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情生自愿 事过无悔

(2015-12-22 10:16:59)

景睿生日宴,宇文念不请自来的认哥哥,这个南楚公主也是胆大包天,在谢府一句哥哥,把长公主当年的情缘暴光了。

当年的莅阳长公主,明朗灿烂如盛开的桃花,爱上了南楚的质子,这位公主之前的生活太简单太干净了吧。公主的婚姻,自来都不是为情为爱的。是不是晋阳公主的金玉良缘,也感染了她,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的深情给了她勇气,能爱上一个质子,是要怎样的天真,怎样的情份。

剧中出场的长公主优雅稳重,从来都是深色的服饰,正好表述了她沉静的心。她端庄大气,是一个合格的谢家主母形象,只是少了一个公主的骄傲与张扬 。在太皇太后面前,皇后与越妃服饰明丽,像孔雀,而她是中规中矩的暗色调,论年纪她不比那两位大,只是全无她们的热闹与鲜明。

她看向景睿的目光永远柔和慈爱,是透过这个长子看见了少年时光中的那个人吧。

她的一生,不能决定什么。天家的婚事,从来不由自主。那一场情深,劳燕纷飞,因了情丝绕,被太后算计,实在搞不懂,太后之尊用此手段,真真不耻。她吃了这个亏,质子已走,她认了命运,做了谢府的女主人。唯一的归结是景睿,那个纯净如玉的少年,一直是那么的出众和高贵。安慰了她曾经破碎的心。她一生最关心和爱护的就是这个长子,她不让他姓谢,随了母姓。她固执的表明,景睿是她的儿子,与谢家无关。

造化弄人,质子无子,才想要寻回景睿。

宫羽那一曲《凤求凰》乱了人心,宫羽缓缓抬手,试了几个音,果然是金声玉振,非同凡响。紧接着玉指轻捻,流出婉妙华音,识律之人一听,便知是名曲《凤求凰》。一般乐者演曲,多要配合场合,不过对于宫羽这般大家,自然无人计较这个。因此尽管她是在寿宴之上演此绮情丽曲,却并无突兀之感,曲中凤兮凤兮,四海求凰,愿从我栖,比翼邀翔之意,竟如同潇湘腻水,触人情肠,一曲未罢,已有数人神思恍惚。(当年的长公主深爱此曲,也许那位质子是亲手弹过的。)
    
谢玉虽书读的不少,但对于音律却只是粗识,尽管也觉得琴音悦耳华艳,终不能解其真妙(他听不懂,永远做不得知音人,这是长公主的悲哀)。只是转头见妻子眉宇幽幽,眸中似有泪光闪动,心中有些不快。(知道触动了公主的心结,自然不快,这一曲就令公主泪光闪动,可见故人情还在,公主是多情的人也是高雅的人,知音懂音,这个曲子是故意安排的,就是要乱公主的心绪。)

随后宫羽说出当年谢玉派她的父亲刺杀景睿误杀了卓家的孩子,而这个孩子是公主和南楚质子的孩子,一场大乱之后,谢玉为保秘密不外泄,对现场诸人大开杀戒,当然也包括那个没死的孩子。

而长公主面对疯狂的谢玉,以剑相逼保全了景睿。从来公主心头都是明白的,当年事,她其实是清楚的。

 在沾满夜露的草地正中,莅陽长公主坐在那里,高挽的鬓发散落两肩,衣衫有些折皱和零乱。一柄寒若秋水的长剑握在她白如蜡雕的手中,斜斜拖在身侧。那张泪痕纵横的脸上仍残留着一些激动的痕迹,两颊潮红,气息微喘,脖颈中时时青筋隐现。萧景睿就坐在她身边,扶着母亲的身体,让她的头在自己肩上,一只手慢慢拍抚着她的背心,另一只手捏着袖子,轻柔地给她擦拭被泪水浸润得残乱的妆容,口中喃喃地安慰着:好了……我在这里……好了……会好的……”
    
……他们呢……”莅陽公主闭着眼睛,轻声问道。
    
有些伤……但都还活着……”
    
长公主紧紧咬着干裂的下唇,深而急促地呼吸着,却仍然没有睁开双眼。
    
夏冬压低了嗓音问自己的师兄:怎么回事?
    
