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红楼---明月前身(六十)
袭人是丫环中最有职业规划最长于谋划的一位。
如果怡红院是个职场,那么袭人不想离开,想要长长久久的留下来,她的选择有三,第一是年纪到了放出去,嫁给管事的,作管家娘子,这里面也有诸多成功的典范,比如赖家的。第二,如鸳鸯那样,一直留在贾母身边,终身不嫁,这个代价是非常大的。第三就是做姨娘,半个主子的身份,如果有儿有女,也算有了体面,有了指望。姨娘的成功典范人物是赵姨娘,虽说赵姨娘在众人眼中是个笑话,不按规矩行事,可是就是如此一个人物,却是深得贾政之宠,而且就算处处生事,令人厌恶,可是终人却奈何不得,缘由就是一子一女在身。
袭人本是贾母之婢,按说有事应该向贾母汇报才是,她听了宝玉对黛玉的深情之语,深知不合礼仪,担心将来会有不利于宝玉的事情发生,这样的想法本身无对错,只怪宝玉迷了心,说话不看听众,大大的表错了情。问题在于袭人是贾母安置在怡红院,如何有事反去向太太讨示下。若细论原委,应该是袭人虽然是贾母看众的优秀丫环,才有机会被派至怡红院,可是她的类型并非贾母所欣赏的那一类。从书里看贾母喜欢的类型是凤姐黛玉鸳鸯晴雯这一类的,贾母认可袭人的细心周全,却不欣赏袭人的性格。袭人细致,自然能揣度贾母之意。而王夫人与贾母所喜恰好相反,而且贾母和王夫人对宝玉虽然都是疼爱,但方式却不同。贾母宠的成份居多,而王夫人把宝玉当作了后半生的指望,在贾府贾母地位稳定,是老封君了,而王夫人还面临诸多问题,比如长房与二房之争,贾政这边与赵姨娘的纷乱,所以宝玉对于王夫人来说既是让她关心的孩子
,又是让她关注的嫡子,意义多重。所以王夫人更关心宝玉的言论,是不是会给人以柄。袭人能分析出这些,自然算是丫环中的佼佼者了。就是因为想透了这一层,她才会夜誎王夫人,其实她说的话也是不合规矩的,只是投了王夫人的心。正合了王夫人在宝玉身边安放一个监察的心事。
有人说袭人的话中伤了黛玉,其实袭人是无心。袭人本意是保全宝玉也是保全了自己的未来。如果说将来贾府选了黛玉做宝二奶奶,她自然也会按礼尊重,袭人是有心的人,却非多事的人。当然从内心来说,她更喜欢稳重大度的宝钗,她以为宝钗更能令宝玉收心正途,于宝玉前途有益。这一点上她与王夫人的认识是一致的,凡事以宝玉前途而论,因为宝玉的一切,对她和王夫人的影响最大。
袭人夜誎成功,自然放了心事。而此事宝玉却令晴雯给黛玉送旧帕子,以表达心事。在袭人与王夫人共商保全宝玉的声名的时候,宝玉还是一往情深的顾念着黛玉。那几块旧帕子,黛玉是明白了宝玉心事,也就是此时,黛玉算是彻底放了心,总算明白了宝玉的心事。双玉心事已明,此后黛玉放了心,只是这种放心也是脆弱的。
众人探望宝玉离开,往前迈步正走,忽见史湘云,平儿,香菱等在山石边掐凤仙花呢,见了他们走来,
都迎上来了(别人不去怡红院也就罢了,湘云如何不随贾母同去,却在这里与平儿和香菱弄花,真真天真。那平儿和香菱,因了是妾的身份,去怡红院不便,而湘云终是少年心性).少顷至园外,王夫人恐贾母乏了,便欲让至上房内坐.贾母也觉腿酸,便点头依允.王夫人便令丫头忙先去铺设坐位.那时赵姨娘推病,只有周姨娘与众婆娘丫头们忙着打帘子,立靠背,铺褥子(赵姨娘很是托大了,因了探春和贾环,众人对她也礼让三分。当然姨娘的身份也是难堪,这岁数了,贾府丫环众多,她们也要打帘子弄靠背的,真是半个仆人).贾母扶着凤姐儿进来,与薛姨妈分宾主坐了(薛家始终是客).薛宝钗史湘云坐在下面.王夫人亲捧了茶奉与贾母,李宫裁奉与薛姨妈.贾母向王夫人道:"让他们小妯娌伏侍,你在那里坐了,好说话儿(给了王夫人面子)."王夫人方向一张小杌子上坐下,
便吩咐凤姐儿道:"老太太的饭在这里放,添了东西来."凤姐儿答应出去,便令人去贾母那边告诉,那边的婆娘忙往外传了,丫头们忙都赶过来.王夫人便令"请姑娘们去".请了半天,只有探春惜春两个来了,迎春身上不耐烦,不吃饭,林黛玉自不消说
,
平素十顿饭只好吃五顿,众人也不着意了(这样的身体情况,王夫人自然不喜).少顷饭至,众人调放了桌子.凤姐儿用手巾裹着一把牙箸站在地下,笑道:"老祖宗和姑妈不用让,还听我说就是了."贾母笑向薛姨妈道:"我们就是这样."薛姨妈笑着应了.于是凤姐放了四双:上面两双是贾母薛姨妈,
两边是薛宝钗史湘云的(这二位也是客人).王夫人李宫裁等都站在地下看着放菜(媳妇没地位,王夫人这岁数了,还要站着安排).凤姐先忙着要干净家伙来,替宝玉拣菜.忙宝玉的事,才合贾母之心。
少顷,荷叶汤来,贾母看过了.王夫人回头见玉钏儿在那边,便令玉钏与宝玉送去
. 凤姐道:"他一个人拿不去."可巧莺儿和喜儿都来了.宝钗知道他们已吃了饭,便向莺儿道:
"宝兄弟正叫你去打络子,你们两个一同去罢."莺儿答应,同着玉钏儿出来.
