挡剑。
把一切的错误归结为那把权位的椅子,就是没想过,他的狭隘与刻薄,猜疑与怯懦。他利用了夏江和谢玉,也被他们利用。他逼宫上位,也被自己的儿子造反,这一生也很热闹了。最后一刻,真的是孤家寡人。
那一点回忆里,他曾经和他的朋友们一起畅谈国事,他的笑容里曾经是一个好父亲好舅舅。只是一切,都让他亲手毁掉了。
翻脸真的比翻书还快
其实看看被梁王宠爱和信任过的人结局,就知道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人。
他少年时期的挚友是林帅和言候,林帅几次营救他于生死边缘,可是他上位之后,因为忌惮林帅拥兵自重,就顺水推舟安了个谋反的帽子,诛了林家。而言候,作为当年的铁三角之一,被高高在上的君王抢了爱了,当然这段感情不好详说,不知道是棒打鸳鸯,还是言候一相情愿。但赤谍案时,幸而言候明哲保身不问朝政,这才躲过了一劫。言候的态度是,努力几年想要炸死这个当年的朋友。
玲珑公主当年扶助箫选上位,二人之间当然不是为了爱情,利益高于一切,但是毕竟玲珑公主还是有恩于箫选,结果箫选上位后,不愿意兑现当时的盟约,干脆反目。但总感觉,他对玲珑公主还是有情,他对誉王说玲珑公主是一个危险的人,所谓危险就是会危到他的江山。为了权位,他自然不手软,可是誉王谋反后,他梦到玲珑公主,还是有些伤感。
宸妃曾经是他的宠妃,被逼死了,祈王曾经是他宠爱的儿子,被下了狱赐了毒酒抄了家。太子也是他苦心扶持多年,最后被废了。誉王曾经是七珠亲王,谋反死了。越妃曾对能和皇后对峙,最后疯了。
曾经是一个好舅舅,带着林殊骑过马放过风筝,赤焰案时明明答应了太皇太后放过小殊,可是转过身就让谢玉诛杀。
还好靖王不是祈王,才会得以保全。当年他冷落靖王,所以靖王能够比较冷静理智的看待旧案。
夏江曾经是他的心腹,当他认为悬镜司参与党争后,马上连见也不愿意见了。
有时看这个人,翻脸真的比翻书还快,不管曾经和他有过多么深的情义,朋友情父子情夫妻情,在权位面前,马上就能弃之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