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红楼---明月前身(九十五)

珍爱红楼---明月前身(九十五)
作者一直极赞宝钗有牡丹风仪,这样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子,却在宝琴之后落了下风。不只是贾母极喜宝琴,而是众人皆感此琴比钗更盛。宝琴是随父亲做生意走过三山五岳的,其见识自然在众人之上,读万卷书不若行万里路,她身上有着大观园女子没有的阅历与清朗,本人漂亮热情活泼,这都是最令人喜爱的品格。所以不管贾母如何的疼爱她,都无人忌妒。之先湘云微妙的吃过黛玉的醋,黛玉讽刺过宝钗,可是遇了宝琴,众人都余喜爱。这样的一个小姑娘出现的最是时候,正是大观园里诸人和气,诗社兴旺的时候。
在这样的欢悦气氛里,赵姨娘的影子依然让人不快。湘云直接说出了,让宝琴防着赵姨娘,太太屋里没人的时候不要去,这样的话语令人叹息,连湘云这样的小女孩子,都对赵姨娘如此评语,可知赵姨娘的行事也太过张狂了。嫡庶的矛盾一直存在,即使大观园里和乐融融,那影子始终存在。
与宝琴的受宠,鲜明对照的是岫烟的清冷。
贾母特命自己的丫环给宝钗传话不可拘束了宝琴,这充分的说明了,宝钗的行事风格稳重并非贾母所喜的类型,贾母爱的就是宝琴湘云黛玉那样的活泼机敏。
一时宝钗姊妹往薛姨妈房内去后, 湘云往贾母处来,林黛玉回房歇着.宝玉便找了黛玉来,
笑道:"我虽看了<<西厢记>>,也曾有明白的几句,说了取笑,你曾恼过.如今想来,竟有一句不解,我念出来你讲讲我听."黛玉听了,便知有文章,因笑道:"你念出来我听听."宝玉笑道:"那<<闹简>>上有一句说得最好,`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
这句最妙.
`孟光接了梁鸿案'这五个字,不过是现成的典,难为他这`是几时'三个虚字问的有趣.是几时接了?你说说我听听."黛玉听了,禁不住也笑起来,因笑道:"这原问的好.他也问的好,你也问的好."宝玉道:"先时你只疑我,如今你也没的说,我反落了单."黛玉笑道:"谁知他竟真是个好人,我素日只当他藏奸."因把说错了酒令起,连送燕窝病中所谈之事,
细细告诉了宝玉.宝玉方知缘故,因笑道:"我说呢,正纳闷`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原来是从`小孩儿口没遮拦'就接了案了."黛玉因又说起宝琴来,想起自己没有亲人,不免又哭了(黛玉太过敏感,总是容易触景伤情,这与湘云是鲜明的对比,一样的无父母,湘云就懂得及时行乐).宝玉忙劝道:"你又自寻烦恼了.你瞧瞧,今年比旧年越发瘦了,
你还不保养.每天好好的,你必是自寻烦恼,哭一会子,才算完了这一天的事.(说的真真实话,这黛玉总要伤感一会子,才算完了一天的事)
"黛玉拭泪道:"近来我只觉心酸,眼泪却象比旧年少了些的.心里只管酸痛,
眼泪却不多."宝玉道:"这是你哭惯了心里疑的,岂有眼泪会少的!"黛玉说少了眼泪,也令人伤感,眼泪对于黛玉有着不同的意义,还泪夺缘,是情深也是深情。
宝玉来至芦雪庵,只见丫鬟婆子正在那里扫雪开径.原来这芦雪庵盖在傍山临水河滩之上,一带几间,茅檐土壁,槿篱竹牖,推窗便可垂钓,四面都是芦苇掩覆,一条去径逶迤穿芦度苇过去,便是藕香榭的竹桥了.众丫鬟婆子见他披蓑戴笠而来,却笑道:
"我们才说正少一个渔翁,如今都全了.姑娘们吃了饭才来呢,你也太性急了."宝玉听了,只得回来.刚至沁芳亭,见探春正从秋爽斋来,围着大红猩猩毡斗篷,戴着观音兜,
扶着小丫头,后面一个妇人打着青绸油伞.宝玉知他往贾母处去,便立在亭边,等他来到,二人一同出园前去.宝琴正在里间房内梳洗更衣.宝琴居于贾母处,真真是贾母疼爱她的。
一时众姊妹来齐,宝玉只嚷饿了,连连催饭.好容易等摆上来,头一样菜便是牛乳蒸羊羔.
贾母便说:"这是我们有年纪的人的药,没见天日的东西,可惜你们小孩子们吃不得.今儿另外有新鲜鹿肉,你们等着吃."众人答应了.宝玉却等不得,只拿茶泡了一碗饭,
就着野鸡瓜齑忙忙的咽完了.贾母道:"我知道你们今儿又有事情,连饭也不顾吃了.
"便叫"留着鹿肉与他晚上吃",凤姐忙说"还有呢",方才罢了.史湘云便悄和宝玉计较道:
"有新鲜鹿肉,不如咱们要一块,自己拿了园里弄着,又顽又吃."宝玉听了,巴不得一声儿,便真和凤姐要了一块,命婆子送入园去.
史湘云最是会玩,这与宝玉最是投缘。有此二人处才是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