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红楼-----贾府的夫人和姨娘们
贾母是最成功的了,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贵族老太太,表面上只和孙子孙女们玩笑,实际依然掌握着府中的主要人脉关系和财政大权。所以邢夫人的儿媳妇王夫人的侄女凤姐,才会把奉承贾母取得贾母的支持作为最重要的任务。也的确因了贾母的关照,凤姐才能赫赫扬扬的作她的管家。
黛玉进贾府时,贾母脱口说出那句,所疼着唯有你母亲,从贾母和贾政贾赦的关系来看,加之贾政打宝玉时贾母那一句自己没养个好儿子,给人的感觉是贾敏才是贾母所生,那两位老爷应该是姨娘所出。这样就好理解,为什么贾敏一过世,贾母必要把父亲还在的外孙女接在身边,亲自照看。贾母和儿子们的关系一般 ,却把孙子孙女都接在身边照管。但是从书中看,贾母丈夫那些姨娘们没有一个成了气候的,府中的一切事物的管理权都在她手里。贾母既有贤名,又能握住权利,当知其水平远高于凤姐了。
贾母进府时,正是贾府最辉煌的时候,大家庭三妻四妾本也平常(邢夫人语),而在凤姐与贾琏因鲍二家的纷争时,贾母劝凤姐时轻描淡写的说,世人都打这经过的。可知当年她这边的姨娘们也有不省事的,也有闹事的。如今贾母能云淡风轻的一句话带过,当年不知如何的烦恼。而看贾母对赵姨娘的态度,可知贾母最厌烦什么样的人了。她最恼的是姨娘有了儿子后的嚣张,所以带累的不喜欢贾环。贾母对孙子孙女本是极好的,把四春带在身边,那惜春本是宁府的,与她没什么血缘关系,她也一样的疼爱。孙子里宝玉是不必说的了,让贾母捧成了凤凰,就是贾琏,贾母待他也是极好的,凤姐与贾琏纷争时,贾琏酒后仗剑在贾母面前,原也就是想着贾母素日疼他。可是贾母唯独对贾环毫无半点情份,不闻不问非常的冷漠。不知可是因了贾环是赵姨姨母凭子贵的依赖。
贾母在贾府呆了五十多年,从孙媳妇至自己有了孙媳妇,其间经历过大大小小的事情数不胜数,最后算是胜利的稳坐在老祖宗的位子上。那些姨娘们,都没了声迹,这里面肯定有比贾母年轻漂亮的,但都没了影子,自然是贾母把她们都妥善的安置了,不会再出现影响贾母的权利和心境了。
邢夫人是没有娘家作依靠的,自己也无子女,对贾赦没什么影响力了,所以和姨娘们友好相处,当然她并不是喜欢那些女人们,只是畏惧贾赦而已。最经典的场景,为了讨好老公,不惜亲自出面给老公做媒,说服鸳鸯作姨娘,那一口一个老爷待你们好,要是有了一男半女就和她比肩了,真真难为邢夫人了。连贾母也说她贤惠太过,不规劝贾赦,她哪里会劝,明知劝了也白劝,惹恼了贾赦,会影响她的名份。所以邢夫人干脆承顺以自保,和那些姨娘们和平共处,只要保有夫人的身份就满意了。
所以贾赦的姨娘们日子要好过些,不必担心正房的打压和责难了。当然邢夫人这样的人品能力,也不会令那些人尊敬她了。
王夫人不同,王夫人要贤惠的名声,自然不会反对贾政娶姨娘。但是王夫人的权威是保的住的。娘家背景很硬,又把精明强干侄女凤姐带过来作帮手,自己又是儿子女儿孙子满堂,女儿成了皇妃,那可是整个贾府的靠山。这样的地位与荣耀,王夫人自然是风光了。那些姨娘们,就算是赵姨娘那样的有儿有女,也不过是打帘子的半个奴才。所以王夫人乐得做善人,关心一下姨娘们的抱怨,是不是晚发了她们月钱,连赵姨娘也要说太太分明是好太太。那些得罪人的差事交给威风张扬的凤姐去办就行了。果然在凤姐的打压下,赵姨娘在府中没什么地位,人人都瞧不起她。这更加令赵姨娘疯狂,总怕自己受委屈,怕贾环吃亏,有事没事闹一场,为自己和贾环争地位争利益,结果更加的让人轻视。