夏春以同样的音调回答道:我接了你的讯号赶来时,看到誉王已殿下在门外,后来言侯也到了。谢侯爷说只是小小失火,一直挡着不让我们进去,本来都快要打起来了,长公主突然执剑而出,压住双方没有起冲突,把我们带到这里……今晚到底出了什么事?怎么闹成这样?(是长公主以剑相逼,才提前中止了这场纷乱,打乱了谢玉的计划,然无论长公主如何选,谢家都难保全。而对景睿的伤害也已经形成。)

最动人的就是长公主对宇文念的那一段话,算是给那段深情一个总结。

 莅陽长公主摇了摇头,仿佛终于恢复了些许力气似的,将身子撑直了些,缓缓抬起眼帘:你别担心,千古艰难唯一死,娘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不会自尽的……(一个母亲是永远要护着她的孩子的)她一面说着,一面扶着萧景睿站了起来,深吸一口气,微微昂起了头,执剑在手,语声寒洌地问道,那个大楚的小姑娘呢?
    
宇文念没想到她会叫到自己,愣了片刻才反应过来,我、我在这里……”
    
莅陽公主将视线投到她脸上,定定地看了许久:听嬷嬷说,你给我磕了三个头?
    
……”
    
他让你给我叩头的意思,是想要从我这里带走景睿吗?
    
……”宇文念毕竟年轻,嗫嚅着道,晚辈本来也应该……”(小姑娘禁不住长公主的气势)
    
你听着,莅陽公主冷冷打断了她的话,当年他逃走后(是一个人跑了),我就曾经说过,我们之间情生自愿,事过无悔(短短八个字,拿得起放得下,情缘与人生,不过如此),既然抗不过天命,又何必怨天尤人。你叩的头,我受得起,可是景睿早已成年,何去何从,他自己决定,我不允许任何人强求于他。(好,景睿有选择的权利,不必受上一代人的影响)
    
宇文念一时被她气势所摄,只能低低地应了一句:……”这次她离开楚都前,父亲曾彻夜不眠向她讲述记忆中的莅陽公主(也是有情),桃花马,石榴裙,飞扬飒爽,性如烈火(当年风华照人)。但见了真人后她一直觉得跟父亲所叙述的大不一样(可知公主的心境如何改变,此后这几十年如何的日子,她不怨天不恨人,只是那明亮的爱情没了,爱人已失),直到此刻,才依稀感受到了一些她当年的风采。

只有谈及感情的时候,公主才有当年的影子。

欣赏那一句情出自愿事过无悔,爱就爱得起,失也失得起。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景琰和林殊的情义千秋

长剧都有个大的主线,此剧中是昭雪,但是昭雪的路上有很多分支,比如夺嫡,比如情感线,而中心人物一个,但也有些和中心人物并行的人物,是为了双峰对峙增加可视性和戏剧的冲突性。49集的金殿对质,由夏江指认长办就是林殊,人物冲突感极强,这是剧中加进去的,小说中没有这段。

小说中景琰是与言候闲谈中知道了林帅用过梅石楠这个名字,他狂奔而去,又在苏府门前落马惊醒,知长苏相瞒的苦心,愿意配合。原著是景琰的狂喜与冷静,既有情份又有智商。不似弄了个金殿对质,借了夏江的手,深情的描述了长苏如何一步一步辅佐了景琰从一个没宠的郡王登上了东宫这位(开剧时景琰这个皇子真可怜,不像个皇子,风尘仆仆奉命回京,可是却在宫门外站了几个时辰,皇上和太子誉王胡扯,也不见这个忙于正事的儿子,还是高公公提醒,才弄了进来,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教训了一顿,那时真替景琰心酸,这十三年的孤愤与坚持,就是因了他对祈王旧案的心结,才令皇上如此苛待于他,人家无怨无悔的坚持着。十三年的日子不好过,干着最苦的活,受着最恶劣的待遇。只是为了情义二字)。长苏的呕心沥血反而是由夏江说了出来,让我们清晰的看到了景琰是如何的后知后觉,如何不解旷世奇才的付出。这一改,戏剧冲突性强,对夏江不死不休的斗争意志强化了,但却大大的削弱了景琰的知商和情商。他最重要的谋士的付出,他不如敌人感觉的到位。他最深情的朋友,他没敌人认的快,难怪他会跑到母亲面前落泪,半是心酸半是悔恨。

