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大职场(九十一)

红楼大职场(九十一)
宝钗在贾府做客多年,人际关系一直是她的强项,但是有一个例外就是黛玉。
宝钗进贾府时,家族中落,世事变迁,家中情形,是非常令人忧虑的。这时候的宝钗心态已经成熟,不似双玉都是小孩子心态。宝钗是成人心态,做事情已经不是凭喜好,而是要评估合适不合适了。
孩子与成人的区别就是对人对事是凭好恶,还是凭利益。薛家进京投奔贾府,明显就是为了大树下好乘凉。宝钗深知此点,而且又夹缠了金玉之说,金玉之谋,是为宝钗一生的幸福所谋,也是为了薛家的发展。本来以王夫人和薛姨妈的姐妹关系,对薛家自然是照看,根本没必要非把宝钗嫁进来巩固。可是薛家的身份是商不是官,以宝钗牡丹花的资质,要找个门当户对的不难,要能照看薛家不易,而且商家不是薛家考虑的,那样连薛姨妈和宝钗都会感觉委屈了宝钗。只有嫁入官家,才能提升薛家身份,才能符合宝钗的青云之志。宝钗的志向无所谓对错,对薛家有利是肯定的。既然有利于薛家,也符合宝钗的价值观,那么薛家为此努力就是可以理解了。
宝钗头脑清醒,目标明确。薛家上下齐心,就是把宝钗嫁个好人家,给薛家结一门好亲。贾府此时有势无权,门第显赫,但并无实权,这样的人家,外面看着轰轰烈烈,内里问题多多。但已经足以吸引薛家,对薛家来说,贾府是非常值得考虑的优质股。而宝玉形象好人品好,虽然不好学,但对于当时的那个家境的孩子来说,问题不算大。难得的亲上加亲,宝玉对人平和,不会委屈了宝钗。几项综合起来,宝玉就是块宝玉了。薛家如果再找一门贾府的这样的人家,找个比宝玉优秀的公子,难度极大,而且没有个当姨妈的婆婆。
薛家选定了宝玉,一切围绕这个核心。连薛大公子都时常请宝玉喝酒,也算是人情投资。当然此二人冰炭不同炉,都看不起对方。但世家公子,场面上的应酬还是会讲的,往来多多,外人看来亲戚情份极重。
府内的金玉传言,自然是薛姨妈的功劳,连小丫环莺儿都亲自上阵,在宝玉面前提及。有机会就夸赞自家小姐有世人没有的好处。世人没有,好大的口气,就是能吊吊宝玉的好奇心。这丫环夸赞自家小姐真是够给力的了。
宝钗既有此心,自然要在府中树立端庄稳重的好形象,所以得上下结赞是必然的事。薛家不缺钱,虽是客人,并不花贾家的钱,还要时常打赏下人,自然不小气。而且宝钗舍得花钱,帮湘云请次客,几十两银子放进去,轻松随意。所以感动的湘云叹息,有这样的姐姐,没了父母也无妨,真真投了心。
宝钗一直礼遇黛玉,奈何金玉之说令人恼,对于黛玉来说,宝玉是她的生命,薛家的言论,薛家的心事,黛玉如何不知,等于有人算计她的生命,如何会客气。但是小姑娘还是小,心地单纯,不会考虑太复杂。想问题还是看表面的时候多,人家宝钗一客气,一真诚,她就服气了。
其实宝钗那番杂书论,黛玉如何会服气,不过是宝钗占了大理,合了当时的规则,黛玉是个清高小姐,极重声名,她领的是宝钗没有公开寻事非的善意。那种公开损损人,让别人难堪结怨的事,聪明的宝钗才不会去做。没头脑的人干的事,宝姑娘不屑为之。宝钗结善缘,不结事非。成事不败事,这是聪明人。
宝钗做足了姐姐的谱,让黛玉感觉到了有人关心有人教导的温暖,心下感动,自然心服。
宝钗在职场上绝对是个好同事,就算要抢你在意的东西(宝玉也不能说是黛玉的),人家姿态好,和和气气,有事还不忘提点你一下,而且一口一个颦儿的叫着,那一份亲切,那一份随和,那一份温暖,自然令小姑娘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