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端泪下
(2016-01-11 10:25:54)无端泪下
林殊的一生里,始于林殊终于林殊,中间一个梅长苏的时代。
少年林殊的光芒万丈,最后林殊的归于战场,单从始与终是完美的。只有中间的梅长苏是痛苦而清醒的,十四年的时间里,削于挫骨,忍人所不能忍,才能昭雪旧案,其实这个阶段,完成的也是林殊的使命,作为林家儿郎的使命,作为赤焰少帅的使命。
梅长苏喜爱的是林殊的形象和精神层面,那是赤子之心,那是清明世界里的阳光少年。本来人的一生中最美好最纯净的时光就是少年和青年时代。一个人即使没有遇见大的变故,正常的经历下,过了青年时代,思想也会变化。其实长苏的思想观价值观都和少年林殊是一致的,这是他最后迫不急待的归于战场的思想基础。他的思想一直没变,改变的是因为要达成昭雪旧案这一目标,而不得不变换的行事手段。在阳光下做一朵太阳花,容易。在暗夜里仰望星光,更难。一步一步走向阳光,拨开黑暗,更难。其实梅长苏的路,远比林殊的路要艰难的多。
兵者,诡道也。也就是作为林殊,熟读兵法,战场布局,也是有取有舍,有直有曲。而作为梅长苏,虽然要算计要布局,要不得不面对那些曾经的亲人使用一些手段,可是所有的目标都是揭开真相。就如景睿所说,真相就是真相,他不过是挣开真相的那支手。
从他回京之后,兰园案也好,何文新一案也罢,都是事实本来如此,那些人都非良善,都是罪有应得,都是让多少人含冤莫白,忍无可忍的恶人。我觉得就是林殊遇了这样的事情,也会抱打不平,为人出头,当然也许出头的手段不同。那是因为林殊的身份,而长苏只是一个江湖盟主,他没有林殊地位和身份。不同身份的人,做同一件事,完全不会使用相同的手段。有的人一句话的事,有的人跑断了腿,所以用不同的方法,完全是正常的。
所以完全不必介怀,自己是不是搅弄风云,他一直以来的行事,就是揭开真相罢了。
若说布局,唯一的一场大戏,就是谢府风云。扳倒谢玉是必须的,只有谢玉倒了,才能引出当年旧案的真相。谢玉踩着无数人的鲜血上位,却从不内疚,那里面也有他的故友,也有他的亲戚,他心中只有自己。
揭开景睿的身世,宫羽的寻仇,宇文念的认兄,都是本来的事实。作为女儿,要找到杀父仇人,这没错。宇文念替父找子,本是孝道,也是没错。而可怜的卓家,一直替仇人作杀手,也该明白自己儿子的死因。所有的人,都有权利知道真相。长苏不过是把这一切,放在了一个有利的时间和场合端了出来。
卓家清醒了,作了人家二十多年的刀,才知道对方是害子仇人。而宫羽也要给自己父亲一个交待。一切的一切,都不是长苏制造的。谢玉制造了这一切,就应该受到相应的惩罚。
此后的一切,都是对方谋局,长苏反而是破局了。
卫峥一案,本就是夏江与誉王联手,剑指靖王。长苏自然要反戈一击,这是自卫。而代价何其惨重,把自己弄进了悬镜司,还要受中了离间计的景琰的误解与猜测。步步走来,本不容易,步步为营,步步是险。
猎宫击退誉王的谋反,最大的受益者反而是梁帝,没被亲儿子给干掉,还能高高在上的做皇位。
最后金殿呈冤,历数旧案,为父鸣冤,不过是一个儿子应该做的事。
所以我一直感觉长苏,所行所言,皆是情理之中,而且是费尽心机,力求减轻对无辜人的伤害。可是哪里真的有完全的无辜,就是景睿也享受了候府几十年的供养,承担真相也是他的份内之情。
长苏总是为了自己的谋士身份自卑,谋有阳谋,何来自卑。行事的目标是最重要的,而且整个过程也算是光明磊落。
他眷恋的是那回不去的幸福时光,那些他生命中最亲近的人,都回不来了。他的家族他的军队,他的少年时光,都回不来了。
有时候,你看他笑着,却倍感心酸。
有时候,你看他站着,却感受他的憔悴。
他披甲上阵,得偿所愿,却让人无端泪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