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红楼-----流水清石(一百一十八)

标签:
杂谈 |
珍爱红楼-----流水清石(一百一十八)
袭人为宝玉也是操尽了心,当然一则是职责所在,二则袭人是希望能长远留下来的,她的目标是宝二姨娘,所以为了这个目标,她放弃了家人想赎她回家的机会,她不要那份自由,她要贾家的生活。应该说袭人是非常满意她的生存状态的。当年家贫被卖的时候,她是无可奈何的,重男轻女的时代,父母自然会选择留下男孩子。那时候她的内心自然是惶恐的,不知未来是什么样的命运。进了贾府,先在贾母处,后至怡红院,一路下来,她的眼光变了,贾府的吃穿用度,那些排场,她看到了,也享受了一部分,用她的话说是一般人家的小姐也没她们尊贵呢。所以她不在盼望回家,她要留下来,永远的留下来,成为贾府的人。因了这份心事,自然希望宝玉好,希望宝玉不要惹父母生气,所以曾认真的规劝过宝玉,还弄了个约法三章,怡红公子答应的极好,不过回头就忘了。对于袭人来说,宝玉当时的满口答应,她就非常欢喜了,这自然是她痴心处。
另一处为宝玉着想是考虑了宝玉声名体面的大事。因误听了宝玉对黛玉的真情之言,她存了忧虑。后来宝玉被贾政痛打,袭人自然心惊,恰遇王夫人唤她有事,于是直诉王夫人。
袭人见王夫人这般悲感,自己也不觉伤了心,陪着落泪(袭人为宝玉落泪处极多,所以宝玉并非只得了黛玉的眼泪,袭人的眼泪也得了不少).又道:"二爷是太太养的,
岂不心疼. 便是我们做下人的伏侍一场,大家落个平安,也算是造化了,要这样起来,
连平安都不能了.那一日那一时我不劝二爷,只是再劝不醒.偏生那些人又肯亲近他,
也怨不得他这样,总是我们劝的倒不好了.今儿太太提起这话来,我还记挂着一件事,
每要来回太太,讨太太个主意.只是我怕太太疑心,不但我的话白说了,且连葬身之地都没了.
"王夫人听了这话内有因,忙问道:"我的儿,你有话只管说.近来我因听见众人背前背后都夸你,
我只说你不过是在宝玉身上留心,或是诸人跟前和气,这些小意思好,
所以将你和老姨娘一体行事(贤名已有,姨娘身份即成).谁知你方才和我说的话全是大道理,正和我的想头一样.你有什么只管说什么,只别教别人知道就是了."袭人道:"我也没什么别的说
. 我只想着讨太太一个示下,怎么变个法儿,以后竟还教二爷搬出园外来住就好了."
王夫人听了,吃一大惊,忙拉了袭人的手问道:"宝玉难道和谁作怪了不成?"袭人连忙回道:"太太别多心,并没有这话.这不过是我的小见识.如今二爷也大了,里头姑娘们也大了,况且林姑娘宝姑娘又是两姨姑表姊妹,虽说是姊妹们,到底是男女之分,日夜一处起坐不方便,
由不得叫人悬心,便是外人看着也不象.一家子的事,俗语说的`没事常思有事',世上多少无头脑的人,多半因为无心中做出,有心人看见,当作有心事,
反说坏了. 只是预先不防着,断然不好.二爷素日性格,太太是知道的.他又偏好在我们队里闹,
倘或不防,前后错了一点半点,不论真假,人多口杂,那起小人的嘴有什么避讳,心顺了,说的比菩萨还好,心不顺,就贬的连畜牲不如.二爷将来倘或有人说好,
不过大家直过没事, 若要叫人说出一个不好字来,我们不用说,粉身碎骨,罪有万重, 都是平常小事,
但后来二爷一生的声名品行岂不完了,二则太太也难见老爷.俗语又说`君子防不然',不如这会子防避的为是.太太事情多,一时固然想不到.我们想不到则可,既想到了,若不回明太太,罪越重了.近来我为这事日夜悬心,又不好说与人,惟有灯知道罢了.
"王夫人听了这话,如雷轰电掣的一般,正触了金钏儿之事,心内越发感爱袭人不尽,忙笑道:"我的儿,你竟有这个心胸,想的这样周全!我何曾又不想到这里,
只是这几次有事就忘了.你今儿这一番话提醒了我.难为你成全我娘儿两个声名体面,真真我竟不知道你这样好.罢了,你且去罢,我自有道理.只是还有一句话:你今既说了这样的话,
我就把他交给你了,好歹留心,保全了他,就是保全了我.我自然不辜负你.
"袭人连连答应着去了
这段话很多人不喜欢,感觉袭人在针对黛玉,其实不然,宝玉的婚事根本不是她能作主的,她不过是想给宝玉一个好名罢了。于她心上,只求宝玉安然即可。宝玉的个性太不让人放心,才得贾政痛打,合府皆乱,这样的情形之下,袭人思虑保全他,本是情理之中的事。当然这是双玉不乐意的,二人若一个在园外一个在园内,自然是诸多牵挂。可是袭人的思想是考虑的周全,不是考虑的情感。这次进言,树立了袭人在王夫人心中的形象,她稳稳的走进了王夫人的阵营,为自己的姨娘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