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红楼-----流水清石(二百五十五)
(2013-05-27 09:03:18)珍爱红楼-----流水清石(二百五十五)
若无一定的身份,这客居是大不易呀。
贾府的几位客人都是有来历的。最早的湘云是贾母娘家的孩子,自然是贾母喜欢这个小孙女,时常接了来。而且史家的地位还是非常不错的,是候爷。那时她是宝玉的小伙伴,二人才是从小玩到大的,应该说这个小姑娘是能给人带来快乐和轻松的。贾母还是比较喜欢这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当然她的特点是活泼,少了些大家闺秀的稳重与心机。
如果没有黛玉和宝钗的出现,她是有可能成为宝二奶奶的,这个局面是史家非常乐意的。当然若无钗黛二人,贾母也是能接受这个选择的。
黛玉的出现,无形中改变了很多东西。从血缘上她比湘云近于贾母,她是贾母嫡亲的外孙女,是贾母从疼爱的女儿的孩子。贾母对双玉的疼爱那真是令人感动。黛玉一来,贾母的重心肯定从湘云身上移到黛玉身上,而宝玉对这个妹妹也是与别个不同。从初见时惊为天人,至后来的青梅竹马,黛玉身上的一言一行一语一泪,都是牵动了宝玉的心。应该说作为客人,黛玉是后来者居上,一下子越过了湘云。
宝钗是王夫人的亲戚,若论薛家,在门第上不比湘云和黛玉,那两位,一位是候一位是书香门第,比薛家高贵的多。薛家的好处是有个外祖母家是王家。王家是四大家族中最有实权的人家。
薛家进贾府时,正是王夫人和凤姐掌权的时代,所以众人不敢小看。贾母和贾政都客气的相留。薛家有长居之心,薛姨妈才忙忙的和王夫人谈妥,只是居于贾府,一切经济开销皆是自给。薛家在经济上还是不错的,所以并不需要贾府花钱。
宝钗一来, 从言论上得到了众人的赞许,书中特写一句,众人皆认为黛玉不及宝钗。这说明薛宝钗在为人处事上是非常老到的,深谙居客之礼。
黛玉有贾母疼爱,宝钗有王夫人做靠山, 相比之下湘云就有些弱了。幸而史大小姐是个乐观开朗的,而且毕竟不是经常在贾府的。而且湘云乐观,能以天真活泼自动开解。所以在贾府的日子里,她反而比钗黛快乐。
岫烟这一行投亲,气派上自然比不钗黛。岫烟所投的邢夫人,本就是在贾府不得人缘,而且为人刻薄小气,这样的亲戚自然令岫烟处境艰难。所以才有岫烟当衣这个插曲,幸而宝钗为其开解,这个客人真不易呀,要奉承那些长辈,还要当衣打赏那些下人。
湘云黛玉听闻此事,自然惊叹,可知世界是比她们处境差的人多的是。人有时候了解的多了,才明白什么是难。
上回所表的那位老太妃已薨, 凡诰命等皆入朝随班按爵守制.敕谕天下:凡有爵之家,
一年内不得筵宴音乐,庶民皆三月不得婚嫁.贾母,邢,王,尤,许婆媳祖孙等皆每日入朝随祭,至未正以后方回.在大内偏宫二十一日后,方请灵入先陵,地名曰孝慈县.
这陵离都来往得十来日之功,如今请灵至此,还要停放数日,方入地宫,故得一月光景.
宁府贾珍夫妻二人,也少不得是要去的.两府无人,因此大家计议,家中无主,便报了尤氏产育,将他腾挪出来,协理荣宁两处事体(看来尤氏素日办事还是非常有能力的).因又托了薛姨妈在园内照管他姊妹丫鬟(园中小姐自然要重点看护).
薛姨妈只得也挪进园来.因宝钗处有湘云香菱,李纨处目今李婶母女虽去,然有时亦来住三五日不定,贾母又将宝琴送与他去照管(贾母把宝琴托李纨照看,而不是其姐宝钗,真真奇怪),迎春处有岫烟,探春因家务冗杂,且不时有赵姨娘与贾环来嘈聒(看起来三姑娘与赵姨娘贾环往来极密),甚不方便,惜春处房屋狭小,况贾母又千叮咛万嘱咐托他照管林黛玉,
薛姨妈素习也最怜爱他的,今既巧遇这事,便挪至潇湘馆来和黛玉同房,一应药饵饮食十分经心.黛玉感戴不尽,以后便亦如宝钗之呼,连宝钗前亦直以姐姐呼之,宝琴前直以妹妹呼之,俨似同胞共出,较诸人更似亲切(黛玉真是个可爱的小姑娘,待人亲切,很容易被人打动).贾母见如此
,也十分喜悦放心.薛姨妈只不过照管他姊妹,禁约得丫头辈,一应家中大小事务也不肯多口(此为宝钗风范).尤氏虽天天过来,也不过应名点卯,亦不肯乱作威福,且他家内上下也只剩他一个料理,再者每日还要照管贾母王夫人的下处一应所需饮馔铺设之物,所以也甚操劳.留下来管束的两位是省事的,这时的管理太过轻松。
府上一忙碌,便有事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