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杂记————————宝玉篇 (四)
(2015-02-05 08:49:18)
标签:
文化 |
红楼杂记————————宝玉篇
读纳兰的词,人生若只如初见,看见双玉初会,真是初相见呀,如果双玉的一生,都定格在那个时分,该是如何的美好。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她与他,是真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呀,这一生的美好,都汇集在了青梅竹马的时代。她是娇销的芙蓉花,他是大观园的青青翠竹,尘世的风霜未来,没有人要他承担什么举家的责任,没有金玉良缘的影子,她和他,都是惜花人,这一生该是如何的完美。
王夫人是贾宝玉的母亲,这个孩子不只是她的儿子,还是她后半生的保障。虽然说正房嫡妻,虽说有王家作靠山,可是一个没有儿子作保障的正房夫人,晚景也只是清冷。所以她不得不握紧了宝玉,不得不盯防了宝玉,因为那是她的幸福。她和贾母不同,贾母是宠爱宝玉的,对宝玉责任要求反而低了些,因为贾母不是靠宝玉的,而王夫人不同,赵姨娘一子一女,地位稳固的姨娘,对正房夫人来说,那是心头的痛呀。夹在长房与二房的矛盾之间,身边还有个得宠的妾,这样的王夫人,表面在沉稳,内心也有着茫然。
母亲的世界不是宝玉的世界,那个成人的世界,宝玉一直拒绝接受和进入,他要他的大观园,他要他的世界,那是幽灵微秀地,一门之外就是无可奈何天。
当下,奶娘来请问黛玉之房舍.贾母说:“今将宝玉挪出来,同我在套间暖阁儿里,把你林姑娘暂安置碧纱橱里.等过了残冬,春天再与他们收拾房屋,另作一番安置罢(贾母心上双玉是一样的份量,那黛玉可是与贾母有血缘关系的人)。”宝玉道:“好祖宗,我就在碧纱橱外的床上很妥当,何必又出来闹的老祖宗不得安静。”贾母想了一想说:“也罢了。”每人一个奶娘并一个丫头照管,余者在外间上夜听唤.一面早有熙凤命人送了一顶藕合色花帐,并几件锦被缎褥之类.(宝玉自然想和黛玉在一块,越近越好。贾母可是想了一想才同意的,她在想什么,想要成全双玉的青梅竹马吗!)
黛玉只带了两个人来:一个是自幼奶娘王嬷嬷,一个是十岁的小丫头,亦是自幼随身的,名唤作雪雁(林家本是大户人家,贾敏当年的陪房自然不少,如何如今才只一奶娘一个小丫头,真是奇怪。).贾母见雪雁甚小,一团孩气,王嬷嬷又极老,料黛玉皆不遂心省力的(林家书香门第,怎会只给独女身边放这样的人),便将自己身边的一个二等丫头,名唤鹦哥者与了黛玉(贾母马上把自己的丫环派了过去,不只是照看黛玉,也是一种暗示,对黛玉关照的暗示).外亦如迎春等例,每人除自幼侞母外,另有四个教引嬷嬷,除贴身掌管钗钏プ沐两个丫鬟外,另有五六个洒扫房屋来往使役的小丫鬟(每个小姐都是如此的排场,贾府的安排才是大家闺秀的排场。).当下,王嬷嬷与鹦哥陪侍黛玉在碧纱橱内.宝玉之侞母李嬷嬷,并大丫鬟名唤袭人者,陪侍在外面大床上.
原来这袭人亦是贾母之婢,本名珍珠.贾母因溺爱宝玉,生恐宝玉之婢无竭力尽忠之人,素喜袭人心地纯良,克尽职任,遂与了宝玉.宝玉因知他本姓花,又曾见旧人诗句上有"花气袭人"之句,遂回明贾母,更名袭人(宝玉对这个丫环也是不一样的看待).这袭人亦有些痴处:伏侍贾母时,心中眼中只有一个贾母,如今服侍宝玉,心中眼中又只有一个宝玉.只因宝玉性情乖僻,每每规谏宝玉,心中着实忧郁.(袭人算是尽职了,都为主子忧愁了。)
是晚,宝玉李嬷嬷已睡了,他见里面黛玉和鹦哥犹未安息,他自卸了妆,悄悄进来,笑问:“姑娘怎么还不安息?(袭人很有些主人之责,特意来看黛玉。)"黛玉忙让:“姐姐请坐。(好客气)”袭人在床沿上坐了.鹦哥笑道:“林姑娘正在这里伤心,自己淌眼抹泪的说:`今儿才来,就惹出你家哥儿的狂病,倘或摔坏了那玉,岂不是因我之过!'因此便伤心,我好容易劝好了(黛玉很是多心,宝玉的任性分明是娇惯出的。)".袭人道:“姑娘快休如此,将来只怕比这个更奇怪的笑话儿还有呢!若为他这种行止,你多心伤感,只怕你伤感不了呢.快别多心(把宝玉的胡闹说成笑话,也算是会劝人了)!"黛玉道:“姐姐们说的,我记着就是了.究竟那玉不知是怎么个来历?上面还有字迹?"袭人道:“连一家子也不知来历,上头还有现成的眼儿,听得说,落草时是从他口里掏出来的.等我拿来你看便知。”黛玉忙止道:“罢了,此刻夜深,明日再看也不迟。”大家又叙了一回,方才安歇.(黛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