王夫人算是高明的,自己地位有了好名声也得了。只是唯一奇怪的是王夫人当年如何会同意丈夫选赵这样的女子。这赵姨娘本是贾府家生的奴才,年纪也比王夫人小许多。贾政为人,自然凡事按规矩做,如果纳妾选府中的丫环自然会和王夫人商量。不得不想,当年的赵姨娘也许不是后来的模样。可能年轻漂亮如晴雯,令长辈看中如秋桐那样赏给了贾政,这样就能不用王夫人同意了。王夫人素来喜欢的是稳重端庄袭人那样的,眼里看不上赵姨娘那样张扬没头脑的。
生在那样的时代,纵然如王夫人儿女都有了,也一样不能阻止贾政纳妾,只得贤良的把不悦压在心上,只要稳固自己的地位,不让姨娘出头就行了,不会如凤姐那般对二姐斩尽杀绝的。不是谁都有凤姐的魄力和狠毒,把二姐逼的生不得死不得。
李纨也是聪明的,虽说没了丈夫,管不得家主不得事了,可是贾府在经济上绝对保障了她母子的权利,当然这里面有规矩的成份,该得的自然要给,肯定李纨当年也巧妙的为自己和儿子做了争取。才有凤姐算帐那段,把李纨的收入明示了一下,比凤姐他们要多好几倍,我们在那时才明白,李纨不动声色的就不比凤姐钱少。一向有贤名的李纨,其实头脑非常清醒,带了众姑娘们让凤姐给诗社出赞助,与凤姐斗口那一段,把个凤姐也弄得不得不败下阵来。
李纨叹息身边没人,羡慕凤姐有个忠心能干的平儿。贾珠当年的姨娘都被她打发了,她的意思是人家不愿意守,只怕是未必。李有子在身边,如何会乐意留下贾珠的姨娘在眼前,轻不得重不得,不如打发了省事。当然打发的理由还是为人家考虑,名要得利要守,这李纨岂是寻常人。所以贾珠当年的那些姨娘,李表面上自然不会难为她们,可是没了贾珠,便也不会留她们了。
妻妾之争演绎得最为壮烈的是凤姐这边。凤姐进府后把贾琏先的屋里人都寻了不是打发了。自己陪的四个丫环,只留了一个忠心的平儿。不想贾琏弄出个尤二姐,还是偷娶在先,在外面住了好一段日子,她才听闻。当时的凤姐内心的痛苦是可想而知的,她曾经是一心想要和贾琏好好过日子的,虽然有些张扬,可终究还是乐意做好贾府的儿媳妇的。可贾琏这一出,让她颜面扫地,外人都在看她的笑话,她还蒙在鼓里。可是当时的社会背景,理都在贾琏那一边,她争不得恼不得怨不得,只有一个忍字。
如果说认了命运,那就不是凤姐了。凤姐筹划良久,把二姐哄进府里,又是令张华告状,又是大闹宁府,无非就是要逼走二姐。无奈二姐不走,凤姐只得借丫环和秋桐的手打压逼迫二姐,弄成了一个二姐被众人厌恶轻视的局面,逼得二姐了无生趣。
二姐自杀,这场妻妾之争,凤姐是胜利了。可是凤姐也明白这种胜利是表面化的。贾琏对凤姐有了防范之心,怀疑二姐的死与凤姐相关。这就在夫妻间藏下了不信任的种子。若将来遇上什么事,贾琏就先不站在凤姐一边,那凤姐处境可想而知了。所以说凤姐处理二姐的方法并不高明,没有贾母高明。
在贾府里妻妾相争的故事自然是热闹的,有赵姨娘的言三语四,有周姨娘的沉默,有二姐的暗中落泪,有秋桐的隔窗相骂。有贾母的胜利有王夫人的冷静有凤姐的暗中算计有李纨的不动声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