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贾雨村(九)

(2015-07-16 08:34:18)
标签:

育儿

贾雨村(九)

贾雨村家中中落,只余一人,身世可叹,唯一特长能读书,有了科举之志,第一次无钱进京,得士隐赠银,得偿所愿。第二次起复,却因执教林家,得如海推介。这个人运气够好,头脑也明白,知道当家教,也要选官家,而且是读书人出身的官家,这样能得几分看重,也是为自己找伯乐呢。想要进入一层面,就是进入这个圈子,所以他才辗转在官家做家教。

如海是读书人,自然能欣赏雨村,也乐得相扶一把,一则全了主宾的情份,二则也算结了个同事,所以代为推介给贾政。说起来他也明白,贾赦的为人,花天酒地不是读书中人,未必肯扶持贾雨村这样没有得势的人,还算贾政忠厚,能为读书人谋职。

如海提及贾母接黛玉进京的事,一直以来都以为,贾母急急的接了黛玉走,不应该只是为了照看,贾府那样的人家,人多事非多,如何能比黛玉在林家做小姐,就算没了母亲,可是父亲居官,也不会委屈了大小姐。应该是为了黛玉的未来考虑,这一层考虑中如何思量也有宝玉的成份。贾母应该是早有双玉之心,为了黛玉,也为了贾敏。若非如此,如海岂肯把女儿送至千朝里之外,相见太难。

那女学生黛玉,身体方愈,原不忍弃父而往(好好的自家不住当客人,谁乐意),无奈他外祖母致意务去,且兼如海说:“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减我顾盼之忧,何反云不往?(真真奇怪,那外祖母也罢了,还有血缘关系,那舅母岂是好相与的)"黛玉听了,方洒泪拜别,随了奶娘及荣府几个老妇人登舟而去.雨村另有一只船,带两个小童,依附黛玉而行.(黛玉不去,还是如海命其前往,可知家长另有打算。)

  有日到了都中,进入神京,雨村先整了衣冠,带了小童,拿着宗侄的名帖,至荣府的门前投了.彼时贾政已看了妹丈之书,即忙请入相会.见雨村相貌魁伟,言语不俗(仪表不错,加了分),且这贾政最喜读书人,礼贤下士,济弱扶危,大有祖风,况又系妹丈致意,因此优待雨村,更又不同,便竭力内中协助,题奏之日,轻轻谋了一个复职候缺,不上两个月,金陵应天府缺出,便谋补了此缺,拜辞了贾政,择日上任去了.不在话下.(贾政权利不小呀,轻而易举,就给弄了官。也是有目标吧,就是薛家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清皎
后一篇:贾雨村(十)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