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苏对夏江的安排

(2016-02-26 15:25:17)

 

准备了十二年,长苏才进入京城,开始项目运营,准备是非常充分的。他也说了,人的能力差不多,不过是以有心算无心。

六部他算了,谢玉他算了,而且扳倒谢玉项目准备相当充分,不惜调动南楚使团,牵出陈年旧事,还要牵连一个忠厚善良的好孩子景睿。

那么作为当年制造冤案的夏江,长苏肯定也有过充分的调查和研究,也肯定会为夏江准备一道订制餐。含金量肯定比谢玉还高。

当年祈王申请裁撤悬镜司,这是长苏认为夏江会构陷祈王的原因,也就是说真正的原因(滑族相关),这一点在进京前,长苏并没有查明。

应该说卫峥事件之前,所有的运营皆在长苏的计划之中,所以相对顺利。

而卫峥事件是一个突发事件,是夏江对长靖王系的攻击,是夏江的有心算无心。先机是夏江先占了。

悬镜司不涉党争,是皇上最信任最依赖的部门,而夏江深知箫选之心,他的漏洞相对来说,比较少。

如果说太子被废之后,格局已变,成为五珠亲王的靖王,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大家都知道新的局面产生了,誉王的不安,夏江的异动,一下子靖王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长苏联络言候,挑明他的意图,他扶持的是靖王。也请皇后的兄长相帮靖王,本不合情,却合言候之理。君子一诺,生死相随,本是言候的风骨,长苏从来没看错人,十几年间,初心不改的,不只是有景琰还有言候。

长苏从谢玉口中套出了旧案的始,也确信了夏江的构陷。可是接下来的行动中却没有展开对夏江的调配和防范。

如果夏江不主动挑起事端,用卫峥作饵,那么长苏的计划中,什么时候针对夏江呢。

夏江是必须要除的,一定要在提起旧案重审之前。如果请旨之前,夏江还高高在上大权在握深在帝心,那么很难形成一股威压,逼迫箫选低头,夏江这只枪在,箫选还是有筹码的。

所以只要景琰上位,具备了请旨的实力之后,与夏江一战是不可避免的。

一直在想,如果夏江一直不动,那么长苏会用什么方法,让其现出原形。

夏江身上没有明显的问题,他很懂得隐藏,没有打死人命的儿子,也不会自己直接动手杀人。

还是长苏略定夏江忌讳靖王,一定会先发制人,所以干脆等夏江先出手,以静制动,谁先动谁先输的原理吗。

感觉好像这太冒险,实际上卫峥事件,长苏虽然赢了,还是很危险的。而且一旦失败,影响太大。不是长苏谨慎行事的风格。

也许长苏没有找到扳倒夏江的时机,只好走一步看一步吧,就看出了个卫峥事件 。

让夏冬在天牢听闻谢玉的口供,知晓了当年真相。也算是一个针对夏江的伏笔吧。

 

项目运营流程图

为了完成夺嫡昭雪项目,长苏是充分准备,谋定而后动。

先夺嫡(靖王)后昭雪,只有靖王掌握了绝对权力,才能促成旧案重审。

项目:夺嫡

之先长苏对于太子和誉王的各方势力作了准备了解,如何拔除这些势力,换上靖王的势力,是第一步。

太子方(谢玉刺杀内监案)户部礼部

誉王方(庆国公侵地案)邢部史部

长苏的谋划是先隐藏靖王的实力,让誉王太子互斗,借誉王的手废了太子,开成新的格局,靖王和誉王再争太子位,都是皇子,身份是一样的。太子已经是储君,名份上了优势。

江左盟巧妙的暗助了卓家护送指证庆国公的原告顺利进京,这是对誉王的出手。长苏劝告誉王圣心最重要,舍弃庆国公,赢得皇上的满意。太子对庆国公侵地案紧抓不放,皇上为了国本,也恼了庆国公,如此形势下,誉王明智的放手。此后誉王失去了军方的力量。

而太子的钱袋子户部尚书楼之敬(江左盟童路的仇人),长苏为他准备了兰园案大餐。

楼之敬倒台后,换上了沈追(一直欣赏靖王,又圆融通达有大局观的忠直之士)。

借朝堂论礼(嫡庶),长苏请出周老先生,太子的礼部尚书下台。

何文新案(江左盟心杨心柳的仇人)誉王的刑部吏部尚书倒台(换囚案)。刑部换上了刚直不阿不畏权势的蔡荃。

重头戏谢玉案(刺杀内监案)破坏谢卓联盟,由谢玉的杀手组织天泉山庄指证谢玉。谢玉倒掉了,太子最大的臂膀折了。

私炮坊案(沈追)追查,长苏将信息通报给誉王,誉王把事情搞成轰动效果,炸了私炮坊,太子倒台了。

一年之内,太子被废,这是长苏的第一阶段工作。没了太子,靖王成了五珠亲王具备了与誉王相争的实力。而这个时候,六部中誉王的人已经拔掉。而户部刑部的沈追和蔡荃都是靖王系的人马。

下一个阶段,由暗转明。之先长苏表面相帮誉王,实际上一直操纵誉王打击太子,为靖王铺路,而此时形势分明,靖王和长苏都由暗转明,和誉王的斗争白热化。

此前的工作都是长苏有心算无心,因为靖王系在暗,比较容易隐蔽,安全系数高。

靖王的地位有了实质性的提高,具备了夺嫡的实力,誉王和夏江都坐不住了,为了共同的对手,他们暂时达成合作议项。

此后的仗都是硬仗,敌方也会挖坑设陷井。

卫峥案是夏江和誉王为靖王精心打造的一张网,长苏将计就计,反而令皇上查封了悬镜司,而誉王因炸毁私炮坊事发,又加之与夏江的合作,被皇上降为双珠亲王,失去了夺嫡的实力。

此时诸皇子中景琰实力突出一枝独秀,形势一片大好。

誉王知晓了身世,愤而借庆历军起兵谋反,九安山一战,誉王大败被擒,靖王地位稳固。

如果誉王不谋反,对于靖王还是隐患,皇上长于搞平衡,誉王会成为皇上平衡景琰的棋子,而后宫中还是皇后独大。誉王谋反,皇后被送进庵中,后宫中归于静贵妃掌控。

景琰获封太子,夺嫡成功。

接下来才能进入昭雪流程。

由长公主在皇上寿宴凭谢玉手书请罪,拉开旧案重审序幕。此时后宫已为靖贵妃掌控,朝堂由景琰监国,已经是一个声音,皇上迫于形势,不得不同意重审旧案。

到了这个时候,长苏进京的目标才算达成,项目圆满成功。

景琰成了太子,旧案昭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