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红楼-----流水清石(一百0九十二)

标签:
杂谈 |
珍爱红楼-----流水清石(一百0九十二)
宝钗深知世情人情,所以行事稳重大度,才能博上下皆赞的人缘,她一进贾府,众人就拿她与黛玉相比较,也可能是因了二人皆是人物出众的女子,又是贾府亲戚,所以人们自然放在一起相比,比的结果是黛玉清高自许目下无尘,这一节上黛玉落了下风,只是黛玉委屈,她只是要做自己,并不想做别人眼中的淑女。在众人的比较中,在金玉良缘议论中,黛玉对宝玉的猜测越来越大,其实她是相信宝玉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怎会真的不信,只是眼前的宝钗太过完美,又有着和尚所言的金玉之说,黛玉只是在一次次的试探之中放心。
为了一个你证我证心证意证,黛玉不知多流了多少泪,宝玉不知多费了多少心。双玉所求原是相知,金玉之缘本是世容。二宝的冲突最明显的是宝钗规劝宝玉读书,宝玉本来对女孩子最有担待最是平和,可是遇了这时候,便恼了,转身就走,弄得宝钗很是难堪,连袭人都感觉不好意思,而宝钗最是看的开的人,该劝则劝,对方什么态度并不介意,过后了依然从容温和,所以袭人叹息宝钗心胸宽大。落在旁人眼中,宝玉是孩子气,宝钗大气平和。
后来那一次因宝玉说宝钗像杨妃,让宝钗大怒,后来借负荆请罪的戏目讽刺双玉,弄得黛玉无言,宝玉红了脸。宝钗其实口才极佳,最是察颜观色,所以不开口则已,一开口必是让人叹服。素日黛玉对宝钗的讽刺,宝钗都是沉默,实在是她感觉不必争一时之短长,以和为贵,而且黛玉年纪小,又是贾母的亲戚,所以宝钗很是担待了。而被比作杨妃,却是宝玉失言了,宝钗自许庄重,又未出阁,这样的比喻自然令她生气。
牡丹花与芙蓉本是各有风华,然而随年纪的长大,宝玉渐渐明白各人得各人的眼泪,所以他心意自坚,心向黛玉。其实他一直感觉宝钗与她无关,所以才会在莺儿面前说,不知将来哪个有福气娶宝钗呢。他以为这个福气与他是无关的。宝玉一面看莺儿打络子,一面说闲话,因问他"十几岁了?"莺儿手里打着,一面答话说:"十六岁了."宝玉道:"你本姓什么?"莺儿道:"姓黄."宝玉笑道:"这个名姓倒对了,果然是个黄莺儿."莺儿笑道:"我的名字本来是两个字,叫作金莺.姑娘嫌拗口,就单叫莺儿,
如今就叫开了."宝玉道:"宝姐姐也算疼你了.明儿宝姐姐出阁,少不得是你跟去了."莺儿抿嘴一笑.宝玉笑道:"我常常和袭人说,明儿不知那一个有福的消受你们主子奴才两个呢."莺儿笑道:"你还不知道我们姑娘有几样世人都没有的好处呢
, 模样儿还在次."宝玉见莺儿娇憨婉转,语笑如痴,早不胜其情了,那更提起宝钗来! 便问他道:
"好处在那里?好姐姐,细细告诉我听."莺儿笑道:"我告诉你,你可不许又告诉他去.
"宝玉笑道:"这个自然的."正说着,只听外头说道:"怎么这样静悄悄的!"
二人回头看时,不是别人,正是宝钗来了.宝玉忙让坐.宝钗坐了,因问莺儿"打什么呢
?"一面问,一面向他手里去瞧,才打了半截.宝钗笑道:"这有什么趣儿,倒不如打个络子把玉络上呢.
"一句话提醒了宝玉,便拍手笑道:"倒是姐姐说得是,我就忘了.只是配个什么颜色才好?
"宝钗道:"若用杂色断然使不得,大红又犯了色,黄的又不起眼, 黑的又过暗.
等我想个法儿:把那金线拿来,配着黑珠儿线,一根一根的拈上,打成络子,这才好看."
宝钗是真的关心那块玉呀,不知是好奇还是有心,这一段对话可知,宝玉对金玉一直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