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红楼---明月前身(六十八)
  
从袭人给湘云送礼一节可知袭人与湘云关系还是极厚的。
  
从装荔枝的盘子点出赵姨娘见不得怡红院的东西,就是在太太房里看见了也要给弄坏,已经引起了怡红院的高度注意,可知赵姨娘已经破坏不是一次两次了。赵姨娘如此直白的表现方式,连丫环们都怕了,如何太太王夫人却一直不闻不问呢。总感觉王夫人是非常厌恶赵姨娘的,但以其身份要教训也是轻而易举的事,可是全书中除了贾环烫伤宝玉那一次,王夫人数落了赵几句,平素全无半点为难之处。是王夫人全不在意赵姨娘,还是对赵姨娘有所顾忌。王夫人还特特的因为赵姨娘抱怨丫环的月钱,而询问过凤姐,看来王夫人对姨娘的抱怨还是放在心上的。是为了贤名,还是真的不想招惹赵姨娘。
  
贾政这边嫡庶矛盾的隐患始终存在,这也是日后贾家危机的原因之一吧。若说嫡庶之争,也只存于这里吧。贾赦那边,成年的只一个贾琏,所以不存在这个问题。宝玉与贾环年纪相近,最容易产生矛盾。
   袭人打点齐备东西,
叫过本处的一个老宋妈妈来,向他说道:"你先好生梳洗了, 换了出门的衣裳来,如今打发你与史姑娘送东西去."那宋嬷嬷道:"姑娘只管交给我,
有话说与我,
我收拾了就好一顺去的."(宋妈妈是个爽利人,头脑清醒说话明白)袭人听说,便端过两个小掐丝盒子来.先揭开一个,里面装的是红菱和鸡头两样鲜果,又那一个,是一碟子桂花糖蒸新栗粉糕.又说道:"这都是今年咱们这里园里新结的果子,宝二爷送来与姑娘尝尝.再前日姑娘说这玛瑙碟子好,
姑娘就留下顽罢.这绢包儿里头是姑娘上日叫我作的活计,姑娘别嫌粗糙,
能着用罢.替我们请安,替二爷问好就是了."(袭人送的礼物实用而细致,那个盘子,本是舍不得放在探春那里,却很大方的给了湘云)宋嬷嬷道:"宝二爷不知还有什么说的,姑娘再问问去,回来又别说忘了."袭人因问秋纹:"方才可见在三姑娘那里?"秋纹道:"他们都在那里商议起什么诗社呢,又都作诗.想来没话,你只去罢."宋嬷嬷听了,
便拿了东西出去, 另外穿戴了.袭人又嘱咐他:"从后门出去,有小子和车等着呢."宋妈去后,不在话下.
      宝玉回来,
先忙着看了一回海棠,至房内告诉袭人起诗社的事.袭人也把打发宋妈妈与史湘云送东西去的话告诉了宝玉.
宝玉听了,拍手道:"偏忘了他.我自觉心里有件事,只是想不起来,亏你提起来,正要请他去.这诗社里若少了他还有什么意思(热闹的地方是少不得湘云,她是锦上添花的人)."
袭人劝道: "什么要紧,不过玩意儿.他比不得你们自在,家里又作不得主儿.告诉他,
他要来又由不得他,不来,他又牵肠挂肚的,没的叫他不受用(袭人眼中的玩意,却是湘云心中的至爱)."宝玉道:"不妨事,我回老太太打发人接他去."正说着,宋妈妈已经回来,回复道生受,与袭人道乏,又说:"问二爷作什么呢,我说和姑娘们起什么诗社作诗呢.史姑娘说,他们作诗也不告诉他去,
急的了不的(果然是湘云的风格)."宝玉听了立身便往贾母处来,立逼着叫人接去.贾母因说:"今儿天晚了
,明日一早再去."宝玉只得罢了,回来闷闷的.
      次日一早,
便又往贾母处来催逼人接去.直到午后,史湘云才来,宝玉方放了心, 见面时就把始末原由告诉他,
又要与他诗看.李纨等因说道:"且别给他诗看,先说与他韵.他后来,先罚他和了诗:若好,便请入社,若不好,还要罚他一个东道再说."史湘云道:
"你们忘了请我,我还要罚你们呢.就拿韵来,我虽不能,只得勉强出丑.容我入社,扫地焚香我也情愿."众人见他这般有趣,越发喜欢,都埋怨昨日怎么忘了他,遂忙告诉他韵.
史湘云一心兴头,等不得推敲删改,一面只管和人说着话,心内早已和成,
即用随便的纸笔录出,先笑说道:"我却依韵和了两首,好歹我却不知,不过应命而已. "
