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结局(二十七)
(2015-09-14 09:10:39)
探春最是聪明,元春的省亲,人人欢喜,看见的是繁华,她是亲历其中的人,她看见了富贵,也看见了元春的泪水与不甘心。
她管家理事,对人情复杂,世态炎凉,最是明白。本来一个有志向的人,最大的希望就是找一个舞台,不要一生埋没。做为一个庶出的女子,被人轻视被人笑话,她是最不甘心的。而能改变命运的就是婚事,所以探春的希望里,对于高嫁应该不会太反对。能遇一个才貌双全门当户对的人家,她自然欢喜。可是如果遇不上,而是高嫁,就算是被贾府牺牲了,以她对府中的责任感,她虽然悲伤,也会坦然接受,只要能对贾家有益,她会是第二个元春。
可惜的是远嫁,让她连探亲都不能了,这一点她是不曾料到。元春进宫,还有省亲的团圆,而她一走,竟是一番风雨路三千,都成梦幻。
出嫁的时节,应是清明之后,时间也不是她能选定的。
贾府是大问题没有小问题一大堆,成材的儿郎没有,花天酒地的一大堆。如果被牵连,也是很容易的。一个同宗的贾雨村,与贾府的关系越近,越是一个隐患。
反复的写贾雨村如何与府上往来,如何奉承贾赦,如何与贾珍往来,如何得贾政的重视,这些都是说明了,贾府的事败,与贾雨村必然牵连。而石呆子的扇子事件,贾雨村一定会推在贾大老爷身上,说是奉了贾赦的意愿,这件事,贾赦是陷进去了,扇子在他手中,他是推不脱的。孙家在迎春身上没得到好处,将来贾赦有难,他必然落井下石,让贾赦更吃一大亏。贾赦先倒台,贾珍受尤家姐妹牵连,也是一难。贾政直接的问题,应该没有,但世袭职务不在他身上,他官职本身不高。
没了世袭的职务,贾府的地位就落了下来,若是探春因为某种原因高嫁,也许会缓解皇上对贾府的厌恶。
贾府的命运,其实作者早有暗示。最明显的是江南甄府,甄府与贾府是互为参照,是一面镜子。看甄府的结局就知贾府,所以贾府没落之前,肯定也会有这样的托人寄藏的事情发生。
而探春这时应该已经远嫁,她的婚事一波三折,最后高嫁远走,为贾府解围,成了府中的一粒棋子,她本人叹息自身命运,但不会反对,她对贾府有责任感,不似迎惜二春,一个无力自保,一个只求自保,而探春是深深的在意贾府,希望能让贾府延续下去,所以有了这样的机会,虽然自悲,但不会反对,乐于担当这份重担。
她扛了下来,但还会规劝家人,改过自新,以求自保。对赵姨娘也会劝说,不要只想内部争斗,反而把整个府拖入泥潭。而对贾环,也会规劝他尊重宝玉,好好读书。
她也清楚府中最大的问题是宁府的荒唐,长房与二房的暗争,这些都不能她能决定的。她管不了堂兄贾珍,也不可能化解,贾赦与贾政的明争,邢夫人与王夫人的暗斗。只能打理的是贾政这一房,但求自保。
探春最是聪明,元春的省亲,人人欢喜,看见的是繁华,她是亲历其中的人,她看见了富贵,也看见了元春的泪水与不甘心。
她管家理事,对人情复杂,世态炎凉,最是明白。本来一个有志向的人,最大的希望就是找一个舞台,不要一生埋没。做为一个庶出的女子,被人轻视被人笑话,她是最不甘心的。而能改变命运的就是婚事,所以探春的希望里,对于高嫁应该不会太反对。能遇一个才貌双全门当户对的人家,她自然欢喜。可是如果遇不上,而是高嫁,就算是被贾府牺牲了,以她对府中的责任感,她虽然悲伤,也会坦然接受,只要能对贾家有益,她会是第二个元春。
可惜的是远嫁,让她连探亲都不能了,这一点她是不曾料到。元春进宫,还有省亲的团圆,而她一走,竟是一番风雨路三千,都成梦幻。
出嫁的时节,应是清明之后,时间也不是她能选定的。
贾府是大问题没有小问题一大堆,成材的儿郎没有,花天酒地的一大堆。如果被牵连,也是很容易的。一个同宗的贾雨村,与贾府的关系越近,越是一个隐患。
反复的写贾雨村如何与府上往来,如何奉承贾赦,如何与贾珍往来,如何得贾政的重视,这些都是说明了,贾府的事败,与贾雨村必然牵连。而石呆子的扇子事件,贾雨村一定会推在贾大老爷身上,说是奉了贾赦的意愿,这件事,贾赦是陷进去了,扇子在他手中,他是推不脱的。孙家在迎春身上没得到好处,将来贾赦有难,他必然落井下石,让贾赦更吃一大亏。贾赦先倒台,贾珍受尤家姐妹牵连,也是一难。贾政直接的问题,应该没有,但世袭职务不在他身上,他官职本身不高。
没了世袭的职务,贾府的地位就落了下来,若是探春因为某种原因高嫁,也许会缓解皇上对贾府的厌恶。
探春远嫁之后的命运,是和贾府命运相联在一起的,本就是双方为了各自的家族利益,所以礼遇是可能,别的就不好说了,而且相隔太远,一切都不能指望娘家的。探春的陪嫁不可能太多太丰厚,此时贾府已经中落,经济更是极差。贾政本不理俗物,对这些不耐烦管理,王夫人自然要替宝玉留着,一个嫡母不可能给姨娘的孩子去花自己的钱料理。一切皆是官中的,贾母可能会由补贴一二,但不会太多,贾母要顾全双玉,而且探春解了贾府的困境,但毕竟相嫁太远,以后,也不太可能照看贾府。所以探春内里得不到太多的经济支持,这对以后的立足是极难的。在一个陌生的家族里,对方也知道她的嫡出身份是后来为了嫁娶才改的,内里对庶出还是会轻视一二,就算三姑娘稳重知礼,下人们也会议论一二,再无银钱相帮,自然艰难。
当然后来贾府没落,探春完全失去了贾府的背景,对方对她可能更冷落。还好三姑娘是个有心胸的,不会自己难为自己,清冷是一定的。当然也可能邬家也随之中落,那时,三姑娘的稳重大气理家管事,反而能让对方高靠一眼。
大观园的生活是没了,但远嫁之后,她顾不得贾府,贾府也顾不得她了,而且一去不回,不是她不想回来,而是太远,没了相回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