莺儿道:"这么远,怪热的,怎么端了去?"玉钏笑道:"你放心,我自有道理."说着,便令一个婆子来,将汤饭等物放在一个捧盒里,令他端了跟着,他两个却空着手走.一直到了怡红院门内,
玉钏儿方接了过来,同莺儿进入宝玉房中.玉钏本是王夫人之婢,排场还是有的。有金钏跳井之事,才有宝玉内疚之心,才有玉钏尝汤。
袭人,麝月,秋纹三个人正和宝玉顽笑呢,见他两个来了,都忙起来,笑道:"你两个怎么来的这么碰巧,一齐来了
."一面说,一面接了下来.玉钏便向一张杌子上坐了(她是长辈之丫环),莺儿不敢坐下.袭人便忙端了个脚踏来,
莺儿还不敢坐(规矩丝毫不乱).宝玉见莺儿来了,却倒十分欢喜,忽见了玉钏儿,便想到他姐姐金钏儿身上,
又是伤心,又是惭愧,便把莺儿丢下,且和玉钏儿说话.袭人见把莺儿不理,恐莺儿没好意思的,又见莺儿不肯坐,便拉了莺儿出来,到那边房里去吃茶说话儿去了.宝玉的内疚来的容易,却的也快。可怜玉钏深恨宝玉,却不得不来。
这里麝月等预备了碗箸来伺候吃饭.宝玉只是不吃,问玉钏儿道:"你母亲身子好
?"玉钏儿满脸怒色,正眼也不看宝玉,半日,方说了一个"好"字.宝玉便觉没趣,半日,
只得又陪笑问道:"谁叫你给我送来的?"玉钏儿道:"不过是奶奶太太们!"宝玉见他还是这样哭丧,便知他是为金钏儿的原故,待要虚心下气磨转他,又见人多,不好下气的
,
因而变尽方法,将人都支出去,然后又陪笑问长问短.那玉钏儿先虽不悦,只管见宝玉一些性子没有,凭他怎么丧谤,他还是温存和气,自己倒不好意思的了,脸上方有三分喜色(小姑娘好哄).宝玉便笑求他:"好姐姐,你把那汤拿了来我尝尝."玉钏儿道:"我从不会喂人东西,等他们来了再吃."宝玉笑道:"我不是要你喂我.我因为走不动,你递给我吃了,
你好赶早儿回去交代了, 你好吃饭的.我只管耽误时候,你岂不饿坏了.你要懒待动,
我少不了忍了疼下去取,来."说着便要下床来,扎挣起来,禁不住嗳哟之声.玉钏儿见他这般,忍不住起身说道:"躺下罢!那世里造了来的业,这会子现世现报.教我那一个眼睛看的上!"一面说,一面哧的一声又笑了,端过汤来.宝玉笑道:"好姐姐,你要生气只管在这里生罢,见了老太太,太太可放和气些,若还这样,你就又捱骂了."玉钏儿道
:
"吃罢,吃罢!不用和我甜嘴蜜舌的,我可不信这样话!"说着,催宝玉喝了两口汤.宝玉故意说:"不好吃,不吃了."玉钏儿道:"阿弥陀佛!这还不好吃,什么好吃."宝玉道:
"一点味儿也没有,你不信,尝一尝就知道了."玉钏儿真就赌气尝了一尝.宝玉笑道:" 这可好吃了.
"玉钏儿听说,方解过意来,原是宝玉哄他吃一口,便说道:"你既说不好吃,
这会子说好吃也不给你吃了."宝玉只管央求陪笑要吃,玉钏儿又不给他,一面又叫人打发吃饭.小姑娘这一会儿就不恼了,原也是天真。宝玉一心只在女孩子上,早不介意什么汤不汤的。
金钏玉钏的出场给人感觉,似乎是为了引出宝玉贵公子行事的唐突。金钏死因却与宝玉胡闹相关,若不是宝玉多言玩笑,也不会惹王夫人迁怒。丫环薄命,说撵就撵,众人只看金钏跳井,不想金钏必是被委屈了,才如此刚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