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红楼---明月前身(七十一)
单看一个诗社的运营,就极有学问。海棠诗的时候李纨大赞宝钗,菊花诗的时候又推崇黛玉,这就是一个技巧问题。诗社若令人有兴致,钗黛是最关健的人物。宝玉是只要有姐妹的活动他都乐得支持。所以钗黛参加的活动,他必参加。三姑娘是创办人,自然会支持。所以李只要鼓动了钗黛的兴致,就等于让诗社有了人气。
宝钗那首螃蟹诗,真真令人叫绝,讽刺的极狠毒,可知她心中对世情也有认知,只是轻易不露心迹。
众人见平儿来了,都说:"你们奶奶作什么呢,怎么不来了?"平儿笑道:"他那里得空儿来.因为说没有好生吃得,又不得来,所以叫我来问还有没有,叫我要几个拿了家去吃罢(凤姐如此兴至,反而是给湘云面子)."湘云道:"有,多着呢."忙令人拿了十个极大的.平儿道:"多拿几个团脐的.
"众人又拉平儿坐,平儿不肯(礼仪).李纨拉着他笑道:"偏要你坐."拉着他身边坐下,端了一杯酒送到他嘴边.
平儿忙喝了一口就要走.李纨道:"偏不许你去.显见得只有凤丫头,就不听我的话了."说着又命嬷嬷们:"先送了盒子去,就说我留下平儿了."那婆子一时拿了盒子回来说:"二奶奶说,叫奶奶和姑娘们别笑话要嘴吃.这个盒子里是方才舅太太那里送来的菱粉糕和鸡油卷儿,
给奶奶姑娘们吃的."又向平儿道:"说使你来你就贪住顽不去了. 劝你少喝一杯儿罢."平儿笑道:'多喝了又把我怎么样?"一面说,
一面只管喝,又吃螃蟹.李纨揽着他笑道:"可惜这么个好体面模样儿,命却平常,
只落得屋里使唤.不知道的人,谁不拿你当作奶奶太太看."(李纨一向对平儿和厚,也是羡慕凤姐吧)
平儿一面和宝钗湘云等吃喝,一面回头笑道:"奶奶,别只摸的我怪痒的."李氏道
:"嗳哟!这硬的是什么?"平儿道:"钥匙."李氏道:"什么钥匙?要紧梯己东西怕人偷了去,
却带在身上.我成日家和人说笑,有个唐僧取经,就有个白马来驮他,刘智远打天下,
就有个瓜精来送盔甲,有个凤丫头,就有个你.你就是你奶奶的一把总钥匙,还要这钥匙作什么.
(赞叹平儿细致周全人又忠心,是凤姐之福气)"平儿笑道:"奶奶吃了酒,又拿了我来打趣着取笑儿了."宝钗笑道:" 这倒是真话.
我们没事评论起人来,你们这几个都是百个里头挑不出一个来,妙在各人有各人的好处(看来宝钗长居贾府,极是关心贾府人物)."李纨道:"大小都有个天理.比如老太太屋里,要没那个鸳鸯如何使得.
从太太起,那一个敢驳老太太的回,现在他敢驳回.偏老太太只听他一个人的话.
老太太那些穿戴的,别人不记得,他都记得,要不是他经管着,不知叫人诓骗了多少去呢.那孩子心也公道,虽然这样,倒常替人说好话儿,还倒不依势欺人的(首推鸳鸯,可知贾母用人之妙)."惜春笑道:"
老太太昨儿还说呢,他比我们还强呢(老太太公开赞叹,既是给鸳鸯面子,也是给鸳鸯招了众人的注意)."平儿道:"那原是个好的,我们那里比的上他."
宝玉道:"太太屋里的彩霞,是个老实人(宝玉既能留心王夫人那里的事情,可知也是有心的)"探春道:"可不是,外头老实,心里有数儿.太太是那么佛爷似的,事情上不留心,他都知道.凡百一应事都是他提着太太行.连老爷在家出外去的一应大小事,
他都知道.太太忘了,他背地里告诉太太(探春也是厉害的,一语点破彩霞机灵处)."李纨道:"那也罢了."指着宝玉道:"这一个小爷屋里要不是袭人,你们度量到个什么田地!凤丫头就是楚霸王,也得这两只膀子好举千斤鼎.他不是这丫头,就得这么周到了!"平儿笑道:
"先时陪了四个丫头,死的死,去的去,只剩下我一个孤鬼了(当年旧事,那四个去了三,里面自然有故事,只余一个平儿,可知平儿忠心能干,算是投了凤姐的缘)."李纨道:"你倒是有造化的.凤丫头也是有造化的.想当初你珠大爷在日,何曾也没两个人.你们看我还是那容不下人的?天天只见他两个不自在.所以你珠大爷一没了,趁年轻我都打发了.若有一个守得住,
我倒有个膀臂."说着滴下泪来.众人都道:"又何必伤心,不如散了倒好."
说着便都洗了手,大家约往贾母王夫人处问安.李纨之事,众人不好出语,只好散去。
众婆子丫头打扫亭子,收拾杯盘.袭人和平儿同往前去,让平儿到房里坐坐,再喝一杯茶.
平儿说:"不喝茶了,再来罢."说着便要出去.袭人又叫住问道:"这个月的月钱,连老太太和太太还没放呢,是为什么?"平儿见问,忙转身至袭人跟前,见方近无人
, 才悄悄说道:"你快别问,横竖再迟几天就放了."袭人笑道:"这是为什么,唬得你这样?
