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红楼-----流水清石(一百0六十)
(2012-07-11 16:58:34)
标签:
杂谈 |
珍爱红楼-----流水清石(一百0六十)
贾母是整个贾府中最有贵族范的一位,这从她的性格爱好待人各个方面都充分的展现了出来,当然这也离不开贾母的生活经历。贾母的生长环境要优越于贾府的诸人,她少年时应该是四大家庭最繁盛的时期,所以她有一个贵族的生长环境,而嫁入贾府的几十年经历了贾府由盛至中落的全部阶段,当然贾府的中落是在内里,表面上一个皇亲的身份,还是很能成全其表面的繁华。所以我们看到的贾家,也完全是因了贾母的见识与威望,还能保留一个空架子,难以想像如果是由王夫人或者邢夫人管理,会是何等局面。
王夫人本来出身教养都极好,身份也不低,有个皇妃女儿,这一点就给足了她体面,只是不知王夫人经历过什么,她所表现出来的风度气场都逊色贾母太多。王夫人对于美好的事物缺少贾母那样的欣赏气度,更多的是一种惶恐的打压。对于宝玉娇惯的时候太娇惯,不信任的时候太不信任。在贾母眼中,宝玉是淘气,可是做出来的事却是极合规范的,因了贾母对宝玉这个认识判断,宝玉的行事,贾母都有着一种理解与包容。而王夫人却非如此,王夫人每日所忧是宝玉被人带坏了。对于年轻美丽的女孩子们,王夫人有着本能的烦感,偶然的几句玩笑话,落在她耳中,就有了特别的含义,因了这种认识,才有金钏跳井事件。本来作为她的大丫环,主仆之间应该是关系处的不错的,金钏的地位极高,湘云给贾府四大丫环送礼时就有金钏那一份。就因王夫人听了金钏和宝玉的玩笑话,马上翻脸,先是一掌,然后撵出去。十多年的相处,没给王夫人任何宽待的可能,这时候我们才发现王夫人的冷酷与狠毒,金钏苦苦相求,明知这样让金钏出去,让她断无生路,完全可以等到贾府放人的时候,让其离开,可是王夫人一刻也不等。这时候的王夫人,完全是一种受惊的表现,全无担待的心态。后来清理怡红院,略微美丽的女孩子都撵了出去,稍微活泼点的,都不入她的眼。这样的王夫人要是成了贾府的最高权利人,那么贾府将是如何的死气沉沉。
邢夫人就更不用提了,邢夫人本来出身门第就低于贾府,又无儿女,很不得贾赦的尊重,所以邢夫人行事就只是为了钱,连亲侄女的二两月钱,也能算计出一两去。对名份上的儿女,也是不闻不问,对于贾琏只是敲些银子,对于迎春只是责骂。所以才有迎春那段悲惨的婚事,贾赦作了主,是好是坏,邢夫人才不会理论。即使后来知道迎春处境不好,也不理不睬。如果邢夫人作主贾府,那么贾府全无半点大家之族的气象了。
贾母一生也算顺风顺水,老来儿女团圆,子孙满堂,所忧的就是双玉的婚事了,她对双玉是真的心疼,双玉吵架,她能急的落泪,这样的时候,我们看见在贾母身上体现最多的是亲情,就是一个疼晚辈的祖母形象。然而面对王夫人表面孝顺暗里算计,她也有着诸多的无奈。借鸳鸯抗婚事件,贾母发了通脾气,而脾气发的极妙。此事本与长房相关,可是见了邢夫人,反而是和容悦色的沟通,结论是留下鸳鸯,她出钱给贾赦从外边找人,她劝邢夫人的话是留下鸳鸯全当他们行孝了。而对于与此事本无关的王夫人却是出声责怪,用的话是明里孝顺暗里算计,王夫人不敢还一言,是规矩是礼仪,怕也是贾母说到了点子上。素日王夫人沉默似金,很难找到王夫人的错处,不管金玉之说,还是元春的赐礼二宝一样,这些都不能成为贾母责怪王夫人的理由,出身大家的王夫人,自然在礼节上不会让贾母找出错来。所以贾母也唯有借这样的不相干的事件,来暗示一下她对王夫人的不满了。
宝玉的婚事是贾母王夫人都非常关注的,可是二人都有打算,都不乐意让步,贾母自然要替黛玉打算,而王夫人是决不愿意放弃宝钗的。所有的心思,都不能放在明面上,二位又皆不能完全不考虑对方的意愿,所以就一直拖下去了。
这时候宝琴闪亮出场,这个花容月貌又聪慧活泼的女孩子,可以说是作者笔下最完美的人物了。集宝钗黛玉之长于一身,只是没有钗玉二人与贾府的关联。贾母厚待宝琴有两种可能性,一是替黛钗成为成为宝玉婚事的人选,这个人选是王夫人和薛姨妈都不好反对的,但是宝琴已经订亲与梅家,而且贾母是命王夫人认宝琴作干女儿的。宝琴人物资质极好,但是身世可怜,父亲没了,母亲又重病,这才离家进京发嫁,这样的身份,说起来还不及黛玉。黛玉是没了父母,但人家是书香门第的大小姐,而宝钗是商人家庭,可是其母亲薛姨妈是四大家族王家的女儿,又是王夫人的亲妹子,这样说起来黛钗的身份其实都高于宝琴。让王夫人认作干女儿,是提升宝琴身份的一种方式,但那样就是宝玉的妹子了,似乎与婚配无关了。另外一种可能是婉拒薛家,用宝琴来婉拒宝钗,似乎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能让薛家接受起来容易些,等于告诉薛姨妈,贾母不曾考虑过宝钗。
宝琴这样完美的人物,书里只此一人。黛玉是美好如神仙的女孩子,可是体弱而且有些小性子,而宝钗虽好,可是书中借滴翠亭一事暗指宝钗过于自保,而不顾忌她人。湘云个性虽好体质也极佳,可是说话大舌头。探春样样出尖,可是偏生一个姨娘的母亲,而且是一个终日生事的赵姨娘。只有宝琴,样样皆好,反而不像生活中真实的人了。
宝琴的婚事也是如此,早早提及,可是书中前八十回却没了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