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大职场(二)

红楼大职场(二)
讲述完了贾府,点进贾雨村起复的机会,当然这个机会还要荣宁集团成全。
贾雨村的学生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此时交代黛玉的来历,而黛玉不久也要进驻荣宁集团。次日,面谋之如海.如海道:"天缘凑巧,因贱荆去世,都中家岳母念及小女无人依傍教育,前已遣了男女船只来接,因小女未曾大痊,故未及行.此刻正思向蒙训教之恩未经酬报,
遇此机会,岂有不尽心图报之理.但请放心.弟已预为筹画至此,已修下荐书一封,转托内兄务为周全协佐,方可稍尽弟之鄙诚,即有所费用之例,弟于内兄信中已注明白,
亦不劳尊兄多虑矣(贾雨村这个人太过幸运,不过给黛玉讲了几日书,有个师徒的名份,这东家就为他想的如此周全,这真是职场遇了贵人,不仅在职的时候优待,就是离职了还要谋划,帮之寻一个更稳妥的好工作。现如今这样的经理是太太难寻了)."雨村一面打恭,谢不释口(这雨村也是表面上的好员工,姿态放的极低,只是问出的话却是一百个不放心),一面又问:"不知令亲大人现居何职(意思是有没有能力相助)?
只怕晚生草率,不敢骤然入都干渎."如海笑道:"若论舍亲,与尊兄犹系同谱,
乃荣公之孙:大内兄现袭一等将军,名赦,字恩侯,二内兄名政,字存周,现任工部员外郎,
其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说话说的明白,贾政比贾赦好说话,而且贾政先生是乐意结交读书人的,这充分的说明了贾政比其兄懂得读书人的份量),非膏粱轻薄仕宦之流,故弟方致书烦托.否则不但有污尊兄之清操,
即弟亦不屑为矣."雨村听了,心下方信了昨日子兴之言,于是又谢了林如海.
如海乃说:"已择了出月初二日小女入都,尊兄即同路而往,岂不两便?"雨村唯唯听命,心中十分得意.如海遂打点礼物并饯行之事,雨村一一领了.(贾雨村再次高升完全是托了林如海的相助,这也是遇了贵人,得了人脉的相帮)
那女学生黛玉,身体方愈,原不忍弃父而往,无奈他外祖母致意务去,且兼如海说 :
"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减我顾盼之忧,何反云不往?"黛玉听了,方洒泪拜别,随了奶娘及荣府几个老妇人登舟而去.雨村另有一只船,带两个小童,依附黛玉而行.(黛玉上京不是她决定的,她当然不乐意千里之外去投亲,自家作主人总比跑去当客人好。那些亲戚都是她不曾谋面的,所依仗的不过是母亲的情面。总感觉如海忙忙的打发走了唯一的女儿,令人费解,书香门第自然清雅,一般来说不乐于寄人篱下的。而作此选择,自然是这个决定有利于黛玉的未来。贾府的境遇强于林家,可以看作黛玉是去远渡留学)
且说黛玉自那日弃舟登岸时,便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久候了.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
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
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书香门第的大小姐,还怕让人小看了,可知荣宁集团的排场).自上了轿,进入城中从纱窗向外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华,
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
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黛玉想道:这必是外祖之长房了.
想着,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
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将转弯时,便歇下退出去了.后面的婆子们已都下了轿,赶上前来.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复抬起轿子.众婆子步下围随至一垂花门前落下.众小厮退出,众婆子上来打起轿帘,扶黛玉下轿.林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
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 皆雕梁画栋,
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他们来了,便忙都笑迎上来,说:"刚才老太太还念呢,可巧就来了
."于是三四人争着打起帘笼,一面听得人回话:"林姑娘到了."(这份排场,可知是大集团规模了)
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黛玉也哭个不住.一时众人慢慢解劝住了,黛玉方拜见了外祖母.
____此即冷子兴所云之史氏太君,贾赦贾政之母也.当下贾母一一指与黛玉:"这是你大舅母,
这是你二舅母,这是你先珠大哥的媳妇珠大嫂子."黛玉一一拜见过.贾母又说:
"请姑娘们来.今日远客才来,可以不必上学去了."众人答应了一声,便去了两个.(贾母出场,给人感觉是非常温厚的)
不一时,只见三个奶嬷嬷并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姊妹来了.第一个肌肤微丰, 合中身材,
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
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其钗环裙袄,
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三位小姐的待遇是有规定的).黛玉忙起身迎上来见礼,互相厮认过,大家归了坐.丫鬟们斟上茶来.不过说些黛玉之母如何得病,如何请医服药,如何送死发丧.不免贾母又伤感起来,因说:"我这些儿女,所疼者独有你母,今日一旦先舍我而去,连面也不能一见,今见了你,我怎不伤心!"说着,搂了黛玉在怀,又呜咽起来.众人忙都宽慰解释,
方略略止住.(这时候贾母让人看到是作为长者的形象)
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 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便知他有不足之症.因问:"常服何药,如何不急为疗治?"黛玉道:"我自来是如此,
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那一年我三岁时,
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他又说:
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
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疯疯癫癫,说了这些不经之谈,也没人理他.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贾母道:"正好,我这里正配丸药呢.
叫他们多配一料就是了.
(黛玉的身体娇弱是天生了,而出家之语,林家断然不肯,那黛玉是唯一之女,如何舍得。偏生不听劝告少小离家,寄居于此,可知黛玉的泪水少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