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告诉景琰
(2016-01-18 11:56:25)为什么不告诉景琰
做一个决定,肯定是考虑情理两方面。
而梅长苏的决定更是深思熟虑。他进京之前是做足了充足的准备,从他顺利清理六部,兰园案,何文新案,都能看出来,他事先是有针对他们的计划和方案。
他事先联络了蒙挚,这位是御前的人,位置很重要,能了解箫选的动态。他相信蒙对赤焰军的感情,也相信对方能把握分寸,不会影响长苏昭雪的大事。
其余的高官,他没想联络,后来霓凰认出了他,对方太聪明太敏感,完全是凭感觉行事,长苏不得不承认。
而另一个重要的人物是景琰,对方是他要扶持的人,是要推到前台的人,景琰的危机不在前在后。太子和誉王相争时,他还安全,一旦太子被废,他就站在了风口浪尖上,后来誉王和夏江的抓获卫峥就是专门用来针对景琰的计划,如果成功,景琰也就再没机会翻身了。
长苏从一开始主动向景琰表态,要选他,认景琰为主,就是立场坚定,要把景琰推到太子之位上,所以景琰的安全非常重要。但是耿直的靖王并无自保能力,也不得箫选看重,父子情份淡漠。最重要的一点,对方是重情义的人,会因情误事(卫峥事件充分体现出来),他想要光明磊落不违心的夺嫡,这个天真的想法,只有长苏能认了,光明的事交给对方去做,所有暗中的操纵都由长苏来劳心劳力。
第一次楼台会,靖王就是来宣扬他的底线,他对谋士的轻视,对那些搅弄风云之士的痛恨。他要的人生一切都可对人言,一切都不能利用和伤害。他不想变成祈王和林殊不喜的人。就是他这个态度,估计把长苏震住了,如何还能告诉对方,林殊现在就成了这样的人。长苏肯定也矛盾过,告诉不告诉,明知对方一直在期盼林殊的出现,那份想念与期待令人动容。林殊用过的朱弓不许人碰,靖王府的摆设多年不变,不就是为了故人归吗。可是只要一想到,归来的林殊不是他心中的林殊,长苏自己就不忍了。而且如果对方知道了真实的身份,如何会让长苏涉险,他对林殊的保护,会影响事情的进展。对于林殊来说,一切都要为昭雪旧案让步。景琰从来不是一个理智型的人。重情的人,让人感动,也让人担忧因情误事。
也许长苏更愿意以现在的身份与景琰相处,这样相对来说,那些所有的算计,长苏才好在景琰面前出口。而景琰也不会在意苏先生的意愿和态度。
事实证明,长苏的判断是对的。营救卫峥之后,夏江把长苏弄进了悬镜司,景琰明知苏先生的身体情况,在悬镜司是非常的不妥,可是并没能像针对卫峥地样的冲动和情绪化。也就是说,那个时候,对于长苏,景琰还是理智型的,还是顾全了大局。
这一幕也为日后夏江指认长苏是林殊起到了作用,高公公就说,进宫多年是认得太子的,如果景琰认为长苏是林殊,是绝不会让其进悬镜司,这才让梁王释疑。
所以长苏宁可忍被景琰误解猜疑,也不坦然身份的苦心,是正确的。合作时战友的态度是很重要的,必须不能出漏洞。知已知战友,是成功的原因之一。
为了大局为了景琰的安全,才一直隐瞒,是长苏的苦心,他不要景琰冒一点险,不要昭雪的大业有一点疏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