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红楼-----流水清石(九)
元春省亲是贾家的大事,却不是宝玉的大事,唯一的好处是修了个风景优美的大观园,可以令其常去游玩。府中上下人等都在忙碌的时候,宝玉依然是他的富贵闲人,无人管他。
因为大观园,妙玉出场了。大观园的四块玉,重点写的是宝玉黛玉,另外两块玉都是暗写了。写妙玉进贾府也是暗写,借了管家林之孝家的之口写出。林之孝家的来回:"采访聘买得十个小尼姑 , 小道姑都有了,连新作的二十分道袍也有了.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与黛玉香菱一样), 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一样的门第). 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另一个黛玉了),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到底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 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如今父母俱已亡故(一样的身世), 身边只有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伏侍.文墨也极通,经文也不用学了, 摸样儿又极好. 因听见`长安'都中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去岁随了师父上来,现在西门外牟尼院住着.他师父极精演先天神数,于去冬圆寂了.妙玉本欲扶灵回乡的,他师父临寂遗言,说他`衣食起居不宜回乡.在此静居,后来自然有你的结果'.所以他竟未回乡(也是不能回乡)从妙玉这一段来看,分明是另一个黛玉,是红尘外的黛玉。黛玉是红尘里的妙玉."王夫人不等回完,便说:"既这样,我们何不接了他来."林之孝家的回道:"请他,他说`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我再不去的.'"王夫人笑道:"他既是官宦小姐,自然骄傲些,就下个帖子请他何妨."林之孝家的答应了出去,命书启相公写请帖去请妙玉.次日遣人备车轿去接等后话 妙玉因元春省亲而进贾府,盛事中的清凉女子。
宝玉见元春,这二人分开时,宝玉极小,因问:"宝玉为何不进见?"贾母乃启:"无谕,外男不敢擅入."元妃命快引进来.小太监出去引宝玉进来,先行国礼毕,元妃命他进前,携手拦于怀内,又抚其头颈笑道:" 比先竟长了好些......"一语未终,泪如雨下. 元春真真是性情中人,与家人相聚时几次泪下,如今见了兄弟也是如此。其实她更应该生活在为她而建的大观园里,水秀山明花香明丽,只是为了她而建的园子,她却只得这一次观赏。
元春改怡红院中的红香绿玉为怡红快绿,细心的宝钗敏感的察觉了贵人不喜绿玉二字,所以宝玉做诗时,给以提点,当得起宝玉的老师。宝玉尚未作完, 只刚作了"潇湘馆"与"蘅芜苑"二首,正作"怡红院"一首,起草内有" 绿玉春犹卷"一句.宝钗转眼瞥见,便趁众人不理论(寻了个机会,宝姑娘是行事稳妥之人),急忙回身悄推他道:"他因不喜` 红香绿玉'四字,改了`怡红快绿',你这会子偏用`绿玉'二字,岂不是有意和他争驰了?况且蕉叶之说也颇多,再想一个字改了罢."宝玉见宝钗如此说,便拭汗道: " 我这会子总想不起什么典故出处来."宝钗笑道:"你只把`绿玉'的`玉'字改作`蜡' 字就是了. "宝玉道:"`绿蜡'可有出处?"宝钗见问,悄悄的咂嘴点头笑道:"亏你今夜不过如此, 将来金殿对策,你大约连`赵钱孙李'都忘了呢!唐钱ぞ咏芭蕉诗头一句:` 冷烛无烟绿蜡乾',你都忘了不成?"宝玉听了,不觉洞开心臆,笑道:"该死,该死!现成眼前之物偏倒想不起来了,真可谓`一字师'了.从此后我只叫你师父,再不叫姐姐了. "宝钗亦悄悄的笑道:"还不快作上去,只管姐姐妹妹的.谁是你姐姐?那上头穿黄袍的才是你姐姐, 你又认我这姐姐来了."一面说笑,因说笑又怕他耽延工夫,遂抽身走开了.宝玉只得续成,共有了三首.
黛玉替宝玉另写了一首,这姐姐妹妹真真是体贴宝玉,此时宝玉何等福气,上面坐的是亲姐姐,旁边钗玉二人,都是真心的关切着他的一举一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