说着递与众人.众人道:"我们四首也算想绝了,再一首也不能了.你倒弄了两首,那里有许多话说,必要重了我们."一面说,一面看时,只见那两首诗写道:
      其一
      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
      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亦离魂.
      秋阴捧出何方雪,雨渍添来隔宿痕.
      却喜诗人吟不倦,岂令寂寞度朝昏.
      其二
      蘅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宜盆.
      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
      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
      幽情欲向嫦娥诉,无奈虚廊夜色昏.众人看一句,惊讶一句,看到了,赞到了,都说
:"这个不枉作了海棠诗,真该要起海棠社了(别人一首,她二首,这海棠诗社原是湘云的,所以有说湘云是海棠花)."史湘云道:"明日先罚我个东道,就让我先邀一社可使得?"众人道:"这更妙了."因又将昨日的与他评论了一回.
至晚,宝钗将湘云邀往蘅芜苑安歇去(她是特意请湘云的,是为她谋划).湘云灯下计议如何设东拟题.宝钗听他说了半日,皆不妥当,
因向他说道:
"既开社,便要作东.虽然是顽意儿,也要瞻前顾后,又要自己便宜,又要不得罪了人,然后方大家有趣.你家里你又作不得主,一个月通共那几串钱,你还不够盘缠呢.这会子又干这没要紧的事,你婶子听见了,越发抱怨你了.况且你就都拿出来
,
做这个东道也是不够.难道为这个家去要不成?还是往这里要呢?"一席话提醒了湘云(宝钗久经世事,这请客之事,自然明白其中原因),倒踌蹰起来.宝钗道:"这个我已经有个主意.我们当铺里有个伙计,他家田上出的很好的肥螃蟹,前儿送了几斤来.现在这里的人,从老太太起连上园里的人,有多一半都是爱吃螃蟹的.前日姨娘还说要请老太太在园里赏桂花吃螃蟹,因为有事还没有请呢.
你如今且把诗社别提起,只管普通一请.等他们散了,咱们有多少诗作不得的.我和我哥哥说,
要几篓极肥极大的螃蟹来,再往铺子里取上几坛好酒,再备上四五桌果碟,岂不又省事又大家热闹了."湘云听了,心中自是感服,极赞他想的周到.宝钗又笑道:"我是一片真心为你的话.你千万别多心,想着我小看了你,咱们两个就白好了.你若不多心,我就好叫他们办去的(明白人,把话讲在前面,免得花钱费心,还让人埋怨)."湘云忙笑道:"好姐姐,你这样说,倒多心待我了.凭他怎么糊涂,连个好歹也不知,还成个人了?我若不把姐姐当作亲姐姐一样看,上回那些家常话烦难事也不肯尽情告诉你了."宝钗听说,便叫一个婆子来:"出去和大爷说,
依前日的大螃蟹要几篓来,
明日饭后请老太太姨娘赏桂花.你说大爷好歹别忘了,我今儿已请下人了."那婆子出去说明,回来无话.宝钗在薛家是极有地位的,母亲和哥哥都极看重她,所以宝钗才能说话如此气势。这也是有家的好处。不管如何,人家宝钗是有家依靠的。若说起来三个客人,
她就比湘云和黛玉幸福多了。黛玉本不缺钱,只是书里淡化了钱与黛玉的关联,以林家的家业,黛玉自然不会差钱。湘云是万事做不得主,一切要依靠史家,偏生史家经济不宽裕,事事省事,所以这个没娘的孩子也就惨
了,其实湘云也是该有钱的,她母亲出身自然不低,按规矩她母亲带进史府的嫁妆应该是归湘云的,只是肯定不在她手中,应该由她婶娘控制。而黛玉在贾府,还有贾母的贴补,所以经济上还是比湘云宽松。宝钗心细能察觉湘云候门小姐背后的经济不自主,处处体贴照看,也算是难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