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红楼-----流水清石(一百二十二)

标签:
杂谈 |
珍爱红楼-----流水清石(一百二十二)
说宝玉赤子之心是因为他对人最基本的态度是这个人说了他喜欢听的话,他就欢喜。说了他不喜欢的话,他马上就沉了脸。当然对袭人还是有些例外,比如袭人劝说真喜读书也罢假喜也罢,要装出个样子哄老爷高兴,他便唯唯点头,虽然是敷衍,也算难得了。可能对于袭人他依赖惯了,不想惹袭人不高兴。他和袭人对话的时候,基本上袭人说袭人的,他点头称是,过后依然我行我素。他说他的,他心里的话还是敢跟袭人说,虽然袭人可能听不懂,也许听了还会劝告几句,但他不介意,有种家常的温暖与亲切。大家子弟和父母之间是规矩多于亲情,他们是在奶母和大丫环的照看中长大的。只是他和袭人的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疏远,越长大的宝玉越是在意精神的相通,而袭人更多的是代表了一种世俗的观念,这是宝玉所不喜的,所以对于袭人也会有些猜疑,但也只停留在猜疑层面上。
王夫人清理怡红院,撵了诸多丫环,凡平日言行稍有不慎都不能幸免。晴雯是首当其问的,其时晴雯是无辜的,她最触怒王夫人的地方就是因为她生的美,眉目如黛玉。先前她给王夫人的印象就是眉目像黛玉,晴雯教训小丫环的样子落在王夫人的眼中就是张狂了。她自己所言平生最不喜这样的人,这令人叹息晴雯的命运,在王夫人那里已经划了终止符。从王夫人几次反常的处理丫环的事件中可以猜想王夫人平生经历中,有一段极不愉快甚至是痛苦却无奈的事件,令她多年后见了这些美丽的女孩子还是心有顾忌,必要除之而后快了。她素日宽大为怀素有贤名在外,所以刘姥姥才会上门求告,然转过身来,面对金钏的玩笑话,面对晴雯的美丽如黛玉,面对芳官的天真烂漫,面对四儿的戏言,她就变了脸,没有欣赏没有容忍,只有一撵了事了。金钏是跟了她十多年的大丫环,却也是如此的命运,才会跳井。而晴雯是于重病中就让王夫人令人给架了出去,其实以王夫人的阅历,不难想像中出金钏和晴雯的命运,她不会理会不会介意,这样的王夫人似乎是在平息当年的怒火与无可奈何。
然后面对怡红院众人的离开,宝玉在母亲面前不敢还一言,王夫人离开,对了袭人,他是有些奇怪的。人人都有不是,为何独袭人等无事,她们说话也有不留心的时候呀。
王夫人命:"回去好生念念那书,仔细明儿问你.才已发下恨了."宝玉听如此说,方回来,一路打算:"谁这样犯舌?况这里事也无人知道,如何就都说着了."一面想,一面进来,只见袭人在那里垂泪.且去了第一等的人,岂不伤心,便倒在床上也哭起来.袭人知他心内别的还犹可,独有晴雯是第一件大事(也是宝玉半个知己),乃推他劝道:"哭也不中用了.你起来我告诉你,晴雯已经好了,他这一家去,倒心净养几天.你果然舍不得他,等太太气消了,你再求老太太,慢慢的叫进来也不难.不过太太偶然信了人的诽言,一时气头上如此罢了."袭人都知求求老太太,一则老太太心疼宝玉,二则晴雯本是贾母之婢,如何晴雯当时和宝玉此时皆不去求贾母呀。
宝玉冷笑道:"你不必虚宽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