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杂记————————宝玉篇(十一)

宝玉进园散心,偏遇贾政游园,躲是躲不出去了,只得相随。贾政特意带了宝玉游园,原是知宝玉有诗才,给了宝玉一个展示的机会。
贾政行二,是无袭职的资格,所以原有读书进学之心,后来得了恩职,才免了科举。但其少年所学皆是进学的课本,而他的儿子们,更是不得袭职了,所以望子读书,是立足之本。看贾府那些旁枝的命运,不及贾家正房的有脸面的管事们,所以看贾芸为了一个种花的差事求人送礼,最后求了凤姐才弄到手。如果将来贾母不在了,贾政弟兄分家,宝玉等人若无功名,将来的日子也就是贾芸的岁月了。贾政应该是有危机感的,所以才会强逼儿子读书成才,这本是无奈之意。
贾元春封妃,是贾家的大事,最得意的自然是贾政夫妻,那是他们的长女,可是这个喜事,贾政很低调,元春无子,并不能给贾家长久的指望,所以贾政的希望还是在宝玉身上。带了贾宝玉游园题诗,一来安慰元春之心,二来给宝玉一个在贵人面前展示的机会。也是为宝玉树名,先弄个才子的名称也是好的。
宝玉不知父亲之心,只是惶恐。素来被父亲教训惯了,自然不懂其中之味。
从游园的过程来看,还算和顺,虽说免不得几番教训,但整体来说,他所题之诗,贾政还是满意的。清客们也很尽职的扮演着绿叶的责任,衬托了宝玉这朵红花。宝玉是在一个虚假的奉承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不曾真的接触到。
那宝玉一心只记挂着里边,又不见贾政吩咐,少不得跟到书房.贾政忽想起他来,方喝道:“你还不去?难道还逛不足!也不想逛了这半日,老太太必悬挂着.快进去,疼你也白疼了。”宝玉听说,方退了出来.贾政真是有趣,不好好和孩子说话,贾宝玉早不耐烦在他面前了,不过是规矩束着,早想去贾母那里了。
宝玉来至院外,就有跟贾政的几个小厮上来拦腰抱住,都说:“今儿亏我们,老爷才喜欢,老太太打发人出来问了几遍,都亏我们回说喜欢,不然,若老太太叫你进去,就不得展才了.人人都说,你才那些诗比世人的都强.今儿得了这样的彩头.该赏我们了。”宝玉笑道:“每人一吊钱。”众人道:“谁没见那一吊钱!把这荷包赏了罢。”说着,一个上来解荷包,那一个就解扇囊,不容分说,将宝玉所佩之物尽行解去.又道:“好生送上去,罢。”一个抱了起来,几个围绕,送至贾母二门前.那时贾母已命人看了几次.众奶娘丫鬟跟上来,见过贾母,知不曾难为着他,心中自是欢喜.(这些小厮惯看风景,这不又从宝玉这里弄了些好处。)
少时袭人倒了茶来,见身边佩物一件无存,因笑道:“带的东西又是那起没脸的东西们解了去了(可知不是一次了)."林黛玉听说,走来瞧瞧,果然一件无存,因向宝玉道:“我给的那个荷包也给他们了?你明儿再想我的东西,可不能够了(可知是给过宝玉不少东西)!"说毕,赌气回房,将前日宝玉所烦他作的那个香袋儿——才做了一半——赌气拿过来就铰.宝玉见他生气,便知不妥,忙赶过来,早剪破了(小姑娘本是行动派呀).宝玉已见过这香囊,虽尚未完,却十分精巧,费了许多工夫.今见无故剪了,却也可气.因忙把衣领解了,从里面红袄襟上将黛玉所给的那荷包解了下来,递与黛玉瞧道:“你瞧瞧,这是什么!我那一回把你的东西给人了?"林黛玉见他如此珍重,带在里面,可知是怕人拿去之意,因此又自悔莽撞,未见皂白,就剪了香袋.因此又愧又气,低头一言不发.宝玉道:“你也不用剪,我知道你是懒待给我东西.我连这荷包奉还,何如?"说着,掷向他怀中便走.黛玉见如此,越发气起来,声咽气堵,又汪汪的滚下泪来,拿起荷包来又剪.宝玉见他如此,忙回身抢住,笑道:“好妹妹,饶了他罢!"黛玉将剪子一摔,拭泪说道:“你不用同我好一阵歹一阵的,要恼,就撂开手.这当了什么。”说着,赌气上床,面向里倒下拭泪.禁不住宝玉上来"妹妹"长"妹妹"短赔不是.(黛玉还是孩子气呀,一言不顺,马上折腾东西。又任性又娇惯,好可爱的小性子。也唯有宝玉这般能哄能劝能服软。)
宝黛相处的时光,最明亮最温暖,因为真因为美,所以成了贾府里亮丽的风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