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大职场(五十)

红楼大职场(五十)
其时在双玉被凤姐拉到贾母面前的时候,已经形成了一个格局,就是双玉同出同进的印象,人们提及宝玉就会想及黛玉,这是贾母要的效果。贾母的不是冤家不聚头的叹息,对双玉的关注,已经让人们不得不重视黛玉对宝玉的影响力。
这时候贾母已经化开了元春赐礼的影响,元春的二宝的金玉缘,不得不暂时放开。贾母通过张道士提亲,已经向众人暗示宝玉的婚事目前不提。而此后双玉纷争合好,宝玉摔玉,不参加薛家的生日宴,已经表明了态度,他不在意那块玉,如何会在意金玉之说呢。他明确的表明了重人不重物。
这时候薛家自然是难堪的,大公子的生日宴,宝玉是应来而未来,只是因为与黛玉生气影响了心境,可知黛玉的影响力远大于一个薛家。如果说宝钗现在还看不懂,那就不是薛大小姐了。薛家此时是放手不甘心,因为比宝玉合适的人真不多,家世人物,重要的是对方要接受薛家的家境,薛家已经中落,能进入贾府那是旧时的关系和王夫人的缘故,放开这一节,薛家在门第上无法与史家和王家贾府相比。要进一步吧,贾母是强有力的反对者,而且当事人宝玉明明另有所爱。矛盾最愁人,真要结局出来了,也应面对吧,薛宝钗的优点是能面对现实,风雨阴晴任变迁,可如今是进也难退也难,看似有机会,又似无机会,以为无机会,可是又有些可能。
人的心情不好的时候,发脾气是最正常的发泄渠道。一向稳重的宝姐姐终于沉不住气了。
此时宝钗正在这里,那黛玉只一言不发,挨着贾母坐下。宝玉没什么说的,便向宝钗笑道:“大哥哥好日子,偏我又不好,没有别的礼送,连个头也不磕去。大哥哥不知道我病,倒像我推故不去似的。倘或明儿姐姐闲了,替我分辩分辩。(如今他有心情考虑礼仪的问题了)”宝钗笑道:“这也多事。你就要去,也不敢惊动(一个不敢,何等生分),何况身上不好。弟兄们常在一处,要存这个心倒生分了(说明薛家和宝玉已经生分了)。”宝玉又笑道:“姐姐知道体谅我就好了。”又道:“姐姐怎么不听戏去?”宝钗道:“我怕热。听了两出,热的很,要走呢,客又不散;我少不得推身上不好,就躲了。”宝玉听说,自己由不得脸上没意思,只得又搭讪笑道:“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也富贵些(这位还糊涂呢,听话不听音,还讽刺宝钗呢)。”宝钗听说,登时红了脸,待要发作,又不好怎么样;回思了一回,脸上越下不来,便冷笑了两声,说道:“我倒像杨妃,只是没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做得杨国忠的!(宝钗很少冷笑说话,如今真是恼了)”正说着,可巧小丫头靓儿因不见了扇子,和宝钗笑道:“必是宝姑娘藏了我的。好姑娘,赏我罢。”宝钗指着他厉声说道:“你要仔细!你见我和谁玩过!有和你素日嘻皮笑脸的那些姑娘们,你该问他们去!”说的靓儿跑了。宝玉自知又把话说造次了,当着许多人,比才在黛玉跟前更不好意思,便急回身,又向别人搭讪去了。(宝钗很厉害是敲打宝玉呢,可惜双玉没明白)
黛玉听见宝玉奚落宝钗,心中着实得意(小姑娘真是孩子气,宝钗可不是任人欺负的),才要搭言,也趁势取个笑儿,不想靓儿因找扇子,宝钗又发了两句话,他便改口说道:“宝姐姐,你听了两出什么戏?”宝钗因见黛玉面上有得意之态,一定是听了宝玉方才奚落之言,遂了他的心愿(很知察言观色)。忽又见他问这话,便笑道:“我看的是李逵骂了宋江,后来又赔不是。”宝玉便笑道:“姐姐通今博古,色色都知道,怎么连这一出戏的名儿也不知道,就说了这么一套。这叫做《负荆请罪》。”宝钗笑道:“原来这叫‘负荆请罪’!你们通今博古,才知道‘负荆请罪’,我不知什么叫‘负荆请罪’。”一句话未说了,宝玉黛玉二人心里有病,听了这话,早把脸羞红了(这才明白了,进了宝姐姐的套子)。凤姐这些上虽不通,但只看他三人的形景,便知其意,也笑问道:“这们大热的天,谁还吃生姜呢?”众人不解,便道:“没有吃生姜的。”凤姐故意用手摸着腮,诧异道:“既没人吃生姜,怎么这么辣辣的呢?”宝玉黛玉二人听见这话,越发不好意思了。宝钗再欲说话,见宝玉十分羞愧,形景改变,也就不好再说,只得一笑收住。别人总没解过他们四个人的话来,因此付之一笑。(宝钗总算见好就收,想必明白客人本份。不想失了身份)
一时宝钗凤姐去了,黛玉向宝玉道:“你也试着比我利害的人了。谁都像我心拙口夯的,由着人说呢!”宝玉正因宝钗多心,自己没趣儿,又见黛玉问着他,越发没好气起来。欲待要说两句,又怕黛玉多心,说不得忍气,无精打彩,一直出来。(宝玉虽然一心在黛玉身上,可是并不想得罪宝姐姐,如今又得罪了宝钗,自然不悦,黛玉此时真是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