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红楼-----流水清石(一百0五十八)
(2012-07-09 17:19:03)
标签:
杂谈 |
珍爱红楼-----流水清石(一百0五十八)
有时候安静稳重的人常给人以被动的感觉,其实是错觉。比如宝钗给人的感觉是随分从时,好似一切随缘,其实随缘的是她的心态不是行动。
薛家进京而入住贾府,就是最主动的一步。其实薛家在京的亲戚不只是贾府,还有薛姨妈的娘家在京呢,而且人家自家也有房舍。薛家以王家外任为由不回娘家了,其实就算是外任,房舍总是现成的,上任也不至于把家搬空了呀。自家的房舍,薛大公子提出了让人先行打扫,让薛姨妈给否了。薛蟠心中暗喜道:"我正愁进京去有个嫡亲的母舅管辖着,不能任意挥霍挥霍,
薛姨妈与王夫人这对姐妹关系极好,一直书信往来,两家的情形都是详知的,薛蟠的官司就令王夫人忧虑过。这姐妹俩最愁的就是各自的儿女,薛姨妈能指望的就是宝钗,王夫人所重的是宝玉。过去亲上加亲本是常规,也许在书信中,早已经商议过了。只是宝玉的身份特殊,是贾母一手带大的,贾母把外孙女黛玉接来,双玉在一起同吃同住的,那情形自然比别的姐妹要亲密。王夫人对此形景,自然是不喜的,却也不能干涉。如今自家姐妹来了,而且还有个才貌双全的宝钗,她自然也会想到二宝的姻缘了。
薛家住进了梨香院,不过十余间房舍,其实比起薛家自己的是小多了,只是薛姨妈不会计较这些,长居于此,原是为了一双儿女呀。
比通灵金莺微露意,借宝钗丫环之口说出金玉一说,果然引起了宝玉的好奇心,他也要看看宝姐姐的金锁。应该说薛家已经成功的推出了金玉之说,若非黛玉身后有个贾母,若非双玉青梅竹马在先,那么金玉一事本是水到渠成的。
宝钗自许端庄,可是面对宝玉的时候,却总有些真情流露。比如宝玉挨打,她去送药,送也就罢了,却是用手托了,如此张扬的作风,很不合宝钗低调的风格。劝导宝玉时,自己把话说急了,不得不低了头。听了袭人一句是自己哥哥告状,回了家就和母亲说了,于是薛家纷争而起。这兄妹本来相处的不错,薛大公子一直礼遇这个妹子,这一次因了宝玉却是兄妹恼了,最后宝钗都哭了。第二天还是大公子给妹妹赔礼道歉。
宝钗借扇双敲也是缘于宝玉拿她比杨妃,她才借负荆请罪还击双玉,本来宝钗深谙做客礼仪,一直雅重行事。这一次却弄得双玉红了脸,连凤姐也瞧了出来。这时候的宝钗表现更多的是本性的一面,并非那个成熟圆滑的大家小姐了,也就是在面对宝玉的时候,她更多的是自己真实的一面。
她是极聪明的人,深知各人喜好,可是却偏挑宝玉不爱听的读书的话说,弄得宝玉越来越和她生分,有时候宝玉离场而去,弄得宝钗一个人下不来台。连袭人看了,都替宝钗委屈。可就是如此,宝钗依然我行我素。这时候的宝钗固执的令人叹息,原来一个人认了真,也真是不容易。宝钗对宝玉前途的关心,应该不只是因为一个亲戚情份,她不自知的把宝玉的命运和自家联结在一起。才会如此的执著。
宝玉身边的仆人中,最接近宝玉的是袭人和茗烟。袭人是宝钗的崇拜者,而她的丫环莺儿干脆认了茗烟的娘作干娘。如此的巧合,让人不得不佩服宝钗的用心。
若抛开读书,只是论诗谈画,宝玉自然也是极欣赏宝钗的,三春牡丹的宝钗,不只是一个貌,更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在心中。只是她与他,在价值观上差别极大,所以宝玉的世界里黛玉才是知己,木石才是他的情深。这一点宝钗也是慢慢才明白的,她亲耳听见了他梦中的誓言,一个怔字,心事已明。她是聪明的,也是主动的,可是在现实面前,她不得不随缘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