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红楼-- 贾母掰谎记

标签:
杂谈 |
珍爱红楼--
贾母掰谎记之所以引人注目,只要是发生的时间和场合太过特殊。
时间是元宵节而场合是一个大聚会的场合,当时薛家母女李家母女都在,如此一个隆重而热闹的场合,贾母极有兴致的大谈了一通通俗小说的问题,又点明大家之族绝无此事,暗指贾府规矩极严是礼仪之家。
贾母自然不会无事生非,挑这么一个场合,讲这些非常严肃又意味深长的话。为什么说这些,目的何在。先看看当时的形势,贾母和王夫人一直以来表面和气,而内里有一个矛盾就是宝玉的婚事。一直也奇怪了,这宝玉人生的可爱些,又是嫡出,但是也不是唯一的子孙,如何就得了如此的关注。王夫人关心也罢了,那是人家的唯一的儿子,贾母也怪了,好多孙子呢,重孙子也有了,唯独对宝玉特别的关心。自小在身边长大,身边的两大丫环皆是贾母指派,说起来宝玉的志向能力与贾府的兴旺真没什么直接的关系。可是他却成了贾母与王夫人关注的重点与焦点,而关心的途境就是宝玉的婚事,贾母的双玉,王夫人的金玉,孩子都是好孩子,可是都成了牺牲品。双玉被贾母安排了青梅竹马情深意重,金玉是薛家在贾家一住多年,对于宝钗来说金玉之说多年也是一种困惑。
好像选定了她们如意的宝二奶奶贾府就能兴旺宝玉就能平步青云似的,那钗玉也并非皇亲公主呀,宝钗纵然有才,也不能改变薛家中落的命运,对于贾府也一样无能为力,好风凭借力,她也要借力呀。
王夫人表面上孝敬贾母,但一关宝玉的事,就非常的固执和偏激,这在金钏和晴雯的事情上可见了。如今宝玉大了,婚事已经要提上日程了,可是双方都要争取,都不想放弃。
贾母先是责问袭人为何不来,对王夫人关于热孝的解释不理会,王夫人为了一个丫环说话,本就说明她对袭人重视,贾母明知如此还要以规矩责怪,幸而凤姐出面解围,以宝玉为中心,才让贾母此事不提。接下来喝酒,黛玉把宝玉给她的酒又命宝玉喝了,大厅广众之下,是有些让人惊叹。此时的黛玉,与宝玉相知,和宝姐姐和气,心情比较放松,这一放松,就有些不把规矩放心上了。这一自然表现,于她和宝玉是没什么,落在别人眼中,就有些不同了。凤姐出来叮咛宝玉别喝冷酒,有些小小的暗示,贾母自然也是看见了,是不是也有些叹息,这孩子怎么如此任性,此时看一看珍重芳姿的宝姐姐,真是人情通透,让人挑不出毛病来。
有时真实的好处就是你年纪小的时候,别人觉得可爱,你年纪大了,别人觉得不通世事。贾母对了双玉,有些无奈吧,这两个如玉的孩子,都是好孩子,只是在风刀霜剑的贾府,有没有生存能力呢。如今她自然要庇护他们了。
掰谎记借了说书先生的一段书,点明贾府的规矩极严,绝无此等事情。而双玉是从小长大,是论哥哥论妹妹的,不是那些小说中私订终身。当然也有些暗指薛家,跑人家投亲,就开始惦记人家的孩子,谈结亲了,这比较符合小说中的情景。
总之贾母这番高论,谁听了也无话可说,一半是规矩一半是堂皇正大,你挑不出理,又感觉不舒服,好象在敲打你,可是你又不能生气,你一生气,便落了口实在自己身上。所以薛姨妈忙笑了附合,只是接下来薛姨妈突然和凤姐讲起规矩来,凤姐自然是聪明的,马上说自己和贾珍等人是一起长大的,是哥哥妹妹,而且承欢贾母是为了孝顺。这真真的保护了双玉,凤姐与贾珍等人的关系,很有些如今双玉一起玩大的感觉。
这一插曲落在不同人心上有不同的感悟,王夫人听了也不会舒服吧,贾母先是以袭人之事来问她,又把个掰谎记弄得人心各有所思。不过王夫人做了几十年的媳妇,已经养成了一个她习惯,什么话也不说,什么事照干。
当然贾母公开场合表态,算是为双玉正名,在贾府里一切都合规矩,别人若是有议论,那就是与贾母作对了。