"平儿悄悄告诉他道:"这个月的月钱,我们奶奶早已支了,放给人使呢.等别处的利钱收了来,凑齐了才放呢.因为是你,我才告诉你,你可不许告诉一个人去."袭人道
:
"难道他还短钱使,还没个足厌?何苦还操这心."平儿笑道:"何曾不是呢.这几年拿着这一项银子,翻出有几百来了.他的公费月例又使不着,十两八两零碎攒了放出去,
只他这梯己利钱,
一年不到,上千的银子呢."袭人笑道:"拿着我们的钱,你们主子奴才赚利钱,哄的我们呆呆的等着."平儿道:"你又说没良心的话.你难道还少钱使?"袭人道:"我虽不少,只是我也没地方使去,就只预备我们那一个."平儿道:"你倘若有要紧的事用钱使时,
我那里还有几两银子,你先拿来使,明儿我扣下你的就是了."袭人道:"此时也用不着,怕一时要用起来不够了,我打发人去取就是了."一语点破凤姐行事越来越张扬,连贾母王夫人的月钱都敢调动,胆子越来越大。而凤姐这事,平儿深知,自然是心腹。
平儿答应着,一径出了园门,来至家内,只见凤姐儿不在房里.忽见上回来打抽丰的那刘姥姥和板儿又来了,
坐在那边屋里,还有张材家的周瑞家的陪着,又有两三个丫头在地下倒口袋里的枣子倭瓜并些野菜.
众人见他进来,都忙站起来了.刘姥姥因上次来过,知道平儿的身分,忙跳下地来问"姑娘好",又说:"家里都问好.早要来请姑奶奶的安看姑娘来的,因为庄家忙.好容易今年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菜蔬也丰盛.这是头一起摘下来的,
并没敢卖呢,留的尖儿孝敬姑奶奶姑娘们尝尝.姑娘们天天山珍海味的也吃腻了,这个吃个野意儿,也算是我们的穷心(刘是实在人)."平儿忙道:"多谢费心."又让坐
,自己也坐了.又让"张婶子周大娘坐",又令小丫头子倒茶去.周瑞张材两家的因笑道 :
"姑娘今儿脸上有些春色,眼圈儿都红了."平儿笑道:"可不是.我原是不吃的,大奶奶和姑娘们只是拉着死灌,不得已喝了两盅,脸就红了."张材家的笑道:"我倒想着要吃呢,又没人让我.明儿再有人请姑娘,可带了我去罢."说着大家都笑了.周瑞家的道
: "早起我就看见那螃蟹了,一斤只好秤两个三个.这么三大篓,想是有七八十斤呢." 周瑞家的道:
"若是上上下下只怕还不够."平儿道:"那里够,不过都是有名儿的吃两个子.那些散众的,也有摸得着的,也有摸不着的."刘姥姥道:"这样螃蟹,今年就值五分一斤.十斤五钱,五五二两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
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了.(刘姥姥这帐算的极快,可知头脑灵活)"平儿因问:"想是见过奶奶了?"刘姥姥道:"见过了,叫我们等着呢."说着又往窗外看天气,说道:"天好早晚了,我们也去罢,
别出不去城才是饥荒呢."周瑞家的道:"这话倒是,我替你瞧瞧去."说着一径去了,半日方来,
笑道:"可是你老的福来了,竟投了这两个人的缘了."平儿等问怎么样,周瑞家的笑道:"二奶奶在老太太的跟前呢.我原是悄悄的告诉二奶奶,`刘姥姥要家去呢,
怕晚了赶不出城去.'二奶奶说:`大远的,难为他扛了那些沉东西来,晚了就住一夜明儿再去.
'这可不是投上二奶奶的缘了(凤姐瞧的起的人,不管贫富都能热情以对).这也罢了,偏生老太太又听见了,问刘姥姥是谁.二奶奶便回明白了.老太太说:`我正想个积古的老人家说话儿,请了来我见一见.
'
这可不是想不到天上缘分了."说着,催刘姥姥下来前去.刘姥姥道:"我这生像儿怎好见的.好嫂子,你就说我去了罢."平儿忙道:"你快去罢,不相干的.我们老太太最是惜老怜贫的,比不得那个狂三诈四的那些人.想是你怯上,我和周大娘送你去."说着,
同周瑞家的引了刘姥姥往贾母这边来.还真是投了贾母的缘了,贾母的富贵生活里,正需要一个刘姥姥来参观崇拜一下。
二门口该班的小厮们见了平儿出来,都站起来了,又有两个跑上来,赶着平儿叫"
姑娘".平儿问:"又说什么?"那小厮笑道:"这会子也好早晚了,我妈病了,等着我去请大夫.
好姑娘,我讨半日假可使的?"平儿道:"你们倒好,都商议定了,一天一个告假,
又不回奶奶,只和我胡缠.前儿住儿去了,二爷偏生叫他,叫不着,我应起来了,还说我作了情.你今儿又来了(仆人也是聪明的,一天一个)."周瑞家的道:"当真的他妈病了,姑娘也替他应着,放了他罢.
"平儿道:"明儿一早来.听着,我还要使你呢,再睡的日头晒着屁股再来!你这一去,带个信儿给旺儿,
就说奶奶的话,问着他那剩的利钱.明儿若不交了来,奶奶也不要了,
就越性送他使罢."那小厮欢天喜地答应去了.凤姐的利钱,是瞒上不瞒下吧,如此说来凤姐将来麻烦不小,此事已是人尽皆知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