幸而他单纯,听了母亲那些大义凛然的话,恢复了斗志,完成大家的心愿。就凭他衣带当风的大步奔向芷萝宫,却不能像蒙统领一样扶一下憔悴的站立不稳的朋友,他的心境如何的苍凉。本来他可以早一点照看他,早一点体贴他,却偏生还中过夏江的离间计,逼得人家靖门立雪,几乎冻死,亏得这位王爷心志强硬,否则不后悔死呀。

剧本改了之后,可看性加强,加大了冲突和斗争的复杂性残酷性,但是削弱了景琰的智商和情商,太后知后觉,完全是被夏江操纵着情绪。当年卫峥营救一事是如此,后来的金殿对质也是借了夏江的抽丝剥茧,才恍然明白。夏江简直就是景琰的反面老师。

全剧中抛开景琰和长苏的镜头,单看景琰。在皇上面前,对答从容,和沈追等人谈论大事也是侃侃而谈有王者风范。一旦到了长苏面前,就面容冷漠言语刻薄,看不透人家的谋略也罢了,还恶意猜测对方的人品(怀疑长苏给誉王出计炸毁私炮坊,气得霓凰大怒,替苏先生讨公道)。我一直奇怪,景琰既有夺嫡之意,对誉王的事都不调查研究吗,誉王与秦般弱的关联他不知情吗,般弱可是随意出入王府,而且还被带入了苏府新宅做客,她的谋士身份,人人尽知。如何一出了事,就疑心自己人呀。

我们一直替长苏心疼,是因为他拚了命帮景琰立威,拚了命的对付敌人,还有受自己一方的责难,内外夹击,而这个内就是景琰呀。每每长苏被景琰讽刺,大家就叹息这个水牛如此的不开窍,也唯有林殊能受得了,若真是一个谋士早无影踪了。对方的不离不弃无怨无悔,竟不感悟,这人要粗心成什么样子呀。

改编的时候,景琰在长苏的面前智商太弱,不太符合这个人物风刀霜剑十三年的磨砺。

天下间的情义都是情份,对祈王是对小殊是,对一个病骨憔悴的谋士的辅佐,如何就品不出情义呢。

剧本改成这样,对景琰有些委屈了。

十三年长苏一步一步从地狱重生,为了昭雪隐忍的日子艰难,可是看剧中,长苏的脸上还有笑容,他始终有朋友相护,有知己相酬,他一步一步走近自己的目标,心一点一点放下。他饱受病体折磨,但精神上反而阔朗。反而是景琰,十三年一开始是忍着坚持着,后来参与夺嫡,也是闷闷不乐郁郁不欢,连皇上都感觉了出来,大臣都猜测了出来,全剧中他笑的时候反而比长苏还少。

一次次打听小殊的消息,一次次失望,尤其是于卫峥夜谈,听闻当年旧事,他的伤心与绝望,令人泪下,那一句,回不来了,是何等的绝望。十三年来,他一直相信,小殊还活着,总有一天会回来。

在猎宫他一次追问母亲和长苏,那时候,他感觉长苏是旧人,可惜又被轻轻哄了过去。

直到金殿上被夏江敲醒,才恍然大悟。在母亲面关,他无力的坐下,那时候感觉他是无力站稳了。天下的事,只有小殊,能让他哭能让他倒下。

这一对朋友,青梅竹马十几年,后来分开十几年,能一如既往的情义千秋,最令人赞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