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红楼-- ---宝钗的婚姻关(四)

宝钗的个性中清醒而冷静,现实而从容,所以得之与失之不是太过心痛。也许不是她不心痛,是她太懂得心痛与现实无关。薛家的中落,让她的人生不在沉迷在少年的梦想这中,她不得不注重现实与命运。
所以金玉缘她不会拒之,即使她深知双玉的感情,她也会遵从家中的安排。她更在意的是命运的安排而不是感情的托付。但是续书中的掉包计,宝钗是不会接受的。袭人能接受桃红另一春,因为作者对她的安排是桃花,是有着顽强生命力的能向现实低头的一面,让袭人能有这样的结局。可是宝钗不是,宝钗是牡丹花,这种身份在那里,而且她是珍重芳姿昼掩门,一个珍重,让她和别人不一样。让她的行事能从容不会随波,能安之不会漠视。她不会自视清高,当然也不会自贬身份。她接受金玉,但不会冒别人之名。而且从薛姨妈的角度来看,也不会同意。薛姨妈虽然是商人家庭的夫人,但出身还是王家的小姐,有着大家小姐的底蕴。不可能把掌上明珠,如此出阁,这可是宝钗的终身大事,如此出阁,宝钗以后如此在贾府立足。
掉包计不成立,但和宝玉的相敬如宾是成立的。宝玉在听闻芳官说及药官的事情时,曾说男子死了妻子,还是应该另娶的。只要心中不忘前情就可,不能妨了大节。有此可论,宝玉在失去黛玉后,他的思想基础,不会马上离家而走,抛家舍业,断了从前,这不是宝玉的风格,宝玉重黛玉,但是对黛玉表明心事时,说的他心上第一重要的人先是老太太老爷太太,然后才说的黛玉,这话应该是宝玉的真实想法。那就是说那三位都是他必须重视的,是因了礼仪。而黛玉是情之所重,但情还是放在了礼之后。所以宝玉的思想上,情深是深,但还不是为情忘礼。所以有黛玉的时候,不会娶别人,但是失了黛玉,当他和黛玉的姻缘不可能的时候,他不会拒绝家庭中的安排。金玉之事,必是在黛玉之后。
金玉的终身误,分明是彼此都错过了,兰桂齐芳是续书的结局。宝玉的失落,自然是没了黛玉,便是一生的惆怅。而宝钗的叹息,自然是高山流水之后,她能体谅和懂得宝玉,可是宝玉却不会真正的懂得她的好。所以她的伤心是不能诉说的无奈。
李纨母子的命运,很像是暗写了宝钗日后的岁月。她和李纨都是不多事无事非,只求自保平安的。都是大家小姐知书识礼,对于命运都只能把叹息放在心上,她们都是王夫人最亲近的人。
当然宝钗无论与宝玉相处的如何,也不管宝玉日后会不会离家而去,她都会不怨不怒的面对命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