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红楼-- ---宝钗的婚姻关

宝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说她物质,她世事洞明,说她精神,她博览群书,她能懂当铺的运营,她能说出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入出与出世在她的身上体现的分明。
作者用了极大的篇幅在描写她入世中理智清醒圆滑通达的一面,所以让我们过多的注意了她现实的一面,忽略了她出世的一面。也许作者是借宝钗精明现实的一面来描写这个当时社会的贤达淑女的行为,然而她的结局却让人不得不叹息,即使她符合了那个社会的一切准则,仍然是终身误。当然这个误是因婚姻而误。是谁误了她,是父母之命是家族的责任,还是宝玉对黛玉的一往情深。好像是又都不是,归根结底是那个规则误了她。如探春所言不是男儿便只能在园子里理理事,不能出去做一番事业。不是男儿,她的婚姻,她不得作主。所以她纵然比男儿强,她在父母眼中比哥哥强太多,可是薛姨妈仍然要叹息,她是个女儿,外面的事管不得。
她的婚姻关是夹在清醒与梦想之间的。清醒的时候,她明白,她做不得主,她明白金玉缘对薛家有好处。梦想的时候,她明白双玉情深,她始终是他们的观众,她入不得宝玉的心,这一生都在心之外缘之内。
所以她有为了宝玉打算,劝宝玉读书的时候,也有与黛玉高山流水姐妹情的场面。她有规劝黛玉不要看杂书,也有替宝玉写字蒙混过关。宝钗的身上集合了少年人的天真烂漫一面,又集合了成年人不得不向社会妥协的一面,比如她扑蝶时的天真热情,滴翠亭听见红儿私事后马上转移二人注意力的场景。她是客人,自然要免于主家的事非与猜忌。她懂得保护自己,也懂得讨好别人,所以她会在金钏跳井后,忙于安慰王夫人,并说了些无中生有的话宽慰姨妈。面对湘云的时候,她也乐意帮助这个天真爽直的小妹妹,对于香菱的才情与身世,她也表现了同情与关切,主动带香菱入园,并在哥嫂为香菱起纷争的时候,把香菱带在自己身边。
所以宝钗身上充分的体现了她现实而又善良的一面,混合在婚姻关上,就是不争不让随遇而安了。她不会主动的去算计双玉去争取金玉缘,也不会放弃贾府的提亲母亲的安排。在这桩婚事上,她更多的是顺其自然,对于命运的安排她从容而又淡漠,不去考量其中的事非深情与得失。这是她与黛玉不同的一面,黛玉的爱与悲哀都太深情都太投入,而宝钗不是,宝钗是站在园外看园子里。她能看清命运的走向,别人的故事自己的故事,她都看的分明,只是看清了,也只是坦然相受。是喜是悲,都无从分辨。
她明白薛家是不能指望哥哥了,也明白母亲良善,是不可能经营好薛家,也深知她的婚事与家族的意义。眼前的贾府,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然夹了双玉的情深,便是她的悲凉了。她也深知,她的婚事,是她一生能否幸福的关健。即使如此,宝钗也没有表现出她积极或者悲哀的一面,她看懂了,也只是不入戏的演下去。她的婚姻关,有些宿命的从容。金玉的光芒打动过她,宝玉的为人影响过她,黛玉的痴情让她叹息过,只是她仍然所做